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學術不端現象在學術界頻頻出現,一些學者或者已經畢業的碩博生們,很久之前的文章被爆出抄襲,由此被撤銷學位、被免職、被開除的新聞非常多。尤其是2016年9月1日《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正式實施以來,更是從官方角度對學術不端現象進行要求。
《高等學校預防與處理學術不端行為辦法》的相關規定
因此,在進行學術研究、撰寫論文時,一定要高度重視文獻的參考引用,對參考的文獻進行科學的引用,避免為自己的學術之路埋下“定時炸彈”。社科學術圈(ID:shkxquan)總結了當前學術圈突出的七種參考文獻引用問題,希望各位讀者重視,極力避免。
引而不注
這是一種非常常見的現象,一些作者把原作者的研究改頭換面,再用自己的語言敘述出來,并當作自己的論述而不注明出處。實際上,作者的這種行為是挪用了別人的觀點、想法或理念,并不是作者自己的研究,是一種剽竊行為。
有意漏引
為了減少工作量而故意不去查閱一部分文獻,或者只選擇對自己研究有利的研究,或者為了突出自己研究的意義而不提及某些已有研究。
過度他引
引文應當是作者在撰寫論著時確實參考或引用過的文獻。如果為了給人一種閱讀了大量文獻資料、研究基礎扎實的印象,而故意在論著中加入大量實際沒有參考或引用過的、或者與本文論題根本不相干的文獻,做不相關引用、無效引用,就是過度他引了。這是對讀者的欺騙,同時也將榮譽給了不該給的人,導致榮譽的錯誤分配。
不當自引
作者撰寫論著時,出于提高引用率,或擴大影響等目的,不必引而偏引,進行不必要的過度自我引用。過度自引不僅發生在某些作者身上,還出現在一些學術期刊上,如為提高期刊影響因子,動員作者多引用該刊的論文。
相互引用
引用應當完全出于學術目的,但有一些作者為了提高彼此的引用率,采取“團體作戰”的方式,在小團體之間進行以提高彼此引用率為目的的相互引用。這樣做即使提高了引用率,也是圈內相互消化的結果,并不體現真實的弓I用率和論文質量。
模糊引注
為逃避被指責為抄襲的可能,在直接引用了他人的相關文獻后,不標出具體的引文出處,如分冊數、頁碼等,而將它們籠統地列在文后參考文獻中。
轉換引注
為了表面上提高引注的質量,將實際上是轉引、未查閱過原始出處的標注為直引,或者將引自譯著的引文標注為引自原著。
- END -
更多關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蝕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國內外最新動態,我們網站會不斷更新。希望大家一直關注中國腐蝕與防護網http://www.ecorr.org
責任編輯:王元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投稿聯系:編輯部
電話:010-62313558-806
郵箱:fsfhzy666@163.com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