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航天傳來喜訊:“國產M40J碳纖維工程化研制及應用”一條龍項目取得重要進展,突破了穩定化制備、碳纖維表面處理等關鍵技術,已經建成百噸級M40J高性能碳纖維生產線。
M40J高性能碳纖維復合材料制品具有輕量化、高比強度、高比剛度和抗振性強等特點,與航空航天常用的高強鋼材對比,前者的拉伸強度和彈性模量是后者的三到五倍。
一根僅有頭發絲1/10粗細的高性能碳纖維,其拉伸強度可以達到4800兆帕,相當于4.8萬倍的大氣壓,是高精尖航天復雜型號產品不可或缺的關鍵材料。

并且,中國的科學家還跳出了“復制”研制形態,打破國外技術壁壘,形成一系列自主知識產權,相關性能達到世界領先水平,可謂是西方怕什么就來什么。
碳纖維材料的性能特殊,是21世紀不可缺少的戰略新型材料,被譽為“黑色黃金”,其生產流程復雜,關鍵設備技術門檻高,設計制造難度極大。
具有高比強度,耐高溫,耐腐蝕,耐疲勞,導電、傳熱和熱膨脹系數小等一系列優異性能,其密度僅為鋼的1/4,但強度卻是鋼的10倍。
可廣泛應用于航空、航天、汽車、環境工程、化工、能源、交通、建筑、電子、運動器材等眾多領域。

人民大會堂中國對于碳纖維的研究始于60年代初,由于起步比較晚,核心技術、關鍵設備長期被日本、美國和西歐國家壟斷。
并且受“巴統”的限制,國際上在技術方面處于第一梯隊的大公司都不愿意向中國轉讓技術,即便是有錢也買不到,特別是對T800系列碳纖維實施了長期禁運。
就在危急存亡之秋,金屬學及材料科學家師昌緒先生提出要發展碳纖維,當時他已經接近80歲,完全可以少管點事,但是他認為碳纖維上不去,國防安全無保證,將死不瞑目。
之后,以師昌緒先生為組長的課題組專門對過去出現的問題做了討論,并形成四點共識:對碳纖維的重要性和技術難度缺乏正確估計;投資嚴重不足,使用嚴重不當;形不成國家攻關隊伍;缺乏創新意識和創新環境。
正是這些努力,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如今,國產的T800碳纖維拉伸強度平均值5.63GPa(東麗T800為5.49GPa),彈性模量平均值292GPa,斷裂伸長率平均值1.9%,與東麗公司T800碳纖維產品一致。
并且,天順化工還將規模化生產的T800級碳纖維成本控制到了國際價格的三分之一,僅為350元/公斤,這實現在技術上能與國外同類產品爭鋒的同時,在定價上也占據主動。
不過,對于M40J碳纖維材料,飛機上卻并不適用,或者說根本用不起,由于飛機制造需要大量的碳纖維,成本控制嚴格,得到的成本提升和性能改善根本不成正比,不管是殲-20還是F-22都不例外。
其主要用途還是在航天領域,包括衛星的外殼、中心承力筒、太陽電池陣,還有各種反射天線、接收天線、遙控天線和C波段全向天線等。
在運載火箭方面,碳纖維常被用于火箭的排氣錐體、發動機、外殼、燃燒室、發動機噴管以及整流罩等部位,對提高運載火箭發射有效載荷的能力具有十分明顯的效果。
未來,隨著中國在航天領域的不斷突破,對高性能碳纖維的需求會不斷增大。在這里,祝愿中國的科學家們在碳纖維復合材料的制造、設計、性能測試等方面有新的突破。
更多關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蝕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國內外最新動態,我們網站會不斷更新。希望大家一直關注中國腐蝕與防護網http://www.ecorr.org
責任編輯:殷鵬飛
投稿聯系:編輯部
電話:010-62313558-806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8125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6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