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女生自殺案宣判;北京注銷34家單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設站資格|一周動態
2023-06-19 16:50:48
作者:李濯清 來源:科學網
分享至:
據北京海淀法院微信公眾號消息,6月15日,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對被告人牟林翰涉嫌犯虐待罪刑事附帶民事訴訟一案依法公開宣判,以虐待罪判處被告人牟林翰有期徒刑三年二個月,并賠償73萬余元。
2019年10月,北京大學法學院女生包某在北京市某賓館服藥自殺。據隨后的媒體報道披露,其男友牟林翰在兩人戀愛期間,多次提出一系列極不合理的要求。包某母親在接受采訪時稱,牟林翰對包某進行了精神虐待,致使包某最終自殺。
法院認為,被告人牟林翰虐待與其共同生活的同居女友,情節惡劣,且致使被害人死亡,其行為已構成虐待罪,應予懲處。
6月13日,北京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布《關于公布北京市屬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園區分站、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單位名單的通知》。
根據《通知》,北京市人社局先后共注銷98家單位的設站資格,其中:2015年注銷4家,2016年注銷8家,2019年注銷9家,2020年注銷13家,2022注銷30家,2023年注銷34家。
《通知》指出,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對設站單位實施動態精準管理。一是每年對各單位進站、在站人數進行統計分析,對部分單位進行幫扶和提醒;二是對連續3年無人進站且無人在站、新設站2年無人進站且無招收計劃的注銷設站資格。
6月17日,由江西省教育廳、省公安廳、省國資委、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組成的聯合調查組,對外通報了江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食堂吃出疑似鼠頭”事件的調查情況。
通報中稱,根據國內權威動物專家對提取的當事學生所拍現場照片和視頻進行專業辨識,判定異物為老鼠類嚙齒動物的頭部。南昌高新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昌東分局、江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未認真調查取證,發布“異物為鴨脖”結論是錯誤的。
6月3日,江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官方微博曾發文回應,稱確認“異物”為鴨脖。目前,這條微博已經被刪除。
據中國科大新聞網消息,6月15日上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與北京協和醫學院戰略合作協議簽約儀式舉行。兩校將共同舉辦“中國科大—協和醫學英才班”(簡稱“協和醫班”)。
“協和醫班”由中國科大面向高考招生,注冊中國科大學籍,擬每年進校后選拔不多于40名。依托中國科大生命科學與醫學部、少年班學院共同管理,按照少年班學院“一生一方案”模式,自由選擇、多重出口,培養兼具多學科背景的復合型醫學人才。
雙方將共同開展招生宣傳,共同制定培養方案、配備優質師資共同授課。符合培養要求的本科生,可按推免直博的方式由協和錄取進入直博生階段學習,分別在醫學、群醫學與公共衛生、藥學、理工醫交叉融合等四個方向進行深造,按照4(本科)+4(直博)基本學制完成。
據華中師范大學消息,6月12日,新產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捐贈儀式在華中師范大學舉行。捐贈儀式上,新產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向學校捐贈1億元,用于支持學校人才引進培養、學科建設發展、國際交流合作等領域的發展。
新產業投資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翁先定,為華中師范大學政治系79級本科校友。他表示,此次捐贈既是向母校120周年校慶獻禮,也是對母校發展的熱切期盼,希望能夠為學校引進優秀人才、實施“人才強校”戰略提供支持。
此次捐贈款是華中師范大學建校以來收到的最大的一筆捐贈。自2022年初120周年校慶籌備以來,各地校友和社會愛心人士紛紛捐款捐物,先后設立了獎教學金、一流學科建設和校園文化建設等基金項目。
據上海理工大學網站報道,6月12日,該校舉辦上海理工大學能源材料科學研究院成立儀式,校長丁曉東和能源材料科學研究院院長竇世學共同為研究院揭牌。
竇世學在發言中提到,研究院的長遠發展戰略將圍繞超導風機發電—先進儲能—綠色氫能構建可持續的能源系統,攻克相關領域的基礎科學和應用技術關鍵難題,服務國家的雙碳戰略目標。
據公開資料,竇世學,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杰出教授,伍倫貢大學超導與電子材料研究所(ISEM)創始人,1994年當選為澳大利亞工程院院士。2022年,全職加入上海理工大學。
據溫州大學網站消息,6月14日,該校聘請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埃里克·馬斯金(Eric Maskin)教授擔任溫州大學名譽教授儀式在溫州文昌創客小鎮城市客廳舉行。
校長趙敏為埃里克·馬斯發頒發譽教授聘書,感謝埃里克·馬斯金接受聘請,擔任溫州大學名譽教授,期盼埃里克·馬斯金為溫州大學學科發展搭建更高更廣的平臺,助推溫州大學優勢特色學科建設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軌。
埃里克·馬斯金是哈佛大學經濟及數學系終身教授,于2007年與Leonid Hurwicz 和Roger Myerson共同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以表彰他們在創立和發展“機制設計理論”方面所作的貢獻。馬斯金于2021年兼任NPL諾獎實驗室首席經濟學家。
據華東師范大學6月12日消息,西班牙帕爾馬當地時間5日,國際湖沼與海洋科學學會(ASLO)將Ruth Patrick獎授予該校河口海岸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劉東艷,以表彰她在黃海綠潮成因研究中作出的卓越科學貢獻。劉東艷成為Ruth Patrick獎設立來首位獲獎的中國科學家。
劉東艷長期致力于海洋藻類群落演變機制與生態效應研究,她帶領研究團隊與國內、外多個研究者展開廣泛合作,系統研究了黃海綠潮起因、藻華形成、生長和傳播機制,為全球應對大規模漂浮的大型海藻藻華問題提供了重要研究方法與學術思路。
Ruth Patrick獎設立于1998年,是國際湖沼與海洋科學學會的最高學術榮譽獎項之一,每年在全球范圍內提名并頒發給將海洋與湖沼基礎理論應用于分析和解決重要環境問題的杰出科學家,歷屆獲獎者中包括多位美國科學院院士。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