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科技獎勵和教育部研究成果獎勵是鼓勵知識創新、技術創新的重要工作,也是衡量高校科研高度和服務國家戰略需求能力的一項重要指標。本文從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中提取了重大成果維度,進行排名。
排名方法
在已發布的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中,重大成果維度屬于重大項目與成果模塊,包含6項指標。
指標體系和權重如下:

指標定義及數據來源如下:

重大成果排名百強高校見下圖:


清北交位列前三,前50多為雙一流
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分別以96.5和70.8的重大成果得分,居于排名中的前兩席!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南京大學、西安交通大學、復旦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位列前十。
在重大成果排名中,南京大學取得了全國第五的名次。2015-2019年,南京大學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得多達49項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人文社科),其中有5項一等獎,30項二等獎,充分體現了南大在人文社科領域的深厚底蘊。
南大不僅在人文社科領域具有優勢,在科學技術方面的實力同樣也不打馬虎。在2015至2019年,南京大學以第一完成單位共獲得12項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其中“地質工程分布式光纖監測關鍵技術及其應用”研究項目榮獲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這五年來,南京大學同樣也以第一完成單位斬獲47項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學技術)。其中“基因工程小鼠等相關疾病模型研發與應用”項目獲得2015年度教育部科學技術獎科技進步特等獎。
人文、科學齊頭并進,充分體現了南大作為一流綜合性大學的實力。

圖片來源:南京大學官網
在重大成果排名中,西安交通大學躋身全國第六,是前10名中唯一一所西部高校。
2015至2019年,西安交大以第一完成單位共獲得23項三大獎,其中包括8項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7項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7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及1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創新團隊獎。其中“網絡化系統安全優化理論與方法及在能源電力等系統的應用”獲得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在該領域的技術研究和原始創新方面取得新突破。該成果圍繞網絡化系統安全優化的重大需求,解決了電網巨量安全約束和控制解列。
與此同時,學校也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得了22項教育部科學技術獎,其中一等獎多達14項。在人文社科方面,學校獲得了11項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優秀成果獎(人文社會科學),其中包括1項人文社科一等獎。
西安交大用實際行動落實了“向科學進軍,建設大西北”,如此科研實力,是當之無愧的“西部最強”!

圖片來源:西安交通大學官網
一流學科高校,各有所長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中排名前三的分別是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北京協和醫學院、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分別位于第17、18和21名。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近年來在“三大獎”上收獲頗豐。2019年度,學校的研究成果“礦井人員和車輛精確定位關鍵技術與系統”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煤矸石山自燃污染控制與生態修復關鍵技術及應用”和“易燃易爆危險物質爆炸防控關鍵技術與裝備”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此外近年來學校還斬獲多項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目前,學校擁有我國首家以能源與安全為特色的國家級大學科技園——“中關村能源與安全科技園”和“中國礦業大學留學人員創業園”。學校正充分發揮自己在相關學科方面的優勢,聚集了全國一流的采礦科學技術人才。

圖片來源: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官網
作為中國最著名的醫學高等學府,北京協和醫學院不僅在歷史上曾取得過“北京猿人發現”、“蛋白質變性學說”、“單體麻黃素提取”、“黑熱病研究”等一系列重要成果,近年來更是銳意進取。據北京協和醫學院官網介紹,學校在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上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5項,包括京協和醫院朱蘭教授主持的“女性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治療體系的建立和推廣”,阜外醫院趙世華教授主持的“心血管疾病磁共振診斷體系的創建與應用”等等。而在更早些的2015年,協和更是有一個項目“小分子靶向抗癌藥鹽酸埃克替尼開發研究、產業化和推廣應用”榮獲了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圖片來源:北京協和醫學院官網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是于1953年創立的新中國第一所石油高等院校,石油特色鮮明,其油氣井工程、油氣田開發工程、油氣儲運工程更是一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
2019年,學校的3項成果獲得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作為第一單位完成的研究成果“油氣管道系統完整性關鍵技術與工業化應用”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不僅證明了自身的學科實力,更是推動了管道完整性技術進步,進一步提升了管道完整性領域國際競爭力。

圖片來源: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官網
“雙非”院校,一樣很“能打”
此次重大成果排名中也有不少“雙非”高校進入全國百強,實力不容小覷。
南京工業大學是前50高校中為數不多的“雙非”高校。雖然沒有入選“雙一流”,但口碑和實力都是實實在在的。
例如,化工學院邢衛紅研究員主持完成的“面向制漿廢水零排放的膜制備、集成技術與應用”科技成果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該成果針對工業廢水減排需求,發明了高效預處理、多膜集成技術、高效蒸發結晶等相結合的膜法制漿廢水零排放新工藝,破解了制漿廢水零排放治理的國際難題,將工業廢水變成凈化水資源化利用。該項目是以科技解決社會發展問題的典范,足以見得南京工業大學的科研服務能力。

圖片來源:南京工業大學官網
我國著名的土木、建筑“老八校”之一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辦學歷史悠久,底蘊深厚。西安建筑科技大學環境學院李安桂教授團隊完成的“地鐵環境保障與高效節能關鍵技術創新及應用”在2016年度榮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經過十余年的艱苦攻關,李安桂教授團隊針對長期困擾地鐵工程建設與運營的環控系統能耗高、占地多、形式復雜等歷史性難題,創新發明了地鐵環控系列新技術、設計方法及技術設備。目前項目創新性技術發明成果和系列產品已在北上廣地鐵、南京地鐵、青島地鐵等幾十條線路工程建設中得到了廣泛的推廣應用。

圖片來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官網
廣東工業大學是一所以工為主、工理經管文法藝結合的廣東省高水平大學重點建設高校。學校的2項成果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其中“高端電子制造裝備高速高精點位操作的關鍵技術與典型應用”斬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為我國電子制造產業的高速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更是為廣東省“代言”,做好全國電子制造中心的“領頭羊”。近年來,學校在科研上不惜重金支持,科研總體實力也在不斷增強。
重大成果不僅能體現高校特色和科研水平,對于促進科技支撐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也具有重要意義。
也祝愿越來越多的高校能取得更多的重大成果,真正實現高校作為國家戰略重器的使命和重任。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7130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5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