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評估有關的事,總會觸動高校的神經,學科評估更是如此。據此前消息,第五輪學科評估已順利完成。
由教育部組織開展的學科評估,是教育評價的重要內容,從2002年首次開展,平均四年一輪,至今已完成四輪。有別于政府開展的合格性評估,學科評估屬于水平評估,更加注重成效和質量。因此,獲評A+的學科,無疑是取得了學科綜合實力最具權威性的認證,歷來備受矚目。
回顧前四輪學科評估結果,共有45所高校的82個學科斬獲A+大滿貫,成為問鼎全國的王牌學科。
其中,北京大學以10個實力學科勇冠三軍,位居榜首,學科綜合水平可謂登峰造極;清華大學9個學科大展風采,位居第二;中國農業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彰顯實力,各有5個學科,并列第三;北京師范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各以3個學科名列前茅,位居第五。北京科技大學、江南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中國海洋大學、中南大學6所高校均以2個學科凸顯核心競爭力。此外,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北京交通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林業大學等32所高校也均有1個學科實力位居全國領先水平。
得益于高校深耕厚植的的卓著成果,這些王牌學科在不斷升級的評價體系中,展現了歷久彌堅、日新月著的學科生命力,是全國高校學科建設的模范表率!
學科霸主,冠譽全國!
前三甲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農業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的學科實力卓絕,堪稱全國高校學科建設的先驅榜樣。
承紅樓精神 立時代潮頭。北京大學以強大的學科實力冠絕群雄,哲學、應用經濟學、政治學、社會學、中國語言文學、外國語言文學、考古學、數學、化學、地理學10大學科連續在四輪學科評估中斬獲A+,實力首屈一指。基礎學科是北大的“金字招牌”,是整個學科體系中的“四梁八柱”。在首輪“雙一流”建設中,北大守護好學科根基,重點保障基礎學科資源投入,41個學科入選一流學科建設名單。2020年,北大與莫斯科大學牽頭成立中俄數學中心,著力打造世界級數學研究高地;2021年,三星堆再醒驚天下,眾多北大考古文博學院的學子、校友參與探源中華文明多元一體格局,擦亮了北大考古這張中國現代考古學界的靚麗名片。作為中國大學的標桿,站在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世界一流大學前列,擁有百廿余年深厚歷史的北京大學,正在擘畫內涵式發展新圖景,書寫時代新篇章。
圖源:北京大學官網
被譽為“紅色工程師搖籃”的清華大學,共有力學、儀器科學與技術、動力工程及工程熱物理、電氣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建筑學、水利工程、核科學與技術、管理科學與工程9個學科四度問鼎全國,工科實力享譽四方。重大工程技術成果代表了一個學校的工科水平。2012年以來,清華大學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總數和一等獎數量位居全國高校首位,38項創新成果入選國家“十三五”科技創新成就展,在量子反常霍爾效應的實驗發現、揭示RNA剪接的關鍵分子機制、空間網絡通信、固有安全的先進核能技術等方面取得了一批重大原創性成果。從設計密云水庫到研制出中國首臺數控機床,從參與“兩彈一星”研制到建成屏蔽試驗原子反應堆,長期致力于卓越工程教育的清華大學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杰出的工程科技人才,為國家工業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前望雄關漫道,齊心邁步再越。清華大學勇開新局,正加速構建瞄準科技前沿的一流學科體系,為推動中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作出清華人的新貢獻。
我國涉農高校的排頭兵——中國農業大學的農業工程、食品科學與工程、作物學、畜牧學、獸醫學5個學科均斬獲四次A+,農學實力雄厚無比。近年來,從新農科建設工作組組長單位到全國新農科建設中心成立并落戶中國農業大學,學校實現了從深入參與主動推動全國新農科建設到實質性引領全國新農科建設的跨越。作為我國培養農業農村人才、研發農業高科技的重要陣地,中國農業大學牢牢把握農業高等教育改革創新發展的時代浪潮,以“固農-擴強理-擴強工-強交叉-強經管”的基本思路推進學科戰略布局,充分挖掘學科潛力,壯大一流學科建設體系,以推動更多學科進入一流學科隊列。解民生之多艱,育天下之英才,中國農業大學以培養“三農”人才,提升農業科技水平為己任,保持農業優勢學科,發展多種新興學科,正朝著建設中國特色、農業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學目標一路高歌猛進。
作為繁榮發展人文社會科學的領頭羊,中國人民大學的理論經濟學、應用經濟學、法學、社會學、新聞傳播學5個學科屢獲佳績,始終保持全國領先水平。以人大法學為例,該校法學院被譽為中國法學教育的“工作母機”和“法學家的搖籃”,已成為引領法學教育的重鎮、凝聚國內優秀法律人才的平臺和溝通中外法學交流的窗口。高銘暄教授、許崇德教授等多位法學界的資深代表均在此弘文勵教。同時,人大法學院注重發揮作為國家法治建設“思想庫”“智囊團”的作用,參加了新中國憲法等重要法律以及改革開放以來幾乎所有重要法律的起草、修訂工作,深入參與了民法典編纂等國家重大立法工程,為推動全面依法治國提供理論保證和智力支持,更為中國法學界樹立了楷模。秉承“獨樹一幟”精神,中國人民大學以學科建設為發展根基,正在一流之路上闊步前行。
科教齊行,鑄就輝煌!
