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錦川,1937年10月12日出生于中國四川省,材料科學家,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中國工程院外籍院士、臺灣中央研究院院士,香港城市大學先進結構材料研究中心大學杰出教授 。
劉錦川院士主要從事材料科學與工程和先進金屬材料的研究工作,在金屬間化合物、貴金屬合金設計和大塊金屬玻璃材料等領域均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是國際材料界具有重要影響的杰出科學家之一。近二十余年來,劉錦川院士致力于促成中美的技術合作,尤其是推進中美在高溫材料以及塊狀非晶領域的科學研究,為中國科學家在相關領域的研究迅速進入國際先進水平做出了突出貢獻。在他的努力下,中國在金屬間化合物方面的研究已獲得國際上的廣泛認可。
劉錦川院士在材料領域深耕多年,取得的成就數不勝數,時至今日,他仍然奮斗在科研一線。小編不才,接下來將簡單地回顧一下劉錦川院士2020年以來的部分工作,以供大家學習,由于水平有限,有不周之處,希望大家給與建議和意見。
目錄:
《Science》具有納米級無序界面的超高強度韌性超晶格合金
《Advanced Materials》一種新型的多金屬間化合物催化析氫
《Matter》揭示高熵合金中壓力誘發相變的電子起源
《Acta Materialia》控制納米級析出和消除多組分高熵合金的中溫脆性
《Materials Research Letters》含鉬納米鋼的析出動力學和力學性能
1. 《Science》具有納米級無序界面的超高強度韌性超晶格合金
包括航空航天領域之內的眾多領域,具有耐高溫的高強度合金一直是必不可少的。具有有序超晶格結構的合金有望成為這些領域的候選者,但由于自身韌性差、晶粒粗化快,限制了其的應用。近日,劉錦川院士團隊發現納米級無序界面可以有效地克服以上問題。界面的無序是由多元素共分離驅動的,它在相鄰的微米級超晶格顆粒之間形成了獨特的納米層。這種納米層作為一個可持續的延展性源,通過增強位錯的可動性來防止脆性晶間斷裂。該超晶格材料具有1.6 GPa的超高強度,在環境溫度下的拉伸延展性為25%。同時,研究者實現了可以忽略的晶粒粗化,在高溫下具有特殊的耐軟化性。設計類似的納米層可能為合金性能的進一步優化開辟了一條新的途徑。相關論文以題為“Ultrahigh-strength and ductile super lattice alloys with nanoscale disordered interfaces”于07月24日發表在Science上。(點擊了解)
論文鏈接:https://science.sciencemag.org/content/369/6502/427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