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以上的未獲資助的項目都是由于「立項依據不充分」所致!國自然「立項依據」撰寫要點匯總
2023-11-22 15:21:05
作者:中國表面工程 來源:中國表面工程
分享至:
對于一個國自然課題的申請人來說,前期相關的工作基礎、經驗,是向評審專家證明你有能力將你所設計的課題開展和完成的實力的方式之一。
如果說研究基礎部分是說服評審專家的一次機會,那么立項依據就是說服評審專家的又一次機會。
立項依據是標書的核心部分,是評審人關注的最重要內容,是一個重要的評審點。并且整個標書后面所有的內容都是圍繞立項依據來展開,因此,寫好立項依據是寫好項目申請書的關鍵環節。
秦四清講授也曾加科學網博客中提到:寫好立項依據與凝練出非空泛的科學問題,是基金申請的關鍵。
立項依據簡單地說就是要回答同行評議專家“你為什么要研究這個課題”的問題,即要在立項依據中明確表達出自己要做什么(提出科學問題和研究假說),有什么理由做這個(給出清晰、明確、充分、有說服力的論證)和怎么做,這是體現項目科學性、創新性的最重要環節,也是項目成立的關鍵性問題。① 做什么,就是項目的科學問題及其相應的、需要驗證的科學假說;② 有什么理由做這個,指的是通過研究動態的分析并結合自己的前期研究論證科學問題和科學假說;(即“為什么要做?”,“別人做的如何?”,“為什么我們最適合做?”)③ 怎么做,即為驗證科學假說、解決科學問題而提出來的研究思路。這部分內容的書寫重要的是要讓評審專家看后覺得立題依據充分、真實、可信,評審者一看便知該課題的選題理由和創新點,以及該課題的研究目標及其重要性。
約有80%以上的未獲資助的項目都是由于立項依據不充分所致。標書中一般存在兩種問題:第一,立項依據沒有假說;第二,假說推導沒有依據。其實寫標書與寫論文類似,都是在講故事。因此,標書正文部分與論文正文部分是相似的,其中標書中立項依據部分類似論文中Introduction部分。立項依據包含了研究意義、國內外研究現狀及發展動態分析,主要圍繞研究背景、科學問題的提出,科學假說的確立(包括解決問題的思路),科學意義及創新性進行描述,強調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即從研究背景看出研究意義,然后從研究現狀看出研究問題,最后結合自己的研究基礎提出研究假說,進而引出項目的研究內容與意義。在立項依據的撰寫過程中,應該是針對存在的科學問題,高度概括國內外同行對這一科學問題做了某一或某些方面的工作,但仍然因為某種原因而沒有解決,從而提出自己對這一問題的思考和解決思路(切入點和創新性的體現)。一份好的(成功的)立項依據至少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是否有凝練的科學問題是項目能否獲得資助的重要因素。提煉出本學科的研究熱點和難點,指明研究對象尚不清楚的方面及其研究的重要性。綜合分析該問題在國內外的研究現狀,在肯定他人和自己的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指出現有研究的不足,提出本課題研究的切入點,即本課題的、目前尚未解決的、關鍵的“科學問題”。盡可能從大的背景引導到你所研究的具體部分,然后聚焦該主題。① 先從一個比較大的層面去提煉出本學科的研究熱點和難點,以烘托出研究的重要性、必要性、或迫切性。② 隨后指明研究對象尚不清楚的方面,并明確選擇該研究課題的理由和該研究課題在國內外的地位,體現出本課題選題的重要性、先進性及新穎性。科學的“研究假說”是項目的靈魂,一份成功的申請書就在于有明確的、新穎的、吸引人的、科學的“研究假說”。在“立項依據”部分,要緊緊圍繞要研究的科學問題,在分析研究現狀及發展動態的同時,融合自己的預實驗和前期研究工作,進而提出解決這個問題的新思路,或新的方法和技術,即本課題的“研究假說”。PS:預實驗結果預示著尚有重要的研究價值,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也是打動評審專家的重要因素。在立項依據中要論述預實驗的來龍去脈,你是如何思考的,并在預實驗的基礎上提出“研究假說”。一份成功的申請書在立項依據中一定要提出明確的“研究假說”,并充分論證其科學性和可行性。充分論證采用“研究假說”(包含新思路、新概念、新理論、新方法、新手段等)可以更科學、更準確地解決相應科學問題的理論基礎和實驗依據,充分說明選擇特定“研究假說”的理由。在這個論證過程中自然而然地體現出“研究假說”的創新性和研究價值。要把解決項目提出的關鍵科學問題和驗證假說正確與否的總體的研究線路框架和核心研究內容給以充分的展示與說明。從這些研究框架中,可以看出申請者對研究模式和研究策略的把握程度,這也是評議專家關注的一個重點。不要以為“研究方案”部分有詳細的研究思路,不必在“立項依據”部分談自己的研究框架,沒有提出研究思路的“立項依據”是不完整的。立項依據要對現狀、問題和進展作出分析,明確哪些問題已經解決,哪些問題沒有解決,還存在什么問題,本課題擬采用什么辦法解決什么問題。要把這些問題論述得有理有據,就需要申請者對國內外的研究現狀進行詳實而深入的文獻調研,要對相關文獻有充分而深入的把握。科學、合理使用文獻資源是項目申請書撰寫成功的基礎和關鍵,也是立項依據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部分應該也要給予重視。如果申請者對文獻在標書中的作用不夠重視,胡亂堆砌或引用不規范,會造成評審專家認為其治學不嚴謹而嚴重影響項目的認可度。在這一部分,主要選取近3-5年國內外文獻。參考文獻要以英文文獻為主,適當引用國內同行知名專家的文獻(沒準選取的文獻就是評審專家的作品)。除了引用與本研究觀點一致的論文,還必須引用觀點不同的論文。高質量文獻可以從兩個重要指標體現,一是發表的期刊分區;二是論文的引用情況。盡可能引用中科院1區、2區期刊論文或(和)選取引用率較高的論文。
■ 充分而準確地分析研究動態,避免只強調國外現狀而忽視國內;尊重他人,對別人的研究工作要客觀評價,不要過分褒貶。■ 論證過程要圍繞科學問題展開并貫穿始終,不要寫成國內外同行工作歷史和現狀的簡單羅列,而是應該以自己提出的科學問題和研究假說為主線展開論述。■ 對國內外學術現狀、存在的鮮為人知的學術問題,要有一定的科普知識介紹,以便評審專家對此課題有所了解,從而做出客觀、準確的判斷。■ 研究意義闡述要恰當。要具體指出在某方面的科學意義,不能為了自己的主觀需要刻意夸大科學意義,也不要談與研究主體不相關的問題。■ 不必列舉一大堆的文獻,也不宜過少,文獻總量控制在20~30篇,要符合書寫論文的格式要求。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