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學教授:拒絕國外多個邀請,毅然歸國,攻克世界性難題!
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國家杰青,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過中國青年科技獎、吉林省青年科技獎特別獎,斬獲首屆沃爾特-科恩(Walter Kohn)獎,相關研究成果還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和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這諸多榮譽,都屬于一個人:吉林大學物理學院院長馬琰銘教授。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了解他的故事。

1
不忘初心,科技報國
1972年,馬琰銘出生在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安圖縣的一個風景秀麗的小山村,素有“長白山下第一縣”美譽的一方水土,滋養了馬琰銘至今仍保持著淳樸、內斂的性格。“小時候,我雖然有不少興趣愛好,像踢足球、下圍棋等等,但對物理情有獨鐘。”
于是,熱愛物理的馬琰銘考入了延邊大學,在攻讀物理專業學士、碩士學位期間,逐漸褪去年少青澀,上進心較強的馬琰銘對自己的要求愈發嚴格。由于對物理情有獨鐘,以及對國內高壓物理研究創始人和開拓者之一的鄒廣田院士的仰慕,他在完成了碩士學業后,報考了吉林大學攻讀博士學位。

2001年,馬琰銘獲吉林大學超硬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凝聚態物理專業理學博士學位,并留校任教。從2002年起,他到世界各國多所大學深造交流、訪問研究。隨著專業知識的不斷夯實和科學研究的深入,他對課題的研究方向的選擇越來越明確。
2004年,他婉拒了國外多個科研機構的邀請,回母校組建了“計算物理方法與軟件平臺”團隊,帶領團隊開始了CALYPSO結構預測軟件和計算平臺的開發和研究,把“科技報國”作為團隊中每個人的理想信念和不渝追求。“為祖國做貢獻,這沒什么可考慮的。我在國外學習,提高自己的能力,然后回國做科研,讓成果屬于自己的祖國。”
2
堅守夢想,策馬揚鞭
只根據化學配比來確定物質結構是科研領域內的世界性難題,而在馬琰銘的帶領下,“計算物理方法與軟件平臺”科研團隊歷經10余年時間,攻克了這道難題,讓中國人的研究成果領跑世界。他們發展了基于群智理論的CALYPSO材料結構預測方法和軟件,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這種預測方法解決了與結構相關的基礎科學問題,應用到材料設計上,可以加快發現新材料的進程,改變人們的生活,推動人類社會的進步。

不斷探索、持之以恒的精神推動著馬琰銘的研究一路向前。2010年,馬琰銘及其團隊研發出一套“基于群體智能的卡里普索凝聚態結構預測方法”,即通過凝聚態物質的化學配比,確定出原子的微觀排列方式,從而研究凝聚態物質的物理性質、開展材料的結構設計等。“工業革命依靠新材料的發現,而原子結構正是材料設計最核心的部分。”馬琰銘說。
為了推動材料設計領域向前發展,能夠同世界范圍內的科學家一起進步,團隊將這種世界領先的計算方法和軟件平臺免費提供給使用者。目前,這種方法和軟件已經被56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多位同行在使用,用戶甚至包括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院士等。

2016年,意大利國際理論物理中心(International Centre for Theoretical Physics,ICTP)和Quantum ESPRESSO基金會將首屆沃爾特-科恩(Walter Kohn)獎授予馬琰銘,用以表彰他在量子力學材料和分子模擬領域取得的突出成績。該獎項是為了紀念材料模擬領域的偉大奠基者Walter Kohn聯合設立和資助,每兩年頒發一次,每次授予一人或授予共享一項成果的多人,旨在獎勵在材料模型設計領域中有突出貢獻的科學家,同時頌揚那些為促進全世界科學家共同進步、科學進程快速發展而提供開源代碼的無私奉獻者。

2020年初,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北京舉行,馬琰銘研究團隊完成的“CALYPSO晶體結構預測方法與應用”項目榮獲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這也是繼2015年該團隊的“高壓下鈉和鋰單質及二元化合物的結構與物性”項目獲得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之后,再次榮獲該獎項。同年11月,科睿唯安發布了2020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名單,吉林大學有5人入選,馬琰銘位列其中,這也是他連續三年入選該名單。
如今,身為吉大物理學院院長的馬琰銘,同時擔起學術和行政的重擔。對于他來說,心中的責任感是他前進的動力,在帶領團隊走在世界科學前沿的目標下,站位高、視野寬的馬琰銘更想為國家培養更多的人才。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7130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5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