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id="p68vv"><noscript id="p68vv"></noscript></i>
    <track id="p68vv"></track>

      <video id="p68vv"></video>
    <track id="p68vv"></track>
    <u id="p68vv"><bdo id="p68vv"></bdo></u>

  1. <wbr id="p68vv"><ins id="p68vv"><progress id="p68vv"></progress></ins></wbr>
    <code id="p68vv"></code>
      <output id="p68vv"><optgroup id="p68vv"></optgroup></output>
  2. 【重磅公布】《中國腐蝕與防護學報》首屆青年編委名單及專題介紹
    2022-05-20 14:20:20 作者:本網發布 來源:中國腐蝕與防護網 分享至:

    為了更緊密地吸納國內外優秀青年學者,培養編委會的后備力量,進一步提升期刊的學術水平和影響力,實現期刊健康的、可持續的發展,《中國腐蝕與防護學報》編輯部于2022年3月啟動首屆青年編委遴選工作,通過公開招募,經過遴選及主編審核等環節,最終《中國腐蝕與防護學報》入選了95名青年學者,名單如下。

     

    《中國腐蝕與防護學報》青年編委會名單

    (按姓氏筆畫排名)

     


    《中國腐蝕與防護學報》微信平臺將陸續分批推出青年編委專題介紹。

     
    任  玲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
    研究員


    主要從事醫用金屬材料相關研究工作,第一/通訊作者論文48篇,包括Nature Communication(1篇),Bioact. Mater.(1篇),Acta Biomater.(1篇),Corros. Sci.(1篇),ACS Appl. Mater. & Inter.(2篇),J. Mater. Sci. Technol.(21篇),總引用2300余次,單篇最高引用132次,h-因子28;授權國家發明專利40余項;獲中國科學院院長優秀獎、遼寧醫學科技獎二等獎,入選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會員、遼寧省“興遼英才計劃”青年拔尖人才;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子課題等項目10余項;任中國生物材料學會醫用金屬材料分會委員、中國生物材料學會骨修復材料與器械分會委員、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3D打印技術分會委員。

     
    強玉杰

    北京科技大學
    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29歲成為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斯坦福大學&愛思唯爾)、全球頂尖前十萬科學家(全球學者庫)榜單最年輕入選者之一。

    主要從事新型緩蝕劑與功能防護涂層、極端環境材料服役評價、分子模擬與機器學習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近年來共發表SCI論文80余篇,總被引4000+次。其中第一/通訊作者38篇,包括中科院一區21篇,Corrosion Science 8篇,ESI高被引論文13篇,ESI熱點論文3篇。編寫專著章節4部,申請發明專利8項。獲得北京市科協青年托舉人才、之江實驗室國際青年人才、寧波市3315創新團隊骨干人才等榮譽,擔任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緩蝕劑專委會委員及中國化工學會水處理專家庫專家,Rare Metals (IF: 4.0,JCR一區)、中國腐蝕與防護學報等多個國際國內高水平學術期刊的客座編輯、編委以及青年編委。
     

    張  欣

    河海大學 力學與材料學院
    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河海大學“大禹學者”,美國普渡大學訪問學者。2011年6月畢業于大連理工大學,獲理學學士學位,2017年12月畢業于河海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后入職河海大學,任學院科研辦公室副主任。

    主要研究方向為高性能輕合金制備、加工及性能研究、復雜環境下金屬材料腐蝕機理研究和金屬材料表面強化、防腐技術開發及應用等方面。負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等科研項目8項、校級教改項目1項。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Intermetallics、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ies和中國腐蝕與防護學報等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授權發明專利7件,實用新型專利4件,參與起草國際標準、國家標準和團體標準各1項。擔任江蘇省機械工程學會理事、南京市機械工程學會鑄造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腐蝕與防護學報青年編委等職務。

     
    王  勇

    東北石油大學 新能源與材料學院

    副院長   教授    博士生導師


    東北石油大學本科(1999)、碩士(2003),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博士(2009),同濟大學博士后(2013),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訪問學者(2015)。2020年5月獲聘黑龍江省級領軍人才梯隊后備帶頭人。目前是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中國金屬學會和中國化工學會會員;同時擔任《化工機械》期刊編委、《中國有色金屬學報》(中英文版)、《工程科學學報》、《中國腐蝕與防護學報》青年編委等角色。

