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通知已經發布,2024年省部級獎勵提名通知也將于春節后啟動。回望過去20年國家及省部級獎勵歷史,展望未來獎勵評選,科獎在線農夫(微信:nongfu321)發布“科技獎勵申報的幾個重要提醒”,供大家參考。具體細節以政府官方文件為主,本文僅供參考。
內容提綱 一、科技獎勵提名書的本質 二、獎勵提名書要回答的四個問題 三、科技獎勵提名書與PPT的寫作技巧 四、發明獎、進步獎的區別很大 五、提名等級的重要變化與應對措施 六、學科分類號,一開始就決定了命運 七、發現點、發明點、創新點按重要性排序? 八、應用證明、經濟效益,真實性審查來了! 九、論文、專利等材料如何體現“高質量”? 十、獎勵提名書完成后找誰指導? 1、小同行專家的評審特點:獎勵和人才的評審,有的不是匿名評審,所以小同行評審的時候,只要一看單位名稱、完成人姓名、成果名稱,他們就知道這個成果水平高低,壓根不需要看提名書的。 2、大同行專家的評審特點:因為學科和研究方向差異,大同行專家可能不熟悉評審項目、完成團隊,他們需要對提名書進行審閱,做出準確判斷,所以提名書的寫作質量對大同行專家而言極其重要。就像一個普通人經過美妝,就會給人賞心悅目的感覺,至于內在、品行,是看不到的。 獎勵提名書寫作,要把握幾個要點: 邏輯簡單清晰、重點突出:在有限空間和時間內,向評審專家(大同行、小同行專家)展示最有用的消息(或專家最想看到的消息),獲得專家認可,爭取獲獎; 根據評審專家是大同行專家還是小同行專家,改變寫作策略,調整科普程度; 最有用消息:不是官話套話,是創新成果的重要性緊迫性、技術復雜性、技術先進性、滿足國家戰略需求的效果,要以醒目的形式、科普的語言展示出來。 2、怎么做的:即成果的發現點、發明點、創新點,利用專業詞匯、圖文并茂的呈現出來就好,要圖文并茂,小孩子看不懂文字卻能看懂連環畫,這就是圖文并茂的價值。獎勵寫作除了要做大科普,也要做部分專業描述,需要專業描述的地方就是這里。 3、做的怎么樣:在客觀評價、推廣應用與效果重點闡述,也要在主要技術內容寫出指標先進性。“為什么做”是提出問題,“做的怎么做”是回答問題的,要把滿足國家戰略需求,解決卡脖子的效果寫出來,而且要列舉出高質量的效果。 1、項目簡介的寫作邏輯 (1)項目背景(科普) (2)主要技術內容(專業+科普) (3)成果產出(科普): 自然獎:一般寫5篇代表作的國際影響力,比如影響因子、國內外大牛的引用與評價等內容;還要寫推動學科發展情況,比如列入專著、人才培訓、平臺建設、國際大會報告、獲獎等。 發明獎、進步獎:文章/專著/指南/共識/工法/人才培養/學術大會/獎勵榮譽情況,發明獎一般還要呈現專利的價值;推廣應用/經濟社會效益/行業貢獻等,發明獎一般還要寫出從0到1的顛覆性成果。 2、主要技術內容的寫作邏輯 主要技術內容寫作注意事項: 3、獎勵提名書與答辯PPT的邏輯關系 確定總體思路,撰寫提名書初稿,可長句子、可書面化語言; 根據提名書初稿制作答辯PPT,把書面語言轉成圖片語言、口語化語言,并試著演講,根據語言習慣修改詞匯表達; 2023年度國家科技獎提名等級發生了重大變化,提名等級包括一等獎、一等獎或二等獎、二等獎。特別優秀的成果,可以在提名一等獎的基礎上,加選特等獎。 國家為什么改?改后應對措施是什么?我們簡單介紹和大膽推測一下。 2017年及之前,國家科技獎實行推薦制,推薦等級是比較隨意的,推薦特等獎的可以降為一等獎,提名一等獎的可以降為二等獎。廣大的獎勵推薦單位,為了體現對成果的自信,大都申報一等獎,大都接受二等獎。 2018年-2020年,國家科技獎實行提名制,同時基于2017年國務院發布的《關于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的方案》的規定,“一二等獎獨立表決,一等獎落選不會降格參評二等獎”。國家科技獎申報等級出現了重大分流,大部分申報二等獎,少部分申報一等獎。在實際執行層面,提名特等獎可以降格評為一等獎(每年都出現)、提名二等獎的可以破格評為一等獎(三年未出現)。這一策略下,申報一等獎是極為慘烈的。以離我們最近的2020年國家科技獎(通用項目)申報為例,科技進步獎受理67項,網評、答辯后通過19項,二次答辯后僅有9項最終獲獎。