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委”)工程與材料科學部,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科技創新和基礎研究的重大決策部署,貫徹《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堅持“鼓勵探索、突出原創;聚焦 前沿、獨辟蹊徑;需求牽引、突破瓶頸;共性導向、交 叉融通”的新時代科學基金資助導向,秉持“依靠專 家、發揚民主、擇優支持、公正合理”的評審原則,克 服了學科申請代碼調整以及疫情對評審工作帶來的各種困難,圓滿完成了本年度各類基金項目的受理、評審和資助工作。
1 評審工作總體情況
1.1 評審工作原則
工程與材料科學部嚴格按照《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條例》《2020 年度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指南》《2020年度科學基金項目評審工作意見》和委內各類項目管理辦法等規章制度要求以及學部在初審、權限管理、回避管理、重要類型項目方面制定的細則,組織開展基金評審工作。依法履行各自職責,嚴 格工作紀律,改進工作作風,規范評審流程,重視廉 政風險防控,全面推進深化基金改革的各項舉措,提 升評審質量,擇優資助各類項目,確保了評審工作的 公正性、公平性和科學性。
1.2 項目接收與受理情況
截至目前,2020 年度工程與材料科學部共接收面上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重點項目、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杰出青年科 學基金項目、創新研究群體項目、重點國際(地區)合 作研究項目、聯合基金項目、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 項目、重大項目以及基礎科學中心項目等各類項目申請共計47542項,涉及1225 家依托單位。其中,面上 項 目 申 請 20740 項,與 2019 年 相 比 增 長 15。91%;青 年 科 學 基 金 項 目 18 771 項,增 長14。04%;地區科學基金項目2703 項,增長2。43%;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658 項,增長7。69%;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239 項,增長14。72%;重點項目634 項,增長6。55%;創新研究群體項目51項,增長64。52%。
截至目前,2020年度工程與材料科學部不予受理項目340 項,與2019 年相比(722 項)大幅下降,這與本年度全部采用無紙化申請相關,大大減少了相關環節的出錯率。本年度不予受理項目中,面上項目107項,青年科學基金項目55 項,地區科學基金項目15項,重點項目3 項,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69項,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6 項,聯合基金項目43 項,其他42 項。共接收31 項復議申請,占不予受理項目的9。12%,其中28 項維持原判,3項同意復議申請,重新送審。
不予受理的主要原因為:(1)未按要求提供證明材料、推薦信、導師同意函、知情同意書、倫理委員會證明等;(2) 申請人或主要參與者申請超項;(3)申請人不具備該類項目的申請資格,主要包括申請人正在申請或執行互斥的其他人才類項目、依收稿日期:2020-12-03;修回日期:2020-12-18* 通信作者,Email:laiyn@nsfc。gov。cn托單位不符合指南要求等;(4)申請人或主要參與者填寫的信息不一致;(5)不屬于項目指南資助范疇;(6)申請代碼或研究領域選擇錯誤;(7)申請書缺頁或缺項;(8)研究期限填寫錯誤,不符合指南要求;(9)其他可認定的不予受理情形。
1.3 指派與通訊評審情況
