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正在邁入向“創新驅動”轉型的關鍵時期,經濟正在轉向高質量發展,迫切需要加強國家創新體系轉型、建設,構建新的治理思路。已刊發于《科技導報》的文章《國家創新體系:轉型、建設與治理思路》分析了國家創新體系轉型、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結合未來創新型國家建設的新要求,從統籌發揮政府的引導作用、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科學共同體的自治作用三方面探討了完善國家創新體系的治理思路,從強化基礎研究、重視應用示范、激勵制度創新、提高開放水平四方面提出了未來發展的對策建議。
國家創新系統(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s)泛指一個國家整合創新要素、開展社會化創新活動所構成的網絡化關系。中國不斷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出臺了一系列科技創新政策文件與舉措,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促進創新驅動發展,在一些重要科技領域已躋身世界先進行列,在全球科技創新治理格局中的重要地位日益凸顯。
如今中國已經進入“效率驅動向創新驅動轉型”階段,需要以現代化治理思路促進國家創新體系轉型建設,更好地支撐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向“創新驅動”轉型。
1、國家創新體系發展態勢及相關研究
20世紀末,研究主要把政府與其他機構組織作為國家創新體系從整體上開展研究。
進入21世紀以來,主要國家以國家創新體系理論為指導,開始關注系統創新政策和創新體系治理。2004年,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提出“系統創新” 概念。各國政府在系統創新中扮演關鍵角色,更加重視治理模式創新和政策工具組合。
國家創新體系的有關研究,重點關注了創新和創新治理面臨的新形勢、新問題,也探討了創新體系的系統構建和效能提升,但較少關注如何通過完善創新治理體系來推進國家創新體系的轉型建設。
2、中國國家創新體系轉型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
基礎與應用研究能力短板突出
中國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投入上相對少,引領性重大技術創新影響力偏弱。基礎和應用研究投入不足,難以解決產業升級、前沿引領性技術缺失問題;現有基礎與應用研發投入結構和資源配置方式無法適應國家創新體系轉型建設的新要求。
企業創新引領發展能力不足
中國企業創新能力比較薄弱,是制約國家創新體系轉型建設的瓶頸。企業大多以引進消化吸收、技術集成等漸進式創新為主,突破性、顛覆性創新少,創新載體數量不足、創新能力不強。行業龍頭企業創新引領帶動作用不強問題突出。僅有少數企業進入全球價值鏈中高端,難以支撐產業整體向創新驅動轉型發展。
國家級協同創新平臺建設亟待加強
中國國家級創新平臺尤其是重大任務導向的國家級創新平臺建設規模小,資源整合能力有限,前瞻性基礎研究不足、研究力量薄弱,與創新引領發展不適應。另外,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試點和制造業創新中心工程作為協同創新新型組織模式,并未有效促進知識、技術、信息、人才、資本流動,仍未形成有效的創新合力,聯合攻關解決制約行業發展的“卡脖子”技術能力仍然薄弱。
創新政策協調性和前瞻性有待加強
政策之間不協調、不配套導致部分政策落實不到位、執行效果不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各類主體的創新活力。
新興領域發展制度環境滯后,難以滿足新興經濟和社會創新發展需求。已有的創新發展制度、政策和監管體系難以適應新興領域發展,一定程度上對企業開展創新活動造成負面影響。此外,行業技術標準發展也存在滯后,尚未在產業轉型及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中發揮引領作用。
3、中國國家創新體系轉型建設的治理思路
在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和數字轉型背景下,建設面向現代化強國的國家創新體系,要突出系統重構、前瞻性預見、創造市場等方面內涵。
現代化創新體系是對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是由科技創新活動各個環節、各個層面、各個領域的相互關系和內在聯系構成的一個有機整體。
從運行治理機制看,要統籌發揮好政府的引導作用、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和科學共同體的自治作用。推進國家創新體系轉型建設要突出“協同治理、共同創造”理念。政府要改變直接支持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的傳統思路,引導全社會科技創新與產業轉型發展,明確各創新主體在國家創新體系中的功能定位,增進創新主體相互溝通、創新環節相互銜接。
政府機制方面,構建符合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未來需求的基礎設施和基礎制度體系,提高科技創新管理的法治化水平。
市場機制方面,破除阻礙創新和公平競爭的體制機制弊端,形成創新友好的市場環境尤其是營商環境。
社會機制方面,要完善以信任和包容為前提的科研管理機制,充分激發所有創新主體的創新創業創造活力。
國家創新體系轉型建設的治理總體思路
4、中國國家創新體系轉型建設的政策建議
1)結合中國國家創新體系轉型建設面臨的主要問題,2035年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的戰略目標和國家治理現代化的相關要求,重點在以下4個方面加強創新治理:突出政府引導作用;強化基礎研究;引導基礎研究與國家戰略任務緊密結合;積極引導產業界投資新興領域,強化基礎和應用研究。
2)重視應用示范。加大政府示范應用力度,提高社會資本合作的積極性。利用大數據技術,強化人才、教育、中介服務等領域配套支持,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3)激勵制度創新。加強政府對重大任務導向科技創新的組織協調、監管激勵和引領示范,為重大科技創新提供良好的制度環境和穩定的支持機制。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保障科研機構和科研人員的創新自主權,調動創新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4)提高開放水平。以提升創新價值鏈的國際分工地位為目標,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