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正式發布。
其中,文件提到,要加大涉農高校、涉農職業院校、涉農學科專業建設力度。
中國高校農學實力強勁
一般情況下,農業類大學以“農業”、“農林”、“林業”等命名,并不意味著這所高校只開設了農學相關專業。而在綜合類大學中,也不乏農業學科實力強勁的。
在2020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農學學科的上榜高校中,排名全球前十的高校有5所是中國的。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依次占據第2至第4位,華中農業大學排名第6,浙江大學位列第9。
在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中,中國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華南農業大學5所農業類高校躋身全國百強,在綜合實力上也能與其它高水平的綜合類、理工類高校一較高下,表現不俗。
注:本文只展示了2020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農學學科、2020軟科中國大學排名中農林類高校的表現情況。此外,2020軟科中國最好學科排名中,農學相關排名請訪問軟科院校庫查看。
涉農高校:強農興農“國之重器”
農學,是農業科學領域的傳統學科,以解決人類的“吃飯穿衣”為首要己任。隨著農業科技創新速度的不斷加快,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及其在農業中的廣泛應用,農學在保持傳統特色的基礎上,正煥發著勃勃生機。
經國務院批準,2017年9月,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公布了“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其中就包括24個涉農建設學科。其中,浙江大學、中國農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南京農業大學等13所高校進行農學相關學科建設,浙江大學、中國農業大學進行農業工程學科建設。其他“雙一流”建設高校,也積極依托自身學科優勢,推動農機裝備制造的發展。
教育部支持
長期以來,教育部高度重視農林人才培養工作,充分發揮涉農高校強農興農“國之重器”作用。2020年,教育部也多次提及支持涉農高校和學科:
在“對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6876號建議的答復”中提到,新一輪“雙一流”建設將繼續堅持扶強扶優,聚焦高端農業裝備的重大需求和急迫生產實踐問題,加大對農業學科、農業工程等相關領域的支持力度,調整優化建設高校布局和學科結構,引導建設高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加強基礎研究和協同創新,為促進我國農業裝備行業轉型發展、助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力支撐。
在關于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3419號(教育類359號)提案答復的函中,教育部稱,將推動各地各高校結合當地實際需求,加快模式創新和推廣,鼓勵引導高校教師和畢業生積極將科技新成果應用于農業領域;將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的重大需求,加快提升高校農業農村領域科技創新和社會服務的能力,促進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為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提供科技支撐,貢獻高校智慧。
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4265號建議“加快推進經濟林(特設)列入基本專業目錄”,教育部表示支持農林院校特設經濟林專業。據悉,2018-2019年,已批準北京林業大學、河北農業大學、河南農業大學、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等4所高校增設經濟林專業。
高校動態
在國家越來越重視農業、農村、農民問題的情況下,各高校也摩拳擦掌,涉農高校和學科大動作頻頻:建新校區、引進人才、院校合作、成立合作聯盟……
2020年11月29日,“綜合性大學農科人才培養聯盟”在浙江大學成立。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等34所綜合性大學的涉農學院加入聯盟,旨在探索新農科發展路徑,創新新時代辦學模式,培養更高質量、更高要求、更高素質的農科拔尖創新人才。
發展布局涉農學科,契合我國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需要。2020年9月8日,由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牽頭,教育部直屬高校、部省合建高校、部分省屬農林高校自愿組成的高校組團式扶貧協作組織——高校農林扶貧聯盟正式成立。教育部發展規劃司副巡視員晁桂明表示,希望各聯盟高校深化思想認識,鼓足“實”氣,聚焦扶貧目標,使足“實”勁,強化聯盟協作,突出“實”效,將高校“農林扶貧聯盟”這一品牌打響、擦亮。