2020年度,工程與材料科學部進一步推進計算機輔助指派工作,充分發揮輔助指派系統在“回避” 與“匹配”兩個方面的作用,對申請代碼調整后的項 目指派充分發揮工作人員的主觀能動性和專業特 長,依靠而不依賴“輔助”作用,積極參考而不盲從 “指 派建議”。學 部本年度輔助指派項目占比為99。52%,平穩高效地完成了本年度項目指派工作。
本年度工程與材料科學部繼續實行重點項目、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 目、創新研究群體項目、重點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 目以及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等推薦上會的重 要類型項目嚴格經部務會審定,兼顧學科平衡。
1.4 會議評審與資助計劃完成情況
2020年度,工程與材料科學部全面推進評審改革,在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會議評審工作中,嚴格采取隨機分組且分組信息保密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基礎科學中心評審中遵循“成熟一項,啟動一項”“決不允許拼盤”。此外,全部的會議評審都采取了專人通知專家,專人負責專家報到,參會人員手機于會場外統一保管等措施。
公正性的保障既依靠構建科學界信賴的制度平臺,更依靠評審專家的戰略智慧和學術良心。要求評審專家能從發展基礎研究的高度,不作為單位、部門的利益代表,不負使命,不負科技界的厚望,客觀公正地遴選項目。在專家們的大力支持和辛勤工作下,順利完成評審任務,所有擬資助項目均通過專家組一次性正式投票產生。
截至目前,共批準資助項目7536 項,資助經費 47。635億元,資助項目涉及588 個依托單位的在職科研人員 14922 人次、博士后 1025 人次、研究生 24263人次。
2 各類項目資助情況
2020年度,工程與材料科學部集中受理項目的總體情況(不含聯合基金項目)如表1所示。
根據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的資助項目分類,本文對2020年度工程與材料科學部所受理評審的項目分別進行概述,包括:(1)面上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及地區科學基金項目;(2)重點項目、重大項目及重大研究計劃;(3)人才類基金項目;(4)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5)國際合作研究類項目;(6)聯合基金項目;(7)原創探索計劃項目;(8)專項項目。
2.1 面上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及地區科學基金項目資助概況
2020年工程與材料科學部面上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和地區科學基金項目申請量同比增幅分別為15。91%、14。04% 和2。43%,三類項目資助數量均保持穩定增長,為從事工程與材料科學相關研究領域的科研工作者提供了穩定的經費支持。2020年工程與材料科學部各學科的面上項目、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地區科學基金項目的申請與資助情況如表2所示,總體上較好地滿足了三類項目的定位、學科均衡和持續發展的基本要求。
面上項目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以下簡稱“自然科學基金”)研究項目系列中的主要部分,其定位是 支持從事基礎研究的科學技術人員在自然科學基金資助范圍內自主選題,開展創新性的科學研究,促進 各學科均衡、協調和可持續發展。評審時著重就科學價值、創新性、社會影響以及研究方案的可行性等方面進行評價。2020 年工程與材料科學部面上項目申請20740 項,受理20626 項,共發送同行評議函84581份,回函率100%;批準面上項目3309項,資助直接費用192398 萬元,平均資助強度(直接費用,下同)58。14 萬元/項,資助率為15。95%。本年度面上項目申請人的平均年齡為42。48 歲,且主要集中在31~55周歲,其中36~40 周歲的申請者占比最大,達到32。16%,具體年齡分布如表3所示。