    主要從事非晶金屬涂層腐蝕、能源材料電化學及材料計算設計等研究工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和面上)、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和面上)、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以及省部級項目10多項,參加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及中石油、中石化企業攻關項目20多項。近年來以第一/通訊作者在Corrosion Science、Journal of Power Sources、Surface & Coating Technology、金屬學報等國內外期刊發表學術論文60多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6件,出版《非晶納米晶涂層制備與腐蝕》學術專著1部。

     
    徐  健

    中山大學
    副教授   博士生導師


    2013年畢業于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獲博士學位。研究方向為核電關鍵材料腐蝕行為的原位監測。2013年至2018年在日本東北大學擔任博士后研究員和助理教授,繼續從事核電關鍵材料腐蝕損傷研究。2018年9月以中山大學百人計劃“中青年杰出人才”加入中山大學材料學院,組建核電材料服役行為與失效機理研究課題組。目前擔任中國腐蝕與防護學報青年編委,Crystal期刊客座編輯。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專業領域權威期刊(Corrosion Science,Electrochimica Acta,Journal of Nuclear Materials,Applied Surface Science等)發表論文三十余篇,并實現多項成果轉化。

     
    毛江鴻

    四川大學
    研究員   博士


    四川省高層次人才,四川大學“雙百人才”入選者。2007年本科畢業于四川大學,2012年博士畢業于浙江大學,Queen's University of Belfast訪問學者。主要從事混凝土結構腐蝕檢/監測技術、混凝土結構性能腐蝕劣化機理與控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和重點國際合作項目各1項,主持四川省科技廳區域創新(科技援藏)項目1項,其他省部級項目2項,各類社會服務項目20余項。已發表論文120余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20余項,出版學術專著1部,參編技術標準5部。近年來的代表性成果包括發明了混凝土結構耐久性提升的雙向電遷阻銹技術,開展了耐久性修復效果與構件性能影響控制的系統性研究,成果獲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科學技術獎、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等共5項。

     
    王  毅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海洋環境腐蝕與生物污損重點實驗室研究員    博士生導師


    擔任山東省暨青島市腐蝕與防護學會理事和《中國腐蝕與防護學報》青年編委。長期從事環境友好海洋環境微生物腐蝕與生物污損防護材料的研究工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青年項目和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等各類項目10余項。累計發表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等SCI收錄論文70余篇,具有授權發明專利19項;出版《層狀無機功能材料在海洋防腐防污領域的應用》中文專著一部。獲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杰出青年學術成就獎、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匯泉學者”、青島市青年科技獎等榮譽。

     
    趙  陽

    東北大學
    副教授(入選第六屆“青年人才托舉工程”)


    2018年畢業于哈爾濱工程大學獲博士學位,同年轉入東北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20年博士后出站。現就職于東北大學任副教授。

    主要從事油氣工業的腐蝕與防護。在國際上率先通過修正熱力學參數,綜合考慮合金組元與H2O、離子的共同作用,建立了系列性的高溫高壓“Fe-Cr-Cl--CO2-H2O”五元E-pH圖。從熱力學角度指導苛刻油氣環境下油井管選材。英國科學院/工程院兩院院士A. Neville 教授對E-pH圖工作給予了高度評價。在此基礎上,從動力學角度發展出“多自由度腐蝕壽命預測技術”,預測結果與現場數據高度吻合。相關成果被中石化西北局作為油井管選材的重要依據,目前正在進行現場試采試驗。最后打通了腐蝕熱力學和動力學之間的壁壘,提出了“溶解-電離-沉積圖,DIDD的概念”,利用該模型初步開發了HP-13Cr-Cu不銹鋼有效解決了HP-13Cr不銹鋼在高溫高壓H2S環境下應力腐蝕斷裂的問題。目前發表SCI論文19篇,應邀在CORSYM-2019會議上做Keynote報告1次。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中國博士后基金、國家項目培育基金(理工類)、中石化項目2項。榮獲2016年腐蝕電化學專業委員會優秀論文一等獎。兼職國際期刊《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Acta Metallurgica Sinica (English Letters)》、《Corrosion Communication》長期審稿人。

