砸了460 億的新大學官宣:即將招生!虞仁榮捐 300 億,院士坐鎮,已招博士生 47 人
2023-01-12 15:03:00
作者:生物學霸 來源:生物學霸
分享至:
當 460 億元投資遇上陳十一院士,會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答案是—— 寧波東方理工大學(暫名)
2022 年 12 月 29 日,寧波東方理工大學(暫名)宣布正式開工,并在近日宣布將在 2025 年開始招收本科生。
更重要的是,寧波東方理工大學已經招收了第一屆博士生 47 人,全球聘用 37 名教學科研負責人。

圖片來源:東方理工高等研究院官網
這所花費巨資打造的研究型大學,將按照世界一流標準打造高端師資管理隊伍和教學科研環境。
錢有了,辦學牛人也有了,可問題是,這樣辦大學,真能建成國際一流的水準嗎?
東方理工大學的「錢」塵往事
大樓能不能蓋好,設計藍圖是基礎;大學能不能辦好,辦學理念要先行。
在去年 10 月中旬舉行東方理工首屆戰略研討會上,陳十一院士再次重申學校定位于「高水平、創新型、國際化」的新型研究型大學,重點培養「理工類拔尖創新人才」。

圖片來源:東方理工高等研究院官網
這樣的定位意味著,東方理工大學不是一所大而全的綜合性大學,而是朝著「瞄準關鍵核心技術,加快技術攻關,解決『卡脖子』問題」方向發展的高校。
理念最初誕生于 2020 年。
在國家和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寧波對名校的渴望與誠意,感召著關心家鄉發展的企業家虞仁榮,也感動了致力為國育賢的教育家陳十一院士。幾方約定在寧波共同新建一所世界一流、理工科特色的新型研究型大學。
2021 年 12 月 29 日,寧波市人民政府與虞仁榮教育基金會正式簽署合作辦學協議。根據協議,學校按照「三步走」的戰略「邊建設邊運營」;
- 2025 年開始招收本科生,做到「一流資源,高端起步」,辦學取得有顯示度的進展;
- 2035 年實現「體系完整,特色鮮明」,成為全球具有較強影響力的新型研究型大學;
- 2050 年力爭「科教重鎮,躋身一流」,成為國內外具有重大影響力的世界一流大學。
先行成立的東方理工高等研究院已經初具未來高校的架構,專業方向共有理學部、工學部、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部以及商學院四個學部。招聘方面,自去年 6 月起開始招聘教研人才、博士后和行政人員,目前已正式簽約 35 名 PI,包括院士/頂尖人才 4 人,國家級高層次人才 13 人、國際著名學術組織會士 12 人;招生方面已通過聯合培養的方式招收博士生 47 人,預計今年達到 100 人。未來十年內,核心教授或獨立 PI 將達到 600 人,在校生規模達到本科 4000 人,碩博生各 3000 人,總計 1 萬人。2021 年開始以設計競賽的方式面向全球征集校園規劃和建筑設計方案,共有 100 多家海內外設計團隊參加,幾乎囊括了全球最頂級的設計機構,最終在去年 11 月 25 日確定由同濟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等三家機構組成的聯合體提交的設計方案。根據該方案,占地 2250 畝的校園依江而建,規劃總建筑面積約 150 萬平方米,以圖書館為中軸線,中央核心區囊括規劃理學、工學、信息、商科四個學科群,同時承載公共科研中心、交叉研究中心、人文社科中心和行政功能;中軸左右兩翼則承載其他校園功能,在教學科研和學生生活兩者之間取得平衡。12 月 29 日開工后,預計 2025 年起分批逐步建成交付使用。大學已獲得 460 億籌建資金,其中 160 億由寧波政府出資,其余 300 億則來自虞仁榮教育基金會,100 億用于基礎設施建設,200 億用于辦學資金。虞仁榮教育基金會成立于 2020 年 10 月,是由浙江寧波籍著名企業家虞仁榮先生捐資創立,依法核準登記的公益性非營利社會團體法人。顯然,大學的建設離不開這位企業家。虞仁榮是國內知名半導體設計公司韋爾股份的創始人,旗下擁有豪威科技、韋爾半導體與思比科三個品牌,曾以 100 億美元資產位列《 2022 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第 197 位,號稱「中國芯片業首富」。他也是寧波鎮海中學 85 屆校友。1985 年,虞仁榮以寧波鎮海狀元的身份考入清華大學無線電系。顯然,愿意拿 300 億辦大學,與虞仁榮的行業背景不無關系。中國的芯片產業目前仍然以中低端為主,高端芯片則有美日韓臺牢牢把持。正因如此,美國才能動不動對中國「卡脖子」,阻斷中國芯片產業的升級。想從本質上「卡脖子」,無疑需要大量一流的專業人才,發展相應的高等教育是唯一的出路。