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是自然科學基金人才項目系列的有機組成部分,其定位是支持青年科學技術人員在自然科學基金資助范圍內自主選題,開展基礎研究工作,特別注重培養青年科學技術人員獨立主持科研項目、進行創新研究的能力,激勵青年科學技術人員的創新思維,培育基礎研究后繼人才。評審時著重就科學價值、創新性、社會影響以及研究方案的可行性、申請人的創新潛力等方面進行評價。2020年工程與材料科學部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申請18771項,受理18716項;共發送同行評議函65531 份,回函率100%;批準青年科學基金項目3127 項,資助直接費用74560萬元,平均資助強度23。84 萬元/項,資助率為16。66%。本年度青年科學基金項目申請人的平均年齡為32。64 歲,且主要集中在26~35周歲,其 中 31~35 周 歲 的 申 請 者 占 比 最 大,達 到 66。51%,具體年齡分布如表4所示。
地區科學基金項目也是自然科學基金人才項目系列的有機組成部分,其定位是支持特定地區部分 依托單位的科學技術人員在科學基金資助范圍內開 展創新性的科學研究,培養和扶植該地區的科學技 術人員,穩定和凝聚優秀人才,為區域創新體系建設 與經濟、社會發展服務。評審時著重就科學價值、創 新性、社會影響以及研究方案的可行性等方面進行評價。2020年工程與材料科學部地區科學基金項目申請2703 項,受理2688 項;共發送同行評議函 9096份,回函率100%;批準地區科學基金項目393項,資助直接費用13750 萬元,平均資助強度34。99萬元/項,資助率為14。54%。本年度地區科學基金申請人的平均年齡為42。35 歲,且主要集中在31~ 55周歲,其中36~40 周歲的申請者占比最大,達到32。19%。
2.2 重點項目、重大項目及重大研究計劃資助概況
(1)重點項目資助情況:重點項目支持從事基礎研究的科學技術人員針對已有較好基礎的研究方 向或學科生長點開展深入、系統的創新性研究,促進 學科發展,推動若干重要領域或科學前沿取得突破。應當體現有限目標、有限規模、重點突出的原則,重 視學科交叉與融通,有效利用國家和部門科學研究 基地的條件,積極開展實質性的國際合作與交流。評審時著重就科學價值、創新性、社會影響以及研究方案的可行性等方面進行評價,并考慮:1)申請人和參與者的研究經歷;2)研究隊伍構成、研究基礎和相關的研究條件;3)申請人完成基金資助項目的情況;4)研究內容獲得其他資助的情況;5)項目申請經費使用計劃的合理性。2020年工程與材料科學部接收重點項目申請634 項(2019 年595 項);批準資助108項,資助直接費用32400 萬元,資助強度 300萬元/項,資助率為17。03%。
(2)重大項目資助情況:重大項目面向科學前沿和國家經濟、社會、科技發展及國家安全的重大需 求中的重大科學問題,超前部署,開展多學科交叉研 究和綜合性研究,充分發揮支撐與引領作用,提升我 國基礎研究源頭創新能力。評審時著重就科學價 值、創新性、社會影響以及研究方案的可行性等方面進行評價,并考慮:1)科學問題凝練和科學目標明確情況;2)圍繞總體科學目標,課題之間的有機聯系;3)申請人和參與者的研究經歷;4)研究隊伍構成、研究基礎和相關的研究條件;5)申請人完成基金資助項目的情況;6)研究內容獲得其他資助的情況;7)資金預算編制的合理性。同時,要求重大項目申請人明確回答 DARPA 的海爾邁耶五問,即:1)你想做什么?通俗清晰地描述你的目標;2)現有相關研究情況怎樣,現有研究有何局限?3)你的想 法有何創新?為什么能成功?4)誰會關心你的研究?5)如果你成功了,會帶來什么改變?2020 年度共接收重大項目申請10 項,受理9 項,不予受理1項,原因為項目未在規定時間內提交。經通訊評審、會議評審、資金預算專項評審和委務會審批等程序 后最終 6 項申請獲得通過,總資助直接費用為10748。30萬元。
同時,工程與材料科學部積極應對當前的“新冠病毒”、瞄準未來重大疫情,針對重大疫情過程中及后期的水、空氣、固廢、土壤等環境安全與風險防控的重大問題,緊急啟動了重大項目“重大疫情的環境安全與次生風險防控”的立項工作,該重大項目共接收項目申請書4份。經同行專家通訊評審并報部務會審議及專家會議評審,建議資助1項。
