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Nature 看來,中科大和國科大在中國科研快速發展的過程中作出了相當重要的貢獻。
5 月 26 日,與最新一期《自然》雜志共同發行的獨立增刊《Nature Index 2021 China》讓我們對國內增長的科研進展勢頭有了更具體的觀察。
該期統計顯示,中國在化學研究領域的貢獻全球最高,在自然指數關注的其他三個主要領域中也僅次于美國。
5 月 15 日,天問一號著陸器成功登陸火星,這是自 2016 年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2019 年降落在月球背面的嫦娥四號之后,中國科學事業的又一次偉大成就。「這凸顯了中國作為科學超級大國地位的不斷增長,現在它已能和美國媲美,」Nature 在文章中評價道。
自 2018 年的上一次中國專刊發表之后,中國的自然指數份額已從美國的 56% 提升至 2020 年,美國的 69% 水平。
自然指數 Nature Index 于 2014 年 11 月首次發布 ,其核心指標「份額」是指《自然》雜志獨立研究團隊選出的,各國研究者在 82 種高質量自然科學期刊上發表研究中的貢獻。每篇文章總可用份額為 1,每名作者均攤:若一篇論文出現 10 名作者,則每位作者獲得 0.1,研究人員來自的機構和國家也是如此計算。
當前,中國的科學政策已經進入強調自給自足和技術創新的時代。同時與中國科學院相關的兩所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UCAS)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USTC)以強勁的科研能力分別超過清華和北大,在自然指數中位居中國領先機構之列。
與此同時,全球的科研環境也在產生變化。在自然關注的 82 種科學期刊里,中美合作的研究數量從 2018 年的快速增長勢頭,變為 2020 年的零增長。而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合作研究進展正在不斷加快。
全球疫情的影響也非常明顯:在 2020 年,中國調整后的份額增長速度從前四年的年均 13.1%驟降至僅 1.1%。相比之下,到 2020 年,該指數中其他五個位居前列的國家(美國、德國、英國和日本)都減緩或扭轉了前幾年的跌幅。與以往一樣,中國的發展道路與其他國家不同。
正在減小的差距
根據自然指數份額和其他關鍵指標,自然雜志探討了中國在自然科學領域研究的表現。過去五年里,中國領先機構獲得了相當大的產出,是中國縮小與美國在關鍵學科領域差距的主要推動者。
根據《自然》的統計,中國的化學研究貢獻在 2018 年就超過了美國,而地球與環境科學、生命科學、物理等方面正在接近美國,均已位居全球第二,不過生命科學方面的研究水平仍然和美國相去甚遠。
份額產出
如下圖所示,中國的份額產出逐漸接近歐洲和北美,在亞洲處于主導地位。
在 2015 年至 2020 年之間,中國領頭的五家機構占該國家總份額的 25%。
根據 2020 年的文章貢獻份額,自然列出了中國 50 強研究機構,前十位分別是: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南京大學、清華大學、浙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復旦大學和中山大學。
投資回報率
2018 年的結果顯示,在研究和開發上,中國每支出 10 億美元,就獲得 37.47 的份額,在自然指數六個領先國家中處于中等效率。
人才吸引力
雖然在 2020 年被中國科學院大學從領頭前五中替代,但是在過去的 25 年里,清華大學為中國吸引了最多的海外研究人員。
優勢地區和機構
下圖顯示的是 2020 年中國自然指數中產出最多的十個地區,以及十個地區中表現最好的機構。在這十家機構中,有六家也是中國十大領先機構之一。而且很顯然,高級研究機構主要集中在中國東部。中國科學院大學不在此列是因為其附屬機構和產出遍布中國各地。
北京大學(1):在中國機構中的整體份額排名第三,在生命科學領域排名第二。北京市在中國的份額(20%)中占比最大,其次是上海(11%)。
上海交通大學(2):在 2015-20 年自然指數中從中國領先的機構中排名第 14 位躍升至第 8 位,并且在去年的前 10 名中,其份額增長幅度最大(21%)。
中山大學(4):于 2015 至 2020 年間在地球和環境科學方面的調整后份額增加了 421%。但廣東省第二高的大學,即南方科技大學,對該地區做出了最大貢獻,在前 10 名中排名上升最快,2015 至 2020 年的調整后份額總體增長了 1100%。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7):在 2020 年物理和化學等理科領域中,所占份額位居第二。
轉向尖端研究
正如 5 月 26 日,教育部公布了首批未來技術學院名單,北大、清華等 12 所大學入選,中國領先的研究機構正將目光投向新興領域。
在航天、納米材料、量子通信等領域中,中國的活躍研究正讓全球矚目。而在物理化學、生物等領域里,中美的競爭互有勝負。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