漢堡科學獎日前揭曉。因為在石墨烯研究領域的突出貢獻,德國德累斯頓工業大學講席教授、上海交通大學訪問教授馮新亮與德國科學家克勞斯·米倫共獲該獎項。
Klaus Müllen教授和馮新亮教授
漢堡科學獎主辦方漢堡科學與人文學院認為,馮新亮和米倫的研究增進了人們對石墨烯的認識,且二人以應用為導向的研究有助于開發能量密度高、充電時間短、穩定時間長的電池和超級電容器。
馮新亮 上海交通大學訪問教授
馮新亮介紹到,目前全球石墨烯應用研究還處于起步階段,他的研究團隊在高質量石墨烯的制備、加工、合成方面獲得了原創性成果,未來可作為輔助材料用于鋰電池和超級電容器的生產,提高鋰電池和超級電容器存儲容量,延長其壽命。這將助推手機和電動汽車等行業發展。
漢堡科學獎
漢堡科學獎由漢堡科學與人文學院于2009年設立,每兩年頒發一次,獎金10萬歐元,旨在獎勵對社會應用有重要意義的高水平研究。本屆漢堡科學獎以提高能源效率為主題,共有來自全德10個項目參加角逐。
共獲此獎的科學家米倫曾于1989年至2016年擔任德國馬克斯·普朗克學會聚合物研究所主任,目前在德國美因茨大學古滕貝格研究學院擔任研究員。
石墨烯自2004年發現以來被視為材料中的明日之星。歐盟2013年啟動“石墨烯旗艦”項目,將在未來10年內獲得10億歐元經費,是歐洲迄今規模最大的研究計劃之一。
馮新亮教授簡介
馮新亮,男,1980年生于安徽歙縣,2001年獲得中國地質大學學士學位,2004年獲得上海交通大學碩士學位,同年赴德國馬普高分子研究所深造,2008年獲博士學位。德國德累斯頓工業大學首席教授、在德國獲得化學學科終身教職的華人第一人。2011年受聘于上海交通大學,現任上海交通大學化學化工學院訪問教授。
研究方向
1) 二維大分子和超分子,二維納米石墨烯的合成研究,盤狀液晶分子的合成和自組織研究,共軛pi-體系分子的有機設計和合成,基于pi-體系分子的超分子化學,設計合成共軛寡聚物和高分子以及在有機電子學器件的測試和表征研究 (主要基于有機發光,場效應晶體管和有機薄膜太陽能電池材料);
2) 宏量制備高質量二維石墨烯材料研究,合成水溶和油溶可加工石墨烯研究,基于石墨烯的二維納米能源材料和電子器件研究,基于石墨烯電極材料在太陽能電池和場效應晶體管器件的應用研究,有機和高分子多孔材料的合成和應用研究(主要包括儲氫和催化材料),可控納米結構功能碳材料、有機/無機雜化材料的設計合成及其在能源儲存和轉化的應用研究(主要基于超級電容器,鋰離子電池,光解水,燃料電池電極材料和催化劑的研究)。
榮譽獎勵
2013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Lectureship Award
2013 《Advanced Materials》顧問委員會委員
2013 《Angewandte Chemie》2010-2012年連續三年“Top referee”
2012 德國巴斯夫創新碳材料研究中心高級研究顧問
2012 歐盟FET Young Explorer
2012 歐盟研究理事會(ERC) 資助創業獎
2012 歐盟“石墨烯旗艦”計劃大項副首席科學家
2011 《Scientific Reports》編委
2010 第三屆歐盟青年化學家獎
2009 IUPAC青年化學家獎
2005–2006 瑪麗-居里獎學金
論文情況
到目前為止,發表學術論文160篇,其中Nature, Nat. Mater.,Nat. Commun.,Angew. Chem. Int. Ed., Nano Letters, J. Am. Chem. Soc, Adv. Mater., Chem. Soc. Rev., Acc. Chem. Res等國際頂尖化學和材料學術雜志 (影響因子>10)上發表學術論文近80篇。
更多關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蝕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國內外最新動態,我們網站會不斷更新。希望大家一直關注中國腐蝕與防護網http://www.ecorr.org
責任編輯:王元
投稿聯系:編輯部
電話:010-62313558-806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