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已經步入尾聲,各大高校新一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動員也在如火如荼的進行當中。
正如國家自然基金委網站上滾動播放的那句話所說:基礎研究是整個科學體系的源頭,是所有技術問題的總機關。
作為我國資助自然科學研究的主要渠道,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資助情況,從各個層面上體現著一所高校的科研實力和創新能力,歷來受到廣泛的關注和重視。
面對紛繁復雜的國際形勢,和諸多卡脖子難題,基礎研究和科研自主創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其中的關鍵角色和主力軍之一,高校們在近些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的表現如何?
基于青塔全景云數據平臺,青塔團隊從項目平均資助金額、重大項目資助情況、人才項目分布、項目資助率、醫學項目資助等多個維度,對2016~2019年間,我國高校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上的表現進行多維度分析解讀,以期能夠讓大家對于高校們的科研活動和貢獻有更加全面的了解。
▎項均資助金額大于平均值的高校
2016至2019年,我國高校共獲批國家自然14.7萬項,總資助金額超800億,單項平均資助金額約56萬元。
由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資助層次不同,比起看數量,項目的平均資助金額更能從整體上反映一所高校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上的綜合表現。
值得注意的是,2016~2019年間,僅有5個單項資助金額過億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由5所高校斬獲,分別為:北京大學(2018年)、西安交通大學(2018年)、清華大學(2017年)、華南理工大學(2017年)、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2017年)。這5個項目單項資助金額較大,為避免單個項目引起整體數據失真,因此這5個項目未納入下文項均資助金額統計中。

經過梳理,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四年總立項數≥400項的高校中,共有50所高校的項均資助金額超過了整體平均水平。這些高校不僅獲資助項目數量規模極為可觀,整體項目質量也相當出色。

從統計結果上看,2016年~2019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中,項均資助金額在100萬以上的僅有三所高校,分別是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北京大學,彰顯出他們非凡的科研實力。
在一流學科高校中,華東理工大學項均資助金額最高,為80.94萬元,北京化工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三所高校的項均資助金額也在70萬元以上。
這50所高校中,還包含了四所非“雙一流”建設高校,分別是南方科技大學(69.53萬元)、華南農業大學(60.22萬元)、哈爾濱醫科大學(57.27萬元)和南京工業大學(56.84萬元),保質保量,表現出色。
▎單項資助金額≥500W元項目統計
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的資助中,重大重點項目的資助金額通常比較高。故而單項資助金額較高的項目數量,可以從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承擔重大重點科研項目的能力。
與項均資助金額情況類似,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單項資助金額≥500萬元的項目統計中依舊保持在前三位。
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中山大學和廈門大學單項資助金額≥500萬元的項目數量也均在20項以上,具有出色的承擔重大重點項目的能力。

▎人才項目資助情況
而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項目中,以創新研究群體、國家杰青和國家優青為代表的人才項目,則象征著一所高校在高層次科研人才培養上所取得的成績。
從這三大人才項目的資助數量來看,2016~2019年基本保持了“清北+華五”的格局,資助項目最多的高校分別是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和南京大學,緊隨其后的分別是中山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其中,北京大學創新研究群體和國家杰青項目占比相對較高。
三大人才項目資助項目數和占比分布具體情況如下:

▎醫學項目占比—推動高校“醫學熱”的重要因素
從2000年到2019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醫學類項目的資助增長最快。20年間,資助總額從1.12億元增長到46.51億元,增長了約40倍。
2019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批準資助金額111.27億元,其中醫學科學部批準資助金額25.21億元,占比22.66%,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八大學部中位居第一名。
醫學項目的炙手可熱,在各大高校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獲資助項目中有著十分明顯的體現,這同樣也是“醫學熱”日漸興起、醫學院逐漸成為許多高校“標配”現象背后的一大關鍵因素。
從2016~2019年國自然總資助項目≥800項的高校來看,相當一部分都有著較高的醫學科學部項目占比。
除去四所醫學類院校,醫學項目占比較高的高校分別是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南大學和中山大學,醫學項目占比都在50%以上。

▎面上項目資助率分析
面上項目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研究項目系列中的主要部分之一,覆蓋面也最廣。
如果想要了解一所學校在國家質量科學基金中申報的整體質量,從面上項目的資助率著手,以點帶面進行觀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從2016~2019年獲資助面上項目總數≥100項的高校來看,“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中,面上項目申報資助率最高的是清華大學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均在40%以上。而后是北京師范大學、北京大學和南京大學,面上項目申報資助類均在35%以上。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中,東北師范大學、首都師范大學、中國藥科大學三所高校的面上項目資助率同樣在30%以上,面上項目申報質量相當出色。
而從整體上看,非“雙一流”建設高校的面上項目資助率較“雙一流”建設高校存在一定差距,除南方科技大學的面上項目資助率高達39.7%以外,其余高校的面上項目資助率均未超過25%。不過同“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相比,無論是在面上項目獲資助數量還是資助率上,差距并不明顯。
從2016年至2019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的整體表現來看,許多高校都有著可圈可點的表現,取得了相當不俗的成績。
根據教育部近期公布的數據,“十三五”期間,我國高校承擔了全國60%以上的基礎研究和重大科研任務,建設了60%以上的國家重點實驗室,獲得了60%以上的國家科技三大獎勵,獲得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占全國80%以上,產出一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標志性成果。
現如今,新一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報的準備工作已經開始,我們也衷心祝愿高校們都能夠取得新的突破,為我國強化戰略科技力量,實現國家科技自立自強的歷史進程做出更大的貢獻!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7130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5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