(3)重大研究計劃資助情況:重大研究計劃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重大科學前沿,加強頂層設計,凝練科學目標,匯聚優勢力量,形成具有相對統 一目標或方向的項目集群,促進學科交叉與融合,培 養創新人才和團隊,提升我國基礎研究的原始創新能力,為國民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提供科學支撐。重大研究計劃遵循有限目標、穩定支持、集成升 華、跨越發展的基本原則。評審時著重就科學價值、創新性、社會影響以及研究方案的可行性等方面進行評價,并考慮:1)凝練科學問題和科學目標的情況;2)與重大研究計劃總體目標的相關性;3)研究隊伍構成、研究基礎和相關的研究條件;4)申請經費使用計劃的合理性。
2020年度,工程與材料科學部共征集重大研究計劃立項設想10項,經科學部組織函評后推薦至科學部專家咨詢委員會論證遴選,最后經部務會討論審議,分管委領導審批,推薦“極端條件電磁能裝備基礎理論和關鍵技術”參加了自然科學基金委委務(擴大)會議的遴選和審議,并最終獲得批準立項。本年度該重大研究計劃共接收重點支持項目申請35項、培育項 目申請 71 項、戰 略研究項目申請 1項;共批準重點支持項目8項,資助經費2400萬元;批準培育項目8項,資助經費632 萬元;批準戰略研究項目1項,資助經費400萬元。
此外,2020年工程與材料科學部還接收“面向發動機的湍流燃燒基礎研究”“共融機器人基礎理論與 關鍵技術研究”“航空發動機高溫材料/先進制造及故 障診斷科學基礎”“功能基元序構的高性能材料基礎 研究”“西南河流源區徑流變化和適應性利用”等重大 研究計劃項目的集成項目、重點支持項目、培育項目、戰略研究項目等共計158 項。截至目前已批準各類型項目53項,總資助經費17801萬元,如表5所示。
2.3 人才類基金項目資助概況
自然科學基金人才項目系列已經形成了相對完整的資助鏈,由優秀青年科學基金、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基礎科學中心以及前文提到的青年科學基金和地區科學基金構成。
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支持在基礎研究方面已取得較好成績的青年學者自主選擇研究方向開展創新研究,促進青年科學技術人才的快速成長,培養一批有望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學術骨干。評審時應當重點考慮:(1)近5 年取得的科研成就;(2)提出創新思路和開展創新研究的潛力;(3)擬開展研究工作的科學意義和創新性;(4)研究方案的可行性。2020年工程與材料科學部接收優秀青年科學基金 申 請 1239 項 (2019 年 1080 項),增 幅 為 14。72%;批準優秀青年科學基金項目110 項,總資助直接費用13200萬元,資助率為8。88%。
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支持在基礎研究方面已取得突出成績的青年學者自主選擇研究方向開展創新研究,促進青年科學技術人才的成長,吸引海外人才,培養和造就一批進入世界科技前沿的優秀學術帶頭人。評審時重點考慮:(1)研究成果的創新性和科學價值;(2)對本學科領域或者相關學科領域發展的推動作用,特別要有選擇地闡述是否創立了原創性的科學研究方法、是否為重要科學問題的解決提供了新的關鍵證據、是否對所在學科的認知體系或對解決重要需求背后的基礎科學問題有實質貢獻、是否可導致領域研究方向的變革或領域認知體系的顯著進步;(3)對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影響;(4)擬開展研究工作的創新性構思、研究方向、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案等。2020 年工程與材料科學部接收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申請 658 項 (2019 年 611項),增幅為7。69%。批準國家杰出青年基金項目57 項,資助強度400 萬元/項,總資助直接費用 22800萬元,資助率為8。66%。
