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發現南方科技大學研究助理教授居然“下嫁”深圳中學,甘愿當一名普通高中化學老師,不去大學做科研,而是教高中生,實在令人費解。
不僅如此,清華還有位博士,遠赴德國進行3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后,回國相繼在清華、中科院工作,最終依然選擇做了一名高中教師。
多位博士從高校“跳槽”中學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1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2019年9月入職深圳中學的羅天摯,2010年本科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隨后前往美國特拉華大學(University of Delaware) 材料科學與工程系攻讀博士,博士畢業后留校從事博士后研究。2018年回國后加入南方科技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任研究助理教授。
羅天摯主要從事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具體內容包括類活性肽的自組裝、靶向性藥物載體及導電高分子材料,至今已在化學與材料領域國際知名期刊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學術論文6篇,并發表美國專利1項。
一年之后,他從南科大辭職,現任深圳中學的高一化學教師。
從南科大辭職,這個決定讓羅天摯的前同事們頗為意外。但他特別明白自己的“歸宿”,必將會落點基礎教育。來到深圳中學后,羅老師非常享受跟學生們在一起的時間,一走進教室便會變得很開心。羅老師回憶說,在北美做科研的7年時間里,他常常泡實驗室,寫論文,但這些工作帶給他的滿足感,卻遠遠比不上深中課堂上孩子們的一聲“哇!”所帶來的快樂。
羅天摯博士 圖源:深圳大件事
有人認為,“羅老師有自己的專業研究領域和研究課題,如果繼續留在南方科大,從科研角度出發,肯定比在深圳中學前景更好;在大學里帶本科生和研究生,從人才培養角度,也更能發揮自己的專業能力。而且從待遇角度,南方科大助理教授的收入,肯定也不會比深圳中學化學老師差到哪里去。”還有人認為,科研圈太“卷”了,壓力又大,不如退一步去高中教學生來得輕松。
2 其實,不止從南方科技大學而來的羅天摯博士,胡劍也擁有一份足以羨煞旁人的簡歷。他本科、研究生畢業于清華大學,2007年在清華獲得博士學位,又赴德國馬普天體物理研究所進行為期三年的博士后研究工作。回國之后,相繼在清華、中科院國家天文臺工作。
不過,他最終還是選擇做一名高中教師,于2019年10月入職深圳中學,成為一名天文競賽主教練和天文社團指導老師,并開設國際物理競賽課和天文學選修課。不到一年的時間,他所帶學生即獲英國物理奧林匹克金獎和廣東省天文競賽一等獎。
從科研轉身投奔基礎教育領域,他用了十年時間。當年在清華物理系教書,他為從全國各地選拔而來的高中生上課,發現很多同學難以適應從高中到大學的轉換,“這說明我們的高中教育其實跟大學教育相當脫節,而這對于我們去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是非常不利的。”
胡劍博士 圖源:深圳大件事
目前,深中已為新校區儲備了強大的師資力量:碩士260余人,博士60余人,北大、清華畢業的教師80余人,哈佛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等海外頂尖名校畢業的教師20余人,教授、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競賽金牌教練、名班主任共40余人。如此豪華師資引得不少網友贊嘆:強到“炸裂”!
對于這樣的現象,入職深圳中學的博士們,都是怎么看的呢?央視記者在“深中新教師感悟”中看到,畢業于北京大學的博士劉子豪認為:
畢業于墨爾本大學的博士范文嘉表示:
據深圳中學校長朱華偉介紹,學校教育理念是讓最優秀的人教育下一代,培養出更優秀的人,招聘的博士老師們在教學一線傳道、授業、解惑,為了讓更多的同學在老師專業的引領下,激發對學科新興領域的興趣,了解學習相關前沿知識,開設了深中博士講堂。
3 今年3月,羊城晚報還報道了深中博士講堂,第二期博士講堂就是由羅天摯主講,講座上,羅天摯讀出了化學之美三種涵義:“精致細密的構造之美”、“鬼斧神工的變化之美”、“大道至簡的規律之美”,語言深入淺出,帶領學生領悟五彩斑斕的化學世界。
高中時就有專業人士領路,窺探科學之美妙,這對學生確定自己的興趣方向,未來走上科研之路,要少走許多彎路。所以,在人才的培養上并不存在大材小用,學霸往往更懂學霸,優秀的人培養更優秀的下一代。
對此,你怎么看?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