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先期投入10億元啟動資金的“科學探索獎”正式公布第四屆獲獎名單。今年,1.5億元重獎第4次悉數發出,50位青年科學家將在未來5年各獲得由騰訊基金會資助的300萬元獎金。
《中國科學報》注意到,50位獲獎者中,最年輕的獲獎人僅31歲,系北京郵電大學研究員王光宇,她也是“科學探索獎”首位“90后”獲獎者。據記者了解,2022 年3月,王光宇剛剛入選第七屆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
本屆獲獎者中有4位女性,4年來女青年科學家獲獎人數達到21位。另據統計,本屆獲獎名單中,90%的獲獎者擁有海外學習工作經歷。
獲獎名單如下:
從獲獎名單可以看出,本屆獲獎者呈現出一定的“多元化”特征:50位獲獎人來自18個城市和地區,澳門、大連、沈陽、濟南首次出現獲獎人,折射了我國基礎科研布局的不斷優化。
另外,本屆自由申報的獲獎人有15位,占比30%,創下新高。
面向人民生命健康,5位醫學科學家脫穎而出,成為“科學探索獎”醫學科學領域的首批獲獎人。他們的科研課題涉獵大腫瘤“降級”、探索多器官衰竭機理、預防蚊媒病毒傳染病、干細胞再生治療眼科疾病、中國最大食管癌隊列研究等。
今年,“科學探索獎”獲獎人來自35家不同機構,其中16家機構首次有人獲獎。其中,中國科學院(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依舊是“科學探索獎”重要的人才池:本屆共有9位獲獎者來自中科院,分布在天文和地學、生命科學、數學物理學等6個領域。位列其后的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兩校各有5位獲獎者入選。
“科學探索獎”于2018年設立,由楊振寧、饒毅、施一公、潘建偉、謝曉亮等14位知名科學家與騰訊基金會發起人馬化騰共同發起。獎項覆蓋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10個領域,四年來共評選出200位獲獎人。作為科學家主導的公益獎項,獎項秉持“面向未來、獎勵潛力、鼓勵探索”的宗旨,鼓勵青年科技人才探索科學“無人區”,探索社會支持基礎研究人才持續穩定的投入機制。
作為我國目前金額最高的青年科技人才資助計劃之一,“科學探索獎”運行4年,得到科學界、教育界廣泛關注。獎項始終秉承“科學家說了算”的原則,評審務求客觀公正。清華大學文科資深教授、“科學探索獎”監督委員會主席錢穎一介紹稱:“今年‘科學探索獎’評審工作全過程嚴謹有序,對個別‘打招呼’的申請人進行了嚴肅處理。”
“誰‘打招呼’,誰就‘出局’。”多位獎項發起人表示:“‘科學探索獎’一開始就對‘打招呼’零容忍,用這種一票否決機制,使學術研究回歸其初心本質。”他們倡議,科學界同仁應攜手營造良好的學術氛圍,弘揚科學家精神,營造風清氣正的科研生態。
據“科學探索獎”秘書處介紹,在今年獎項的提名、推薦、評審過程中,有超過900位各國院士、30多所知名高校校長參與;在提名推薦階段,有20多位諾貝爾獎、圖靈獎、菲爾茲獎等國際大獎得主參與其中。
“企業投入、公益運作”的方式,是“科學探索獎”秉持的原則。馬化騰表示:“‘科學探索獎’鼓勵青年科學家心無旁騖地探索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的‘無人區’,是騰訊助力國家基礎研究長遠發展的重要舉措。”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