     
    付俊偉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研究員   博士 


    2003年畢業于合肥工業大學,獲得學士學位;同年考入哈爾濱工業大學,于2005年、2009年分別獲哈爾濱工業大學工學碩士和博士學位。2017.10-2018.10在Brunel University 的B-CAST訪學1年。2021年10月引進至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任研究員。

    一直致力于金屬材料的組織及性能控制、高性能金屬材料的設計及制備等研究工作。采用SEM和EBSD原位結合技術,首次將材料的織構(或者取向)與其腐蝕性能聯系起來,為金屬材料腐蝕性能控制或者設計提供了一種全新的方法;提出了一種采用極圖判定材料織構類型的通用技術,適用于7大晶系;建立了脈沖磁場下枝晶球化的數學模型,該模型預測結果與X射線同步輻射原位觀察結果完全一致;采用定向凝固和液淬技術,澄清了凝固過程中304不銹鋼三相轉變機制為包晶而非共晶轉變,并提供了實驗證據。

    目前,擔任《中國有色金屬學報》(中、英文版)、《特種鑄造及有色金屬》、《中國腐蝕與防護學報》的青年編委;同時,擔任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評審專家、教育部學位(中心)論文評審專家等。

    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青年項目等多項國家級項目。一直工作在科研第一線,目前已發表SCI/EI期刊論文5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在Journal of Crystal Growth,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Journal of Alloys and Compounds, Journal of Materials Research, Journal of Electroanalytical Chemistry,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 Materials Characterization, Materials Letters等國際期刊發表SCI論文28篇。第一發明人申請發明專利2項。

     
    徐云澤

    大連理工大學船舶工程學院
    副教授


    徐云澤,工學博士,大連理工大學船舶工程學院副教授,工業裝備結構分析國家重點實驗室固定成員。入選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大連市青年才俊、星海骨干培育計劃、遼寧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2021年度博士后基金獲得者選介(全國100人)。

    主要從事于復雜海洋環境下的船舶與海洋結構物腐蝕損傷監測與評估方法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博士后站前特別資助、博士后面上資助和企事業橫向項目多項,重點參與“十二五”和“十三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兩項。在《npj Materials Degradation》、《Wear》、《Corrosion Science》、《Ocean Engineering》等高水平SCI期刊上發表論文32篇,其中第1作者/通訊作者論文26篇,授權中國發明專利5項。

     
     
    朱金陽

    北京科技大學 國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學中心 博士 副研究員 碩士生導師


    朱金陽,博士,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訪問學者。曾就職于中國航空綜合技術研究所(301所)。現任職于北京科技大學國家材料服役安全科學中心。

    致力于油氣裝備腐蝕、超臨界CO2腐蝕、工業大數據應用、綠色緩蝕劑開發、裝備定壽延壽、腐蝕監檢測技術等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中央軍委裝發技術基礎課題以及石油石化、軍用裝備等企事業技術課題十余項。參與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重點專項、國家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工信部創新專項課題等多項。在Corrosion Science等主流期刊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6項。擔任工程科學學報青年編委及多家期刊特邀審稿人。

     
    劉杰

    煙臺大學 化學化工學院 教授


    劉杰,煙臺大學化學化工學院教授,山東省高等學校青創人才引育計劃入選者。

    主要從事有機涂層/金屬體系海洋環境腐蝕失效機制、智能防護涂層及表面技術等方面的研究。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了國家安全重大基礎研究項目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山東省高等學校青創人才引育計劃、裝備預研基金類項目、國防技術基礎項目以及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省部級項目9項,廳局級項目1項,橫向項目5項;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30余篇;申請/授權專利10件;獲得國防科技進步二等獎、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技術進步二等獎以及山東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各1項。兼任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腐蝕電化學及測試方法委員會委員、山東省腐蝕與防護學會理事,以及《表面技術》、《中國腐蝕與防護學報》期刊青年編委等。