這個邏輯似乎無懈可擊,但在過去的 20 多年里,中國的高校建設一直都在砸錢擴建和瘋狂擴招,高校數量增加一倍,名校卻還是那么多。花錢搞教育,社會上下喜聞樂見。可這么做,真的能建設出好高校嗎?也許因為同在浙江省,也許因為同有大量民間資本的進入,很多人會把東方理工大看做「寧波版的西湖大學」。兩者也確實有不少相似。在籌備階段,西湖大學便提出計劃在 10 年內投資超過 200 億。資金主要來自企業家的社會捐贈,與東方理工大不同的是,來源更加多元化,馬化騰基金會和王健林等人是最早的捐贈人,緊隨其后的,還有陳一丹基金會、廣東省時代公益基金會,以及多位知名企業家,如郭廣昌、張磊等,都列名其中。西湖大學于 2018 年 2 月 14 日正式獲教育部批準設立,作為一所由社會力量舉辦的新型高等學校,西湖大學將自己的辦學理念定位在「高起點、小而精、研究型」上,力求在基礎研究和前沿技術原始創新上有所突破。東方理工大學和西湖大學都是聚焦理工科,走高水平的創新研究路線。西湖大學首任校長是施一公院士,東方理工大學的校長是陳十一院士。有趣的是,陳十一院士也是西湖大學最初的七位創始人之一,也是七人中當時唯一有校長履歷的人。其余五人分別是中國科技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北京大學理學部主任饒毅、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北京創毅視訊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CEO張輝、阿里巴巴集團首席技術官王堅。西湖大學籌建之前,先于 2015 年 12 月創立了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用西湖高研院的牌子先期進行工作。在招生方面,西湖大學先以聯合培養的方式招收博士生和博士后,同時籌備招收本科生。2022 年,教育部批準西湖大學面向浙江省開展小規模本科招生試點,西湖大學終于迎來首屆 60 名本科生,未來規劃將有 5000 名在校生。從以上四點看,東方理工大在建設方面借鑒了西湖大學的很多經驗。建校初期,校長施一公曾「放出狠話」,5 年內超過清華北大,15 年內成為像加州理工學院那樣的世界級大學。他能放下身段,親自去綜藝節目搶學生,當然也會以最積極的手段吸納人才。目前,西湖大學已面向全球選聘 200 多位博士生導師,他們不是領域內的領軍人才,便是學術潛力巨大的年輕科研人員。然而,西湖大學的短板也很明顯。2021 年教育部公示的博士學位授權點審核通過名單中,西湖大學申請的生物學、化學、電子科學與技術 3 個博士點均未獲通過;2022 年博新計劃名單中,西湖大學無人上榜。看來,要辦好一所大學絕非易事,資金充裕肯定是好事,但只砸錢,遠不夠。說起砸錢辦學,東方理工大學還有很多「老前輩」,南方科技大學就是其中之一。南科大的建設從 2007 年即開始醞釀。2009 年聘請朱清時院士為創校校長。2010 年 12 月,教育部同意籌建南方科技大學,深圳政府先期投入近百億元巨資,其中僅拆遷費用就有 60 多億,第一期基建費用 20 多億。在當時,深圳政府能拿出這么多錢建設一流大學,真是壕氣沖天!2012 年 4 月,教育部同意建立南方科技大學,學校正式招收本科生。當年 7 月,共有 188 名新生錄取。從籌辦階段,南科大就把目標確立為「高起點、高定位」的公辦新型研究型大學上,旨在迅速打造一所國際化研究水準的科研高校。到 2022 年 4 月,南科大共簽約引進 1300 多名教師,其中全職/兼職院士 59 人,具有海外工作經驗的科研類教師占比九成,在世界 top100 科研機構中工作或學習過的教師占六成以上,具備中高層人才稱號的教師超過四成。從辦校投入看,南科大 2022 年 40 多億的財務預算并不多,在省內也僅排名第六,但考慮到南科大剛過一萬的學生數量,人均經費非常充裕,甚至超過北大清華。2018 年,南科大一口氣拿下 4 個一級學科博士點,成為我國最快拿到博士資格的高校,2021 年又增加 3 個。2022 年 2 月,南科大及數學學科入選「雙一流」建設高校及建設學科名單。在自然指數 2022 年排名中,南科大高居國內高校第 13 位,力壓廈門大學、山東大學、天津大學等老牌名校;在泰晤士高等教育的 2023 年世界大學排名中,南科大位列全球第 166 位,在內地高校中排名第八,僅次于「清北華五」。建校十年,南科大進入中國高校第一梯隊,出展現高等教育界的「深圳速度」。對于一所高校的建設,人才和資金缺一不可,但時間卻又是更關鍵的要素,意味著持續的投入。從這個角度講,政府主導顯然比企業家捐贈更有優勢。無論如何,企業家花錢辦教育都是功德無量的好事,希望東方理工大學能辦成,辦好!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