創新研究群體項目支持優秀中青年科學家為學術帶頭人和研究骨干,共同圍繞一個重要研究方向合作開展創新研究,培養和造就在國際科學前沿占有一席之地的研究群體。評審時重點考慮:(1)研究方向和共同研究的科學問題的重要意義;(2)已經取得研究成果的創新性和科學價值;(3)擬開展研究工作的創新性構思及研究方 案 的 可 行 性;(4)申請人的學術影響力,把握研究方向、凝練重大科學問題的能力,組織協調能力以及在研究群體中的凝聚力;(5)參與者的學術水平和開展創新研究的能力,專業結構和年齡結構的合理性;(6)研究群體成員間的合作基礎。2020 年工程與材料科學部接收創新研究群體項目申請51 項(2019 年31 項),增幅為64。52%。批準創新研究群體項目6 個,總資助直接費用6000萬元,資助率為11。76%。
基礎科學中心項目旨在集中和整合國內優勢科研資源,瞄準國際科學前沿,超前部署,充分發揮科學基金制的優勢和特色,依靠高水平學術帶頭人,吸引和凝聚優秀科技人才,著力推動學科深度交叉融合,相對長期穩地支持科研人員潛心研究和探索,致力科學前沿突破,產出一批國際領先水平的原創成果,搶占國際科學發展的制高點,形成若干具有重要國際影響的學術高地。2020 年工程與材料科學部接收基礎科學中心項目申請7項,批準2 項,總資助直接費用12000萬元,資助率為28。60%。
2.4 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資助概況
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原國家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制專項),面向科學前沿和國家需求,以科學目標為導向,鼓勵和培育具有原創性思想的探索性科研儀器研制,著力支持原創性重大科研儀器設備研制,為科學研究提供更新穎的手段和工具,以提升我國的原始創新能力。
2020年工程與材料科學部接收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部門推薦)申請10項,均未獲得資助;接收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自由申請)申請119項,批準17項,總資助直接費用12124。02萬元,平均資助強度713。18萬元/項,資助率為14。29%。
2.5 國際合作研究類項目資助概況
重點國際(地區)合作研究項目資助科學技術人員圍繞自然科學基金優先資助領域、我國迫切需要 發展的研究領域、我國科學家組織或參與的國際大 型科學研究項目或計劃以及利用國際大型科學設施與境外合作者開展的國際(地區)合作研究。2020年工程與材料科學部接收重點國際合作項目申請92項,與 2019 年持平,批準 14 項,資 助直接費用3440萬元,平均資助強度245。71 萬元/項,資助率為15。22%。
2.6 聯合基金項目資助概況
聯合基金旨在發揮科學基金的導向作用,引導與整合社會資源投入基礎研究,促進有關部門、企業、地區與高等學校和科學研究機構的合作,培養科學與技術人才,推動我國相關領域、行業、區域自主創新能力的提升。工程與材料科學部負責材料和工程兩個領域相關基礎研究的資助與項目管理。項目 應用性強,與國防建設和國家經濟建設密切相關。在與企業和行業管理部門密切聯系的基礎上,工程與材料科學部積極推動了企業創新發展聯合基金、智能電網聯合基金、長江水科學聯合基金、地震科學 聯合基金、核技術創新聯合基金、航天聯合基金、高 鐵聯合基金等聯合基金的設立。
2020年度,工程與材料科學部共受理15 類聯合基金項目申請,截至目前,所有類型聯合基金均已完成評審,各類聯合基金的整體申請與資助情況如表6 所示,其中長江水科學聯合基金為本年度新設立的類型。15類聯合基金共接受申請1515項,其中42項不予受理,主要原因包括申請代碼填寫錯誤、研究期限填寫錯誤、未按指南要求聯合當地單位申報、申請人或參與人簡歷信息填寫不規范等。共資助各類型聯合基金項目268項,直接資助經費68303萬元。
2.7 原創探索計劃項目資助概況
原創探索計劃項目資助科研人員提出原創學術思想、開展探索性與風險性強的原創性基礎研究工作,如提出新理論、新方法和揭示新規律等,旨在培育或產出從無到有的引領性原創成果,解決科學難題、引領研究方向或開拓研究領域,為推動我國基礎研究高質量發展提供源頭供給。工程與材料科學部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原創探索計劃項目實施方案(試行)》基礎上,結合工程與材料科學部的自身特點,制定了《工程與材料科學部原創探索計劃項目實施細則(試行)》。
