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高校教師不得借調去做行政工作!
2023-09-12 14:20:40
作者:募格學術 來源:募格學術
分享至:
“大學老師如遇借調去做行政工作,現在有文件支持可以拒絕啦?”
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和使用的若干措施》,明確規定,行政部門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原則上不得借調一線科研人員從事非科研工作。在這份中央印發的措施中,把解決科研一線的高校教師頗為頭疼的問題,放到重要位置。● 要減少青年科技人才個人科研業務之外的事務性工作● 要保證科研人才參與非學術事務活動每周不超過1天,讓其每周有80%以上的工作時間用于科研教學“借調”的概念是一種暫時性的人事調動安排,被借調的專業人員以全職或兼職的形式,暫時由原任工作機構或單位轉調入另一個機構或單位工作。當借調期結束后,即重返原任工作機構或單位。由于學歷高、能力強的職業特性,大學老師被各單位視為“萬能補丁”。不少高校教師都有被借調的經驗,既有一線教師被借調市級機關單位業務部門的;也有公辦輔導員被借調去本校其他行政部門的;也有高校輔導員被借調去市委組織部做些整理材料工作的。一位剛入職高校不久的“青椒”在分享自己的借調經歷時說:“本以為主要是去支持科研工作的,結果只是掛名,調去做一些文職性質的工作,沒機會直接參與課題研究,說好的借調期限隨時延長,新單位沒編制,學校也回不去。”還有教師表示,借調行政部門后,遠離了科研教學,整天做表格、寫材料、寫總結,差點忘了自己還是個大學教師。借調,不僅讓高校教師、科研人員不得不重新面對新環境、暫時轉變工作方向,甚至停滯本職工作,拿出原本用于科研的時間,來應對新單位的行政工作。對于被借調的高校來說,也有許多苦衷。西部某高校黨委組織部部長曾表示,近5年來,該校有多名教師被借調,“借調期限原則上不超過1年,但具體操作中時間不確定,拖的情況很普遍。”科技創新離不開科技人員持久的時間投入,保障時間就是保護創新能力。建立讓科研人員把主要精力放在科研上的保障機制,必須真正把人才的需求、成長放在第一位。除了專職科研人員外,需要科研、教學兩手抓的高校教師也急需時間上的保障。對于借調給青年科研人員帶來的影響研究進度、過多占用本職工作時間等問題,科技部、財政部、教育部、中科院、自然科學基金委五部門,于2022年8月聯合印發了《關于開展減輕青年科研人員負擔專項行動的通知》,其中明確指出,政府部門及所屬事業單位非因專業性、政策性業務必需,原則上不借調在一線從事科研工作的青年科研人員,確需借調的不安排青年科研人員從事一般行政事務性工作。對比今年和去年兩次文件的表述可以發現,借調單位的范圍從“政府部門及所屬事業單位”變成了“行政部門和國有企事業單位”,并且刪除了“確需借調的”等相關描述,更廣泛的限定范圍和更嚴謹的借調條件,無疑為保障青年科研人員科研時間注入一劑強心針。除了借調外,層層加碼的科研管理、科研經費報銷繁瑣、復雜的評價考核等問題,很大程度上牽住了青年科研人員時間的“牛鼻子”。針對這些問題,中央到地方陸續出臺若干政策,從細節上、制度上保障了青年科技人才的科研時間,積極營造獨立寬松的科研環境。科技部等有關部門在2022年開展的“減負行動3.0”中,要求用人單位在非科研事務中 “做減法”。減少青年科技人才個人科研業務之外的事務性工作,杜絕不必要的應酬活動,保證科研崗位青年科技人才參與非學術事務性活動每周不超過1天、每周80%以上的工作時間用于科研學術活動,將保障青年科技人才科研時間納入單位考核。同時,減負系列行動在破除科研管理中的繁文縟節,特別是在減表格、解決報銷繁問題上基本實現了能減盡減,提高辦事效率,針對性地解決了青年科技人才突出共性問題和訴求,幫助科研人員搶回了不少科研時間。浙江省也推行“無會日”,不要求青年科研人員參加應景性、應酬性活動、列席接待性會議,確保青年專職科研人員工作日用于科研的時間不少于4/5。在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總書記就曾強調:“決不能讓科技人員把大量時間花在一些無謂的迎來送往活動上,花在不必要的評審評價活動上,花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種種活動上。”只有減少束縛科研人員的“繁文縟節”,保障科研人員科研學術活動的工作時間,才能真正使得青年科研人員有更多時間投入科技創新和研發活動,讓年輕人心無旁騖地探索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的“無人區”。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