     
    王巍

    中國海洋大學 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研究方向為海洋腐蝕與防護、自修復防腐防污技術、數值模擬。獲中國海洋大學“青年英才工程”資助。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項、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2項、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1項、中央高校項目3項、中科院開放基金3項、市級課題2項等20余項課題。主持收錄“海洋學科知識分類體系建設”中“海洋腐蝕”學科600條詞條。發表學術論文60余篇;授權國家發明專利11項。參編國家軍用標準1項、中國工程建設標準化協會標準《混凝土結構耐久性電化學修復技術規程》1項、著作《海洋防污抗菌功能材料》。擔任山東省暨青島市腐蝕與防護學會理事。

     
    徐瑋辰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副研究員


    徐瑋辰,本科畢業于四川大學,博士畢業于英國伯明翰大學,現為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員。致力于海洋環境腐蝕、腐蝕電化學、局部腐蝕機理和生物醫用合金腐蝕與防護等方面的研究,主要利用電化學方法、同步輻射技術和自主研發的原位觀測技術等,研究局部腐蝕的萌生和發展機制,關注實際服役環境中復雜環境因子、機械因素等與局部腐蝕耦合對材料使役性能的影響。目前從事機械因素輔助條件下的局部腐蝕模擬研究。獲“水流徹優秀青年科學家獎”。現任山東省暨青島市腐蝕與防護學會理事,擔任Journal of the Electrochemical Society, Electrochimica Acta, Surface & Coatings Technology, Materials Today Communications等權威期刊的審稿專家。共計發表論文30余篇,出版專著1部。

     
    張博威

    北京科技大學 腐蝕與防護中心副教授 博士  碩士生導師


    張博威,博士,北京科技大學腐蝕與防護中心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18年入選全國博管會國際交流計劃引進項目,2019年入選中國科協第五屆“青年人才托舉工程”,2021年獲“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杰出青年術成就獎”。

    長期從事材料海洋腐蝕機理及增材制造耐蝕合金設計等方面的理論與應用研究。先后主持參與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專項、基礎資源調查專項等多個國家及省部級項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論文高水平30余篇,H因子29。擔任“國家材料腐蝕與防護科學數據中心”京津冀分中心副主任、“天津材料環境腐蝕教育部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副主任、京津冀海洋材料研究中心副主任、CSTM-FC92金屬材料腐蝕與防護領域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委員,《Rare Metal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inerals, Metallurgy and Materials》等期刊青年編委。

     
    王帥

    南方科技大學 研究員 博士生導師


    王帥,南方科技大學研究員,博導,獨立PI,國家特聘青年專家。主要研究方向是先進制造金屬在嚴苛環境的性能控制理論,包括金屬材料的應力腐蝕和氫脆性能、高溫力學性能、斷裂和抗失效等。結合宏觀力學性能測試、透射電鏡學及原子模擬理論關聯微納尺度組織和性能變化,進行不同使用情景下的性能優化設計。作為主要負責人主持和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科技部重點研發項目、深圳市高層次人才團隊項目、軍委科技委項目等多項與嚴苛環境中材料的力學行為相關的科研課題。目前在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發表與金屬材料氫脆相關論文30多篇,其中有7篇作為一作或通訊作者發表在金屬材料領域頂級期刊《Acta Materialia》。

     
    張斌斌

    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 副研究員 碩士生導師


    張斌斌,男,理學博士,中國科學院青年創新促進會會員、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所團委委員、所青促會執委會委員、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函評專家、山東省科技專家庫專家、青島市海洋科技咨詢專家等。主要從事特殊浸潤性表界面材料、新型耐蝕防污功能涂層、材料海洋環境使役行為與機制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截至目前,相關成果在Chem. Eng. J.、J. Colloid Interf. Sci.、Corros. Sci.、J. Mater. Sci. Technol.、Mater. Des.、Langmuir等國際權威學術刊物發表科研論文7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訊作者SCI論文30余篇,h指數20,i10指數30,總被引1200余次。

    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中國科學院人才項目、山東省聯合基金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央軍委GF科技創新項目、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開放基金等,并骨干參與國家重大科研儀器研制項目、中國工程院重大咨詢項目等多項重大課題。受聘擔任《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工程科學學報》、《中國腐蝕與防護學報》青年編委、《Frontiers in Materials》雜志Guest Associate Editor、《Frontiers in Chemistry》雜志Review Editor以及Nat. Commun.、ACS Nano、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Chem. Eng. J.等30余種國際知名學術雜志審稿人。

