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權威部門話開局”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副部長吳巖表示,為充分發揮高等教育在教育強國建設中的龍頭作用,教育部把實施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點戰略工程,作為今年九項重大工程之一推出。
創新是此項改革的核心。為此,教育部將實施兩個“先行先試”,即在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造就拔尖創新人才上先行先試;在服務國家戰略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優化教育布局和結構上先行先試。
吳巖透露,為加強高校有組織科研攻關,教育部近期集中各方面力量在組織編制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對高校科技創新工作進行了專門部署。下一步,教育部將組織實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支撐工程,加快推進高校有組織科研,大力推進科教融匯,集聚力量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此外,面對高等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挑戰和新問題,教育部還將不斷優化高等教育資源的布局結構,支持中西部地區,特別是人口大省擴大高等教育資源規模,優化類型結構和區域結構。
教育部對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路徑和方式也進行了全新探索,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進行戰略合作,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的關口前移,進一步加大對優秀博士生的支持力度,同時,一起開展資助優秀本科生的試點。
|發揮高等教育的龍頭作用
“我們的主要目標就是創新。一是要大大提高高等教育人才創新能力,二是要大大提高高等教育科技創新能力,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基礎支撐和戰略先導力量。”在談及實施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點戰略工程時,吳巖如是表示。
據了解,教育部將實施兩個“先行先試”,即在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培養一頂一的拔尖創新人才方面先行先試;在提高服務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能力和水平的“適配度”上先行先試。
吳巖稱,在“兩個先行先試”中,還將著力做好“三板”:一是拉長長板,推動試點高校在已經具有國家比較優勢的領域持續發力,打造引領發展的新優勢;二是補齊短板,聚焦“卡脖子”領域進行集成攻關,推動實現“突圍破局”;三是鍛造新板,面向未來10—15年的顛覆性技術開展前瞻性研究,在科學源頭的原始創新和重大根技術研發方面以及一頂一的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方面搶占未來先機、引領未來發展。
“有組織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有組織推進科技創新,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和區域主導先導產業,有組織服務國家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吳巖說。
據了解,高等教育綜合改革將強化目標導向,主動揭榜國家的重大任務,錨定頂尖水平開展前沿攻關;強化問題導向,通過深入調研,聚焦突出問題,“一省一策”“一校一策”推進實施;同時,將強化效果導向,以落實部省戰略合作協議為抓手,共同打造區域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通過試驗區式的改革,凝練形成創新范式。
值得關注的是,教育部還將支持人口大省擴大高等教育資源規模。
近日,“山河大學”在各大互聯網平臺獲得廣泛關注。據報道,所謂的“山河大學”是指:山東、山西、河南、河北四個省份的343萬考生,每人出1000元,總共是30多億元,就可以打造出一所四省交界的綜合性大學,面向“山河四省”招生。
目前,這所由“山河四省”高考生自發創建的“網絡大學”所掀起的討論還在持續發酵,也引發了人們在更廣范圍內對高等教育資源布局等話題的關注。
就“山河大學”的熱議,吳巖也在發布會上進行了積極回應。
他表示,面對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新階段的新形勢和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挑戰和新問題,教育部將圍繞增強國家競爭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不斷優化高等教育資源的布局結構,支持中西部地區,特別是人口大省擴大高等教育資源規模,優化類型結構和區域結構。
|加快推進高校有組織科研
一流大學是基礎研究的主力軍,也是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
在過去一個時期,教育部大力推動科教融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和人才自主培養質量,在基礎研究方面取得了以量子反?;魻栃獮榇淼囊淮笈哂兄匾瓌撘饬x的成果。同時,教育部集聚力量開展科研攻關,打造了以“天鯨號”“高溫氣冷堆”為代表的一大批國之重器,為解決國家關鍵核心技術特別是“卡脖子”問題作出了重要貢獻。
未來,教育部將推進高等教育科教融匯,進一步聚集科技創新能力,突破更多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
吳巖透露,為加強高校有組織科研攻關,這一段時間以來,教育部集中各方面力量在組織編制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對高??萍紕撔鹿ぷ鬟M行了專門部署。
“下一步,我們將組織實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支撐工程,加快推進高校有組織科研,大力推進科教融匯,集聚力量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吳巖說,高校作為國家重大科技突破的策源地,一個非常重要的任務,就是對國家的急迫需求給予實證性回應,解決一批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
據了解,2022年以來,教育部圍繞著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產業,培育了一批重大科研項目,集中力量開展科研攻關。教育部還將強化項目、平臺、團隊的一體化建設,以重大項目為牽引,加速平臺資源整合,加強關鍵核心技術集成攻關大平臺、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布局,構建多學科大團隊,形成攻關合力;將改革評價制度,加強政策資源保障,建立與有組織科研模式相適應的評價考核機制,特別是以貢獻和質量為核心的標志性成果評價機制;同時,將人才計劃、研究生招生計劃等教育科技資源向重要科研任務傾斜。
吳巖表示,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方面,不僅要吹響“沖鋒號”,還要吹響“集結號”。“我們要加強關鍵核心技術產業化應用,培養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我們將主動與產業、企業對接,把我們科研的前沿陣地建到企業去,把優秀教師、優秀學生派到能看得見硝煙,能夠真刀實槍進行實踐的“戰場”上去,把技術變成產品,把產品變成產業,把高??蒲袆撔碌臐摿ψ兂赏苿赢a業高質量發展實實在在的生產力,在產學研深度融合方面打開新局面。”
據了解,教育部將實施新一輪的部省戰略合作協議,與省市共同深度開展合作,積極回應產業需求,通過組織力提升創新力,更好地融入到區域經濟發展中,成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源。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其中最根本的在于人才。
教育部對拔尖創新人才培養路徑和方式也進行了全新探索,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進行戰略合作,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的關口前移,進一步加大對優秀博士生的支持力度,同時,一起開展資助優秀本科生的試點。
“我們還將深入實施國家基礎學科拔尖人才培養戰略行動、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核心要素建設計劃,研究建立國家科教融合創新特區,在戰略緊缺和新興交叉領域加快布局,全面提高拔尖創新人才自主培養能力和質量。”吳巖說。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