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國新辦舉行科技創新有關進展新聞發布會,科技部部長王志剛表示,支持一批有科學精神、有科學操守、愿意獻身于科學的人,來從事這種安安靜靜、十年磨一劍的基礎研究。
(圖片來源:國新網)
過去的2021年,中國全社會研發投入約2.79萬億元,比上年增長14.2%,全社會研發投入與GDP之比為2.44%。其中,基礎研究經費比上年增長15.6%,占全社會研發投入的比重為6.09%。
王志剛表示,基礎研究是整個科技活動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必須要加強。尤其中國的科技在發展,越往前走越進入到知識邊界的拓展、技術邊界的拓展、成果原理和應用原理的追尋這個階段。“到了這個層面,基礎研究做得越好,我們在科技發展上的主動性和前瞻性就越強。”
從工作方面來講
從工作上來講,一是要加強頂層設計,基礎研究不再是個體的事情,而是作為國家戰略、科技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有頂層設計和系統部署。
二是要加大投入,這幾年國家整個科技投入在加大,特別是過去一年,在增長的過程中,基礎研究經費的增加速度更快一些。
三是基礎研究有自己的特點和規律,要尊重這個特點和規律。
四是要圍繞人加強基礎研究。“基礎研究很多是研究方法、研究路徑,有不確定性,成功率不高,時間比較長。所以什么樣的人能搞基礎研究?需要耐得住寂寞,有學術功底。”王志剛表示。
五是要真正能提出基礎研究問題,這個問題是屬于基礎研究的范疇,以及從哪個角度來提問題。
最后,要加強服務,改進對基礎研究的支持評價,基礎研究的評價要有別于其他一些科研活動。
基礎研究具體研究內容
王志剛指出,具體在研究內容上,主要聚焦前沿探索,“把未知變為已知,把不確定性變成確定性,這是基礎研究要做的,包括拓展人的知識邊疆,以及探索相關研究方法。”對于科研來講,方法論的生命力更長。同時,對研究本身,既要講邏輯性,也要講實證性。
“有時候答案不是關鍵,問題是關鍵。”王志剛說,對于基礎研究而言,重要的是選擇的問題是不是真正重要的基礎研究的問題。在問題的選擇上,可以從人類自由探索的好奇心來提出,也可以從一些重大工程提出。
“在組織方式上,好奇心驅動和國家目標導向,這兩方面都要講。”王志剛強調,“我們現在有很多技術不過關,實際上還是基礎研究不過關,所以我們的研究工作要往前走一步,要做到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這就是基礎研究要承擔的任務。”此外,他表示,在基礎研究的評價上,既要看創新成果,包括發現規律,也要看形成這些成果的應用價值等方面。
當前基礎研究進展
王志剛介紹,當前基礎研究的進展,一是加強了頂層設計,國務院專門出臺了《全面加強基礎科學研究的若干意見》,“這是我們國家第一個專門用于加強基礎研究的文件,后面圍繞從0到1、加強數學研究等方面,我們還有一系列落實這個《若干意見》的具體文件。”
二是取得一批重大成果,如,三維量子霍爾效應、納米限域催化、體細胞克隆猴,以及凱勒幾何核心猜想等方面。“在前沿方面,我們的科學家作出了很大貢獻,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另外,在一些應用領域,包括量子保密通信、新一代超高強度的鋼、異構融合類腦計算芯片、人工合成淀粉等,以及高性能碳基CMOS集成電路等等,這些都有非常好的應用前景。”王志剛說。
王志剛表示,下一步,還要不斷完善基礎研究的體系和頂層設計,不斷探索支持基礎研究的方法手段,真正把握住基礎研究規律性,持之以恒加大投入。另外要看到,基礎研究對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產業發展、國家安全等方方面面,它的滲透性、擴散性和顛覆性都非常大。“歷史上幾次工業革命都是因為基礎研究的突破而發生的。所以在這點上,也希望大家多關注基礎研究。”
同時,在基礎研究的評價、激勵、支持、服務等方面,還要不斷加強和完善,使之更加科學、更加有力度。
“總的來講,就是支持一批有科學精神、有科學操守、愿意獻身于科學的人,來從事這種安安靜靜、十年磨一劍的基礎研究。”王志剛說。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7638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6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