2020年度,工程與材料科學部受理的第一批原創探索計劃預申請項目89項,學科(處)采取雙盲通訊評審的方式對受理的預申請項目進行了通訊評 審,經學部部務會審議,確定第一批原創探索計劃項目預申請通過項目24 項。相關學科(處)已完成正式申請的通訊評審工作,通訊評審也以雙盲形式進行。經學部部務會審議,推薦11 項項目上會答辯,經會議評審,第一批原創探索計劃項目資助6 項,資助期限均為一年,直接資助經費420 萬元。在一年執行期滿后,將組織專家對項目進行評估,對后續有 望獲得突破性原創成果的項目進一步給予支持。截 至目前,工程與材料科學部第二批原創探索計劃項目共收到預申請57項,目前正在組織評審中。
2.8 專項項目資助概況
專項項目(科技活動項目)用于資助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發展相關的戰略與管理研究、學術交流活動、科學傳播、平臺建設等活動。2020 年度,工程與材料科學部發布了兩期專項項目指南,包括三種類型:(1)工程與材料科學相關領域學科發展戰略研究(簡稱“戰略與管理研究類”項目);(2)在華舉辦的有影響的國際(地區)學術會議和基礎研究短期人才培訓活動(簡稱“學術交流類”項目);(3)依托工程與材料科學領域國家重點實驗室開展的面向中、小學生的科學傳播和普及活動(簡稱“科學傳播類” 項目)。
第1期專項項目共接收戰略管理類和學術交流類專項申請167項,經會議評審,資助15 項,直接資助經費150萬元。第2期專項項目共接收戰略管理類、學術交流類和科學傳播類等專項申請106 項,經會議評審,資助14項,直接資助經費140萬元。
3 深化改革實施情況
3.1 優化學科布局,調整學科代碼
優化學科布局是新時代科學基金深化改革的重 要任務之一,對于提升科學基金資助管理水平和推動科技發展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2020年1月,工程與材料科學部積極響應委黨組優化學科布局的改革 方案,率先在全委進行試點,以“特征優先、粗細適宜、動態優化、服務管理”的科學基金申請代碼優化為工 作原則,遵循知識體系的結構和邏輯演化規律及趨 勢,對本部門內設的學科布局進行了適當的調整。
申請代碼調整的總體情況:(1)一級學科由原來的9個調整為13 個:新增2 個一級學科,分別為交通與運載工程和新概念材料與材料共性科學;優化升級出2個一級學科,分別為環境工程和海洋工程;(2)基金申請代碼僅含有二級代碼,不再設置三級代碼(即原來的六位數代碼),二級代碼由原來的116個增加為117個;(3)少量原三級代碼合并至新二級代碼中,其余原三級代碼體現在新二級代碼下的研究方向或關鍵詞中。申請代碼的調整體現了其學科知識體系架構,同時兼顧了學科發展前沿,實現了學科重點發展領域的優化。優化后的二級申請代碼包容性更強,分類更明確。申請代碼體系的簡化也便于申請、利于管理。
由以上本年度各類項目的申請數據可以看出, 學科代碼優化調整后,量大面廣的面上項目和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增幅較大,超過全委增長率,說明代碼的優化調整全面覆蓋了工程與材料科學部13 個學科的資助領域,較好地反映了學科領域的發展方向,相比較原有代碼而言,新代碼更加明確和凝練。新代碼對研究方向的強調和突出作用,較好地促進了相關領域科研人員的申請信心,有利于申請人選擇合適的領域進行申報,吸引了一部分相關學科的申請人進行申報。同時,在二級代碼調整基礎上,進一步梳理了學科資助方向,為項目申請和專家庫維護提供了便利,也提高了本年度申請項目分組和匹配專家的精準度和效率。
3.2 落實分類評審,開展 RCC 評審試點
工程與材料科學部持續推進分類評審制度,學部認真總結了2019年試點工作的經驗和教訓,在今年的評審工作中全面推行和落實分類評審,特別是在評審過程中,提醒專家根據申請項目科學問題的屬性進行針對性評審。部分學科在通訊評審階段試點了“按照四類科學屬性評審建議”的辦法,充分考慮了分類評審的特點,為評審專家提供了詳細且可量化的評審依據,避免了專家評審的隨意性。
根據委內統一部署,以金屬學科為試點,開展了“負責任、講信譽、講貢獻(ResponsibilityCredibility, Contribution,RCC)”評審機制的改革工作。由于評審專家“講信譽”信息需要多年度累積,2020 年試點工作采集了“負責任”和“計貢獻”相關指標。按照《2020年“負責任、講信譽、計貢獻”評審機制試點工作細化方案》,在發給通訊評審專家的通知郵件中, 對于 RCC 工作進行了詳細的解讀。在通訊評審過程中,對評審專家的態度進行定期記錄,同時將專家 評審項目的重置工作與 RCC 緊密掛鉤;評審意見返回后,對意見內容是否正確、反饋是否及時進行了初 步的評價。對于評審意見的公正性評價,在反饋意見時同步開展。同時,利用各類項目評審會對 RCC 改革工作進行了宣講,聽取專家的意見和建議,后續 將根據試點情況進一步總結經驗,為學部的改革提供參考。
