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高校的第一競爭力。
擁有一批思維活躍、有高質量學術產出能力的學者,不僅代表著高校在現階段擁有著雄厚的科研實力,更象征著一所大學未來數十年間的發展潛力。
近期,青塔對近5年來中國高校在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學家榜單中的表現情況進行了深入解讀,重磅發布《全球高被引科學家入選研究報告》。報告從全球視角審視了中國學者近些年來活躍的科研表現,從學科及高校兩個層面剖析了中國學者的上榜情況,同時對中國未來入選的增長機會及提升空間進行了分析。
來自中國的科研活力
全球的科研視野中,中國學者無疑已經成為世界范圍內科研活力最強的群體之一。近幾年,“雙一流”所帶來的的競爭壓力下,各類高校都有充分活躍的學術表現。
“一流大學”建設高校中,清華大學5年入選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學家150人次,高居全國高校榜首,浙江大學、北京大學表現優異,5年間入選人次在80以上。
“一流學科”建設高校中,蘇州大學力拔頭籌,5年共入選高被引科學家63人次,表現超過眾多“一流大學”建設高校。除此之外。武漢理工大學、福州大學、華東理工大學等高校也有出色表現。
中國科研事業的繁榮,貢獻不僅僅來自“雙一流”建設高校。近年來,許多未入選首輪“雙一流”建設名單的高校,同樣展現出了驚人的發展勢頭。
近5年,遼寧工業大學共入選全球高被引科學家21人次,數據表現足以躋身“一流學科”建設高校第一梯隊。而其他眾多高校,如深圳大學、廣東工業大學等,也同樣擁有亮眼表現。
全球視野下的中國增長
據統計,近5年,中國全球高被引科學家的入選人次一路攀升。從2016年的204人次增至2020年的863人次,占全球總入選的比例也從6.25%增至13.51%。從年度變化來看,每年均有較為顯著的增長。
2016年至2020年, 中國部分領域入選增長迅速。化學的入選增長量最大, 共增加了44人, 材料科學共增加42人。2020年, 神經系統學與行為學、臨床醫學占該領域全球入選比例低于2%, 藥理學與毒理學、 免疫學占該領域全球入選比例低于1%。
未來,這些領域將會擁有較大的提升空間。
全球科研競爭的背景下,學者的學術產出能力,將會是未來高等教育評價的發展方向。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7130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5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