其實另外10項都有獲得二等獎的極大潛質,但都喪失了獲獎機會。其后遺癥在2021年、2023年院士評選中顯現出來。 科技獎勵的目標是獎勵優秀,但游戲規則卻將部分優質成果排除在外。不得不說,里面也有賭徒心理,愿賭就要服輸。 “一二等獎獨立表決評審”的機制,目前已經在廣大省部級獎勵層面實施,個人感覺是不合理的,讓大量一等獎潛質的項目每年都潛在報獎的泥潭中,浪費了大量的精力。“科技獎勵的目標是獎勵優秀”,游戲規則是不對的,得改! 在這里得表揚北京市獎,等級設置合理。 2023年度,國家科技獎對提名等級做出了修正,提名等級包括一等獎、一等獎或二等獎、二等獎。對處于一等獎水平的成果、可接受二等獎的,可以提名一等獎或二等獎。作為緩沖等級,修正的是否合理,還要看具體實施情況。 依據《關于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的方案》,2023年國家科技獎評審仍將實行定額定標的評審制度,無論是申報“一等獎或二等獎”還是直接申報“二等獎”,對志在二等獎項目可能不會產生影響,影響較大的依舊是志在一等獎的項目。 如果申報一等獎的項目較多,那一等獎獲獎成果大部分仍將在申報一等獎的項目中產生;申報“一等獎或二等獎”,除少數極優秀的成果脫穎而出,大部分還將歸于二等獎。 如果申報一等獎的項目不夠多,那申報“一等獎或二等獎”可能存在較大機會。 具體還要看最終的國家科技獎受理名單,依據一等獎受理數量,評審策略也就明朗了。 上有阻力,下有追兵,撥開云霧,方見天晴。 成果三。標準文體組,包含了標準科學、考古文物、圖書館與情報文獻、體育運動科學等復雜學科。如果報獎成果具備標準優勢,在專業評審組不具優勢,可以來這里看看,已有多個成果在這里取得了成功。 整體來講,在科技獎勵提名書或答辯PPT中,發現點、發明點、創新點按重要性排序是不合理的,要具體項目具體分析,尋求一種最佳寫作模式。 申報發明獎和進步獎都需要開具應用情況和效益的客觀材料,比如驗收報告、用戶報告、技術合同、銷售或服務合同、檢測報告等。2018年之前國家科技獎填報說明中有正式的應用證明的模版,2019年后隨著證明模式的多樣化,取消了應用證明的硬性要求,但目前最常用的還是應用證明。 以高校、研究院所為主的各類報獎群體,都需要找不超過15家單位出具應用證明。這些應用證明是真實存在的,還是因為個人友情臨時開具的,里面的經濟效益是否合理,長期以來讓人詬病。 2023年度國家科技獎會對初評結果加強現場考察力度,審查應用證明和經濟效益的合理性或許將提上日程。 一個合規的應用證明,是基于前期的產學研合作,一般會簽有技術服務合同、技術服務費的銀行往來賬。因為專家不可能免費給企業服務,高校、研究院所等單位也不可能允許專家私下免費給企業服務,這涉及到國有資產的流失。所以基本可以認定“沒有前期技術服務合同,沒有技術費往來賬的應用證明”,真實性都是存疑的。 還有一個比較尷尬的事實,很多獲獎的項目,技術轉讓費、技術許可費拿不上臺面,往往在幾十萬,百萬級別以上的寥寥無幾。這與后期開具的每年幾億、幾十億的銷售額、利潤相比差距巨大。一般來講,技術轉讓費應該與企業利潤成正比,或者占到年度利潤額的1-10%或者更高,才是正常的。所以可以認定“如果技術轉讓費沒有或者很低、而實現很高利潤的應用證明”的真實性也是存疑的。 令人期待! ①發表期刊、影響因子、引用次數(含高水平期刊引用次數)、封面文章、高被引論文、下載排名、搜索排名、列入精選; ②被國際知名專家正面評價、亮點報道、媒體報道; ③獲獎:優博、行業最具影響力論文等獎勵榮譽; ④其他:專利訴訟、專利分析等。 每個報獎團隊寫完提名書后,都會習慣的找專家審閱指導、提提修改意見,找誰來看是極其重要的。 獎勵提名書指導專家找的越多,獎勵提名書越難修改。因為不同專家出于自己的立場給予意見,找10個專家可能有十幾個建議,且有的建議相互沖突,最后提名書改得面目全非,我們很多次見證了終稿不如初稿的案例。這就要求我們的獎勵提名書撰寫團隊,根據潛在評審專家的專業背景,堅持自己的原則,掌握好“可聽可不聽”的尺度。
不是小同行說了算,是大同行說了算。
決定報獎能否成功的關鍵是外行專家。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