3.3 嚴明學術紀律,加強項目資金管理工作
為維護學術道德,規范學術行為,嚴明學術紀律,營造良好科研氛圍,針對答辯類項目代表作核查工作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工程與材料科學部依據相關管理辦法,制定了2020 年度代表作核查規則,以此為標準嚴格執行,保證所有違規情況不予上會答辯。在維護學術道德、規范學術行為、嚴明學術紀律、營造良好科研氛圍等方面起到了良好作用。從2021年開始,工程與材料科學部將繼續加強對申請人代表作的核查,唯一標準為真實。
此外,學部也高度重視基金項目的資金管理工作,在本年度結題報告審查中,針對部分基金項目經費執行率偏低的情況,督促項目(課題)負責人按照計劃使用經費,已著手研究制定對經費執行率低的項目的處理辦法。同時,充分利用各類評審會議,廣泛宣傳科學基金項目資金使用管理規定,從嚴要求各責任主體落實審計整改的要求,持續推動降低工程與材料科學部基金項目結余資金存量。
4 對未來工作的思考
在未來的工作中,工程與材料科學部將繼續深化落實黨中央關于全面從嚴治黨的各項決策部署, 不斷鞏固工程與材料科學部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 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推進落實科學基 金深化改革重點任務,完善規章制度,加強規范管 理,嚴控廉政風險,提升管理水平。結合中長期和 “十四五”發展規劃,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與戰略布 局,構建三縱(工程、材料、工程與材料交叉)十四橫(14個重點資助領域)工程與材料科學資助格局。
4.1 強化頂層設計,突出前瞻引領作用
科學把握未來的時與勢,堅持策劃先行,強化頂層設計,進一步貫徹落實科學基金深化改革的有關工作要求和部署,充分發揮中長期與“十四五”規劃的前瞻引領作用。中長期學科發展規劃突出“重引領、偏針對”;“十四五”學科發展規劃體現“重頂層、聚針對”;強調頂層設計與具體實踐并舉,在高度上不斷螺旋式提升。2021年重點項目指南將在工程、材料、工程與材料交叉三方面布局14個重點資助領域。
4.2 聚焦重點任務,深化科學基金改革
聚焦工程與材料科學部科學基金改革重點任務,及時響應國家重大需求,促進工程與材料的深度交叉融合。在重大類型項目立項機制和成果應用貫通機制方面加強改革力度。
進一步完善重大類型項目立項機制,理順重點項目、重大項目、重大研究計劃項目之間的關系和層 次,將“自上而下”的頂層設計與“自下而上”的前沿 探索結合起來,合理設置項目指南,形成優勢互補、高效協同的有機整體。力求每一步都進行差額遴選,競爭貫穿始終,堅決杜絕“拼盤”“拉郎配”“自產 自銷”等現象的出現,不斷提高重大類型項目立項水 平,提升資助效益。
促進完善成果應用貫通機制,加強科學基金資助成果的展示,推動具有潛在應用價值的基礎研究成果轉移轉化。特別是針對高速鐵路基礎研究聯合基金、航天先進制造技術研究聯合基金、智能電網聯合基金等面向國家重大工程和戰略產業發展中的緊迫共性需求,引導聯合資助方深度介入項目的管理過程,注重成果的總結和發掘,強化項目成果與需求方對接,助推資助成果向產業應用的轉化貫通。
4.3 優化機構設置,加強專業隊伍建設
工程與材料科學部積極響應委黨組優化學科布局的改革方案,率先在全委進行試點,在2020 年完成了工程與材料科學部學科布局優化和申請代碼的調整。學部將根據知識體系的完整性和自洽性、知識邏輯體系與國家重大需求的有機結合為原則,對調整后的學科布局,進行機構設置優化與人員崗位調整及合理配備。
嚴格按照基金委各項管理規定,繼續完善學部各項工作實施細則,規范評審流程,嚴控廉政風險, 以激勵擔當作為、規范管理為主線,加強專業隊伍建 設,匯聚培養一支素質優良的專業人才隊伍,實現管 理工作規范化制度化、隊伍素質專業化精英化。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