理工與人文學科是我國高等教育學科體系中的重要骨干。在四輪學科評估結果中,不少理工、師范類高校憑借強大的學科優勢,走在了全國高校的前列。
理工類高校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科技大學表現優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地球物理學、科學技術史、核科學與技術3個學科四獲A+,學科實力出類拔萃。人才培養是學科建設的落腳點和歸宿。中國科大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人才培養成果斐然,建校以來培養的學生中已有中國科學院院士7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國家杰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0余人,可謂人才輩出。“鋼鐵搖籃”北京科技大學的科學技術史、冶金工程2大學科始終領跑全國,堪稱北科大學科皇冠上兩顆熠熠生輝的明珠。北科大不僅是國內最早開展科學技術史研究并實現建制化發展的高校之一,也是國內第一個科學技術史(工學)博士點。在科技創新的道路上,北京科技大學求實奮進、碩果累累。“天宮”“嫦娥”“蛟龍”“北斗”,大到大國重器,小到圓珠筆頭,均有“北科大人”的身影。此外,還有兵器科學與技術(北京理工大學、南京理工大學)、輕工技術與工程(華南理工大學)、交通運輸工程(西南交通大學)、系統科學(北京交通大學)等學科表現不俗,展現了理工類高校學科建設的顯著成績。
圖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官網
師范類高校中,北京師范大學、華東師范大學成績亮眼。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所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的學科建設水平始終領先全國,教育學、心理學、中國語言文學3大學科在四輪學科評估中均獲評A+,成為師范高校的實力代表。北師大教育學部是中國教育科學研究的橋頭堡和策源地,也是培養教育學術人才的頂尖學府。以顧明遠、鐘秉林、張斌賢等為代表的的一批享譽國際的教育學界專家學者在這里砥礪深耕,弦歌不輟,為新時代培養高質量師范人才貢獻力量。華東師范大學的王牌學科教育學水平卓越,屢獲A+。今年1月,華東師范大學持續發揮教育學A+學科引領作用,推進新文科與交叉學科發展,成立了華東師大教育經濟實驗室,以打造全球教育經濟實驗研究重鎮。這是華東師大形成“一流學科引領、基礎學科卓越、應用學科繁榮、交叉學科勃興”學科新布局的重要舉措。
獨樹一幟,勇擔魁首!
學科特色是一所高校在長久的辦學歷程中形成的深厚積淀。以特色學科為引領的單科性大學異軍突起,在四輪學科評估中展現了獨具一格的學科風采,以超群絕倫的學科水平成為了領域翹楚。
農林類高校中,北京林業大學、上海海洋大學彰顯特色,實力不俗。作為我國林業類高校中的佼佼者,北京林業大學的林學學科四度斬獲A+。該校林學院是我國林業行業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產學研聯合的核心基地。數十年來,學院為國家培養了近萬名林業科技人才,在我國兩院院士中,沈國舫、張新時、李文華、朱之悌、王濤、徐冠華、唐守正、尹偉倫等多位院士均畢業于此,堪稱大師搖籃。上海海洋大學的水產學科四次勇奪A+,學科實力毋庸置疑。學校水產與生命學院建有國家海洋生物科學國際聯合研究中心(科技部國合基地)、國家級水產科學實驗教學示范中心、水產種質資源發掘與利用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等多個重量級科研機構,為建設一流水產學科保駕護航。此外,林業工程(東北林業大學、南京林業大學)同樣彰顯水平,學科實力位居全國前列。
圖源:上海海洋大學官網
語言類高校中,北京外國語大學的外國語言文學學科實力雄厚,大展一流風采。素有“共和國外交官搖籃”美譽的北外,勇擔新時代外語院校使命,培養了大批杰出學者和外交人才,可謂桃李滿天下。學校積極參與制定國家課程標準,大力支持中國文化國際傳播,《漢語900句》《走遍中國》《中華思想文化術語》等一大批對外教材成功走出國門。
體育類高校中,上海體育學院的體育學學科位居全國領先地位。作為“國家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基地”,上海體育學院在多年的發展中,形成了一批獨有的標志性成果。如率先建成世界唯一的專門以乒乓球為專業的高等教育機構——中國乒乓球學院,并被國際乒聯認定為最高學院級附屬培訓基地。學校耕耘不輟,歷年來培養了施之皓、孫海平、陳忠和等一大批國際知名教練員。
學科建設是高校發展的第一支點。學科評估,則是把握學科前進路線的“方向盤”,是研判學科狀態的“聽診器”,是反饋學科質量的“風向標”,是改進學科工作的“加速器”,對指導和推動學科建設具有重要而獨特的作用。
在四輪學科評估中斬獲A+大滿貫的學科,當之無愧地站在了全國前列,是建設世界一流學科的主力軍。我們期待更多高校、更多學科在第五輪學科評估結果中取得佳績。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