     
    王虎

    西南石油大學  教授


    王虎,西南石油大學教授,油氣田材料腐蝕與防護中心主任,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后備人選。主要研究方向為油氣田材料腐蝕與防護,重點關注油氣田生產多相流體系的CO2/H2S腐蝕以及復雜油氣田環境緩蝕劑的開發和工程應用。課題組承擔了國家級及省部級科研項目10余項,三大石油公司合作項目30余項;在Corrosion Science, ACS Applied Materials and Interfaces, Analytical Chemistry等雜志發表論文50余篇;專利10余部。科技成果多次獲得各級科技進步獎勵;產學研成果在石油及石化企業得到了廣泛應用,取得了較好的社會效應和經濟效益。

     
    廖伯凱

    廣州大學 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廖伯凱,廣州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18年博士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2018-2019年在香港理工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2019年12月入職廣州大學工作。兼任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緩蝕劑與水處理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廣州市腐蝕與防護學會常務副秘書長。

    致力于金屬材料腐蝕與控制相關方面研究,主要圍繞:新型蝕劑開發、有機防腐涂料開發、腐蝕電化學監/檢測開展相關工作。近年來,以一作或通訊作者身份發表Corrosion Science, Progress in Organic Coatings等期刊文章共計30余篇;申請/授權中國發明專利10余項;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等項目6項;合著英文專著1部(ACS出版);擔任《中國腐蝕與防護學報》、《材料研究與應用》、《Rare Metals》、《Materials》等期刊青年/客座編委,任Corrosion Science、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等期刊審稿專家。

     
    鄭順麗

    安徽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 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鄭順麗,安徽醫科大學口腔醫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16年9月博士畢業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016年12月至2019年1月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2019年7月以人才引進方式入職安徽醫科大學。

    主要從事界面浸潤性防護功能材料以及口腔生物清污和耐蝕材料的研究,包括超浸潤仿生智能納米復合材料、金屬表面防護性功能材料、表面親疏水改性材料、防腐蝕材料、自清潔防污材料、防冰材料和表面耐磨損改性材料。擔任多個國內外學術期刊審稿人、同時擔任國際學術期刊Coatings和Journal of Renewable Materials特刊的客座編輯,中華口腔醫學會青年科研通訊員,安徽省第十四批“115”產業創新團隊骨干成員,多次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并作口頭報告。目前,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省部級項目以及校級科研項目多項,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發表SCI收錄論文7篇,EI 1篇,出版合著1部。

    崔中雨

    中國海洋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副教授


    崔中雨,中國海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海洋環境腐蝕與敏感斷裂、耐磨蝕涂層設計及其損傷機制研究。

    近年來,針對極地苛刻海洋環境下材料損傷行為、海工材料腐蝕/應力腐蝕開裂萌生演化機制、海洋環境腐蝕壽命預測等方向開展了系列研究。主持軍委裝備發展部快速扶持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山東省重大科技創新工程子課題等縱向課題8項,與山東鋼鐵、中廣核、中國特種飛行器研究所等單位合作課題8項。研究成果以第一/通訊作者發表同行評議論文60余篇,其中包括Corrosion Science論文12篇,中國腐蝕與防護學報論文8篇,獲授權發明專利4項,參編行業標準4項。擔任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緩蝕劑與水處理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山東省腐蝕與防護學會理事、國家材料腐蝕與防護科學數據中心應用理事會理事等學術職務,兼任中國腐蝕與防護學報、工程科學學報、裝備環境工程等期刊青年編委。獲得中國腐蝕與防護杰出青年學術成就獎。

     
    王永欣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
    博士 研究員 博士生導師


    王永欣,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就職于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中國機械工程學會摩擦學分會磨損與表面技術專委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磨蝕與防護技術專委會委員、中國機械工程學會表面工程分會表面技術裝備學組特邀專家、中國機械工程學會表面工程分會青年學組特邀專家、Corrosion Communications青年編委、中國腐蝕與防護學報青年編委。