2020年6月,中國農科院作科所所長劉春明接任北京大學現代農學院院長。北京大學黨委書記邱水平表示,農業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北大應在這方面有所貢獻,要堅定不移地把現代農學院辦好。北大校長郝平表示,現代農學院建設是目前北京大學重要工作之一,是北大雙一流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將進一步重視、支持農學院的建設發展。隨后,9月7日,北京大學與中國農業科學院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共同致力于解決我國農業農村區域發展的重大關鍵科技問題,有效支撐鄉村振興的戰略實施。
圖源:北京大學
在2020年的全國兩會上,山東農業大學校長張憲省就曾就“國家應該加大對涉農專業畢業生就業創業支持力度”提出建議,引起廣泛探討。張憲省建議,國家對鄉村振興急需的種植、養殖等涉農類專業學生實行減免學費政策,實行不定向就業,并納入提前批招生;政府部門根據現代農業發展的需求,出臺相關扶持政策,積極調整行業政策和崗位設置,為涉農專業畢業生提供更多的發展機會和權益保障。
2020年5月15日,西南大學和四川農業大學舉行協同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合作簽約儀式。兩校將依托雙方優勢基礎,整合匯聚資源,圍繞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建設,共同謀劃建設西部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共建成渝鄉村振興學院等等,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服務成渝雙城經濟圈建設。
2020年初,華南農業大學召開第十三次黨代會,明確提出建設農業特色世界一流大學的新目標。在開啟學校“十四五”高質量發展的謀篇布局之際,黨委書記王斌偉接受《南方日報》專訪時表示,將重點謀劃增城校區建設,提升華農的教學科研實力,讓華農的人才和科研成果輻射全省,服務現代農業和鄉村振興。
華南農業大學,圖源:南方日報
新農科建設
2018年10月,教育部印發《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簡稱“新時代高教40條”)等文件,決定實施“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
隨后在11月13日,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長吳巖在新時代云南省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作專題報告提到,各高等院校加快建設發展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加快實施“六卓越一拔尖計劃”。由此,包括新農科建設的“四新”工程成為高等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9年6月28日,全國涉農高校的百余位書記校長和農林教育專家齊聚浙江安吉余村,共商新時代中國高等農林教育發展大計,共同發布“安吉共識——中國新農科建設宣言”。
2019年9月19日,全國50余所涉農高校的掌門人與專家代表齊聚黑龍江七星農場,共商如何深化新時代高等農林教育改革,描繪出新農科建設“北大倉行動”路線圖。
2019年12月5日,新農科建設北京指南工作研討會在北京召開。全國55所涉農高校的150余位黨委書記、校長和專家代表參加會議,研究了新農科建設發展舉措,提出了新農科改革實踐方案,推出了新農科建設“北京指南”。
新農科建設“三部曲”奏響!
新農科建設要實現校院齊動、師生互動、校企聯動、部門協動,讓農林教育熱起來、讓農林高校強起來,讓高等農林教育成為“顯學”,推動新農科建設一年成型——發生農林高校基本面的改變,三年成勢——產生農林教育基本格局的變革,十年結碩果——形成農林教育的中國方案、中國理論、中國范式。
2020年12月,河南省發布新農科建設大別山行動方案,啟動實施新農科建設八大行動,預計到2025年,形成河南特色、國內一流的新農科人才培養體系,培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一流農林人才。這是地方全面啟動新農科建設的重要舉措。
2021年2月4日發布的《教育部高等教育司2021年工作要點》中就提到,持續推進新農科建設,要研制《關于加快新農科建設 推進高等農林教育創新發展的意見》,加快實現高等農林教育高質量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研究制定新農科人才培養引導性專業設置指南,優化涉農專業結果;深入推進407項新農科研究與改革實踐項目實施,推動新農科建設取得新突破。
涉農高校是強農興農的“國之重器”,建設新農科是振興高等農林教育的重大戰略。期待新農科建設在全國高校全面落地生根。
教育部科學技術司司長雷朝滋曾表示,推動農業高等學校和農業龍頭企業加強合作,來服務于我們產業發展、服務于鄉村振興。農業領域有自己的特點,直接和農民打交道,直接到鄉村去,才是真正的落地,才是真正的把論文寫在大地上。
“十四五”時期,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三農”工作依然極端重要。在各方力量的共同推進下,涉農高校、涉農學科專業必將迎來嶄新的發展機會。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