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各地的科學會議相繼取消,研究人員開始重新思考交流的方式——有人認為這一天來得太遲了。
今年注定是不尋常的一年——也可能是科學家停止赴會的元年。隨著新冠疫情在世界范圍內蔓延,人們紛紛采取前所未有的舉措遏制病毒傳播,越來越多的科學會議被取消,研究人員迫不及待地想要尋找其他方式來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與合作者互動交流。有些討論甚至迫使研究人員從頭思考會議的概念。
全球已有幾十場會議宣布取消。來源:Omar Marques/Getty
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的行星科學家Sarah H?rst說:“在某個時刻,我們需要討論一下‘現在的會議有什么意義?’”她說雖然文化的轉變在科學世界里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我希望這次事件可以鼓勵一些真正的探討。”
一些學者表示,這種轉變有助于回應一直以來的一種呼聲,那就是讓會議可以面向更多的研究者,比如來自資源匱乏大學以及本身患有殘疾的研究人士。許多研究人員已經在抱怨沒完沒了的出差計劃,而且總是要擔心自己的國際飛行所產生的碳足跡。
感染風險
隨著疫情的形勢日趨嚴峻,幾十場會議都宣告取消——包括原定于在費城舉辦的美國化學學會(ACS)大型春季會議,也在與會者的一片擔憂聲中被迫取消。取消這些會議的必要性再明顯不過:任何受到感染的與會者都可能將病毒傳播給世界各地的同行。生物技術公司渤健(Biogen)2月26日舉行的一場會議,單在馬薩諸塞州就與70例COVID-19(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有關。全球各地的政府不鼓勵或禁止公開聚集,試圖以此阻斷病毒傳播。
許多會議主辦方和參與方通過在線平臺分享研究成果,這種虛擬會議至少可以部分模擬實體會議。這可能是邁向更便捷會議的開始,阿根廷巴利羅切原子中心的物理學家Ezequiel Ferrero說。過高的費用曾讓Ferrero無法在月初前往科羅拉多州丹佛市出席美國物理學會(APS)三月會議。但這場已有1.1萬人注冊的會議,在舉辦日3月2日的前兩天突然取消了。
美國物理學會的一些部門已經在討論如何建立虛擬社區了,Ferrero說。許多部門快速搭建了虛擬分會的平臺,邀請演講嘉賓在網絡攝像頭前演講,或將他們的演講PPT上傳至在線資源庫。沒能飛往丹佛市的研究人員也能遠程參與這場“美國物理學會三月虛擬會議”了。“我本來不是參會者,現在突然是了。”Ferrero說。
“如果有什么優勢,那就是演講更容易看見了。”北卡羅來納州的物理學家Karen Daniels說,“沒有誰的頭會擋住你的視線了。”Daniels負責軟物質物理學演講的上線工作,她說一開始調整會議形式有些小困難,但之后的每一步都很順利。由她組織的一個線上分會大概有100人參加。
包容性優勢
好處還不止這些。“之所以要舉辦虛擬會議,原因有很多。”Daniels說。不方便殘障科學家前往的會議場地、健康方面的考量、缺少托兒服務以及旅行限制,這些因素最終都會影響到物理會議的潛在參會人數。“這次事件可能會說服我們”給虛擬會議一次機會,Daniels說。
所有這些因素都表明,人們對其他類型的會議形式有“很大的胃口”,倫敦大學學院的行星科學家Divya Persaud說。她和同校的空間科學社會學家Eleanor Armstrong獲得了一筆大學經費,準備在5月舉辦一場實驗性虛擬會議,會議名為“Space Science in Context”。此次會議旨在提高會議可及性,減少研究人員的碳足跡,觸及比傳統會議更廣的受眾。參會人員將提前觀看錄制好的演講,再在會議當天加入在線討論。Persaud說,我們不久前推出了“預留時間”網站,會議策劃收到的反響超乎尋常地好。
但她也指出,會議正在做的許多調整,比如增加虛擬參與度,其實是殘障人士已經呼喊了多年的轉變。遺憾的是,一場全球衛生危機才讓這種愿望最終成為了現實。“這真是喜憂參半的事。”她說。
增加會議包容性的“制度步伐邁得拖拖拉拉”,俄勒岡州波特蘭的量化生態學家Juniper Simonis也認同這個說法,Simonis是一名為殘障科學家發聲的活動人士。他們指出,1990年的《美國殘疾人法案》理應確保有需要的人擁有合理的專用空間。Simonis說:“會議應該做得更好,應聽見并回應這方面的需求。”
當然,會議主辦方也發現,做出這些改變并非易事,尤其是在短時間內。歐洲地球科學聯盟(EGU)大會一般于5月3-8日在維也納舉行,分會負責人正在制定應急方案,以防會議取消。“在網上很難復現EGU這類大型會議的體驗。”英國國家海洋學中心研究海平面變化的科學家Joanne Williams說,“但我想充分利用我們已經做的工作。”
本來要前往得克薩斯州伍德蘭市參加月球與行星科學大會的參會者,在3月4日得知會議取消后,也要尋找另外的解決辦法。“大部分人的反應都是‘好吧,改成線上會議吧。’”H?rst說,“但你無法一下子就把會議搬到網上。”
原文以 A year without conferences? How the coronavirus pandemic could change research 為標題發表在2020年 3月20日的《自然》新聞上
Nature|doi:10.1038/d41586-020-00786-y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