    主要從事表面防護涂層材料的應用基礎和應用研究工作,發表學術論文105篇,授權發明專利28件。獲得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浙江省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中國液壓液力氣動密封行業技術進步獎三等獎、南通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被授予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杰出青年學術成就獎、寧波市青年科技創新獎、海安市科技興市功臣。

     
    滿成

    中國海洋大學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滿成,中國海洋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2018年博士畢業于北京科技大學。擔任山東省暨青島市腐蝕與防護學會理事,工程科學學報青年編委,中國腐蝕與防護學報青年編委。

    主要從事金屬腐蝕與防護,3D打印金屬材料組織結構調控與腐蝕行為研究,激光熔覆涂層設計及成形工藝控制等相關的工作。近年來,承擔了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子課題在內的多個科研項目,以第一作者/通訊作者發表20余篇SCI/EI論文。

     
    黃華良

    武漢工程大學 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
    教授 碩士生導師


    黃華良,男,博士,武漢工程大學化學與環境工程學院教授,碩士生研究導師。全國腐蝕電化學及測試方法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腐蝕與防護學報》青年編委。一直從事金屬腐蝕與防護方面的研究,主要從事微電子系統腐蝕及電化學遷移機理、輕質合金(鎂合金和鋁合金)腐蝕機理及防護研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后科學基金、中國博士后特別資助、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等項目。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在Corrosion Science、《中國腐蝕與防護學報》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50余篇。

     
    張雪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
    副研究員


    張雪,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從事高溫腐蝕機制與腐蝕控制研究。曾在德國馬普鋼鐵所從事博士后研究工作,獲德國馬普獎學金。以第一/通訊作者在Acta Mater.、Corros. Sci.等發表論文16篇,授權發明專利1項。負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德國馬普基金項目3項。

     
    關蕾

    廣東工業大學
    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關蕾,中科院金屬所腐蝕科學與防護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廣東工業大學“青年百人”引進人才,廣東省機械工程學會可靠性工程分會副理事長,廣東省腐蝕防護與表面工程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腐蝕與防護學報》青年編委。

    長期從事機械零件腐蝕與防護研究,材料表面激光噴丸強化工藝研究,防腐蝕設備開發。主持或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廣東省基金面上項目,廣州市科技計劃等國家及省市級項目10余項。在Corrosion Science,Electrochimica Acta 等國際期刊發表多項前沿研究成果,累計發表SCI收錄論文16篇,申請及授權專利20余項。曾獲第十屆海峽兩岸材料腐蝕與防護研討會優等論文獎,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科技獎,廣東省防腐蝕協會優秀論文獎,世界腐蝕日科普一等獎等獎勵。獲廣東工業大學“先進科技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黨員先鋒崗”等榮譽,以及廣東工業大學首屆教學創新大賽二等獎,主講微課在新華網課程思政專欄上線。

     
    王政彬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
    副研究員  碩士生導師


    王政彬,1989年11月生,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現任金屬所團委委員、自然環境腐蝕研究部主任助理、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磨蝕與防護技術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青年工作委員會”及“腐蝕電化學及測試方法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腐蝕與防護學報》和《Rare Metals》期刊青年編委,入選中國科協第七屆青年人才托舉工程(2021-2023年度)和沈陽市高層次人才。主要研究方向為多相流條件下材料的沖刷腐蝕和垢下腐蝕機理及防護。先后主持多個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軍委某部委、遼寧省基金等科研項目及中石油等企業外委項目。目前以第一/通訊作者發表學術論文32篇,包括Corrosion Science等一區Top期刊論文14篇,ESI高被引論文2篇。曾榮獲鄭州市科技進步一等獎、海峽兩岸腐蝕防護論壇特優獎、腐蝕電化學及測試方法學術交流會優秀青年論文獎、金屬所首屆(2021)青年學者論壇一等獎等。

     
    金衛紅

    暨南大學
    副研究員  博士生導師


    金衛紅,副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15年畢業于香港城市大學,獲博士學位,隨后繼續從事2年博士后研究工作,2017年入職暨南大學。目前主要從事醫用鎂合金表面改性相關研究工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和博士科研啟動項目、廣東省國際及港澳臺高端人才交流專項項目、廣州市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項目等。2015年獲歐洲材料研究學會授予Young Scientist Award。兼任中國生物材料學會生物陶瓷分會委員、廣東省科技專家庫專家、PLOS ONE編委、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青年編委、《中國有色金屬學報》青年編委、《中國腐蝕與防護學報》青年編委、《材料研究與應用》副主任青年編委。近年來在Biomaterials、Corrosion Science等國際SCI期刊上發表學術論文40余篇,其中一作/通訊作者論文19篇,總被引用1300余次,單篇被引最高100余次,H指數20,出版英文專著一章節。

     
    趙天亮

    武漢科技大學
    副研究員  碩士生導師


    趙天亮,武漢科技大學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2018年1月畢業于北京科技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在美國西弗吉尼亞大學進行訪學。2019年10月至2021年12月在上海大學材料學院從事博士后研究。2022年1月入職武漢科技大學。

    長期從事高強鋼的組織和性能調控、高強鋼的應力腐蝕和腐蝕疲勞、工業產品失效分析等相關工作,主要學術貢獻為:1)針對海工鋼在海水環境中的腐蝕疲勞裂紋萌生機制特點,提出了一種快速、經濟的腐蝕疲勞壽命預測模型;2)闡釋了NiAl析出強化型馬氏體時效鋼的氫脆行為,提出了一種新的氫致沿晶開裂的微觀機制;3)發現了耐候鋼銹層分層的力-磁作用效應,提出了采用磁場調控耐候鋼銹層分層和保護性的方法。曾獲博士生國家獎學金、“肖紀美-安科”獎學金、上海市“超級博士后”獎勵資助等多項獎勵,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項目1項、上海市“揚帆計劃”獎勵資助省級課題1項,參與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等,申請美國專利1項,以第一作者在Corrosion Scien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 A等權威雜志上發表SCI論文15篇,擔任《中國腐蝕與防護學報》青年編委,任Corrosion Scienc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atigue等期刊評審專家。

     
    張欣欣

    華中科技大學 化學與化工學院
    副教授


    張欣欣,2016年3月博士畢業于英國曼徹斯特大學腐蝕與防護中心,并繼續從事了為期兩年的博士后研究,2018年4月,加入華中科技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入選第六屆“青年人才托舉工程”。

    在多年工作中,主要從事了合金腐蝕機理、腐蝕電化學、晶格儲存能理論與表面功能化處理的相關研究。當前研究領域主要集中于以下三個部分:在航空結構材料的冶煉加工、服役安全和失效機制領域,引入晶格儲存能理論,結合腐蝕電化學理論和先進表征手段,探究航空材料的失效機制、壽命預測方法與先進加工策略;針對國家基礎建設的日常維護問題,充分運用腐蝕電化學基礎,結合工程實踐經驗,研發新一代的在線腐蝕監測系統,為國家基礎設施的安全服役保駕護航;結合電化學氧化技術與輕合金材料表界面特征,對鈦、鎂、鋁等輕合金進行了表面微納結構構筑,成功實現了輕合金耐蝕多功能表層的快速加工制造,并廣泛應用于汽車工程、海洋工程、生物醫療植入器件等領域。近五年,在Corrosion Science,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Electrochimica Acta等領域權威期刊共發表SCI學術論文60余篇。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日韩人妻精品久久九九_人人澡人人澡一区二区三区_久久久久久天堂精品无码_亚洲自偷自拍另类第5页

    <i id="p68vv"><noscript id="p68vv"></noscript></i>
      <track id="p68vv"></track>

        <video id="p68vv"></video>
      <track id="p68vv"></track>
      <u id="p68vv"><bdo id="p68vv"></bdo></u>

    1. <wbr id="p68vv"><ins id="p68vv"><progress id="p68vv"></progress></ins></wbr>
      <code id="p68vv"></code>
        <output id="p68vv"><optgroup id="p68vv"></optgroup></output>
    2. 婷婷久久丁香五月综合色 | 在线播放国产在线一区 | 一色屋精品视频在线观看免费 | 天堂久久久久va久久久久 | 亚洲一线免费观看 | 韩国资源一区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