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3年以來,國家基金委一直在大力整治“打招呼”頑疾,持續營造良好評審環境。國家基金委系統總結專項整治成效,鞏固專項整治成果,推進專項整治工作制度化、常態化。一是系統總結好的經驗做法,固化形成制度,持續完善評審機制、優化評審流程。二是完善建立覆蓋通訊評審、會議評審全流程的防范整治評審專家被“打招呼”的工作機制和制度體系。三是持續做好正面引導,充分利用各種宣傳渠道和宣傳形式開展正面宣傳,做到思想不松、壓力不降、氛圍不減。各學部具體措施如下:
數理科學部以竇賢康主任提出的“正面引導、極限防守、嚴肅懲戒”十二字方針為指導思想,積極落實防范評審專家被“打招呼”專項整治工作。數理科學部主要采取的防范措施包括:
學部工作人員層面:上會項目知悉范圍最小化,知悉人員可控、可查;多次組織相關警示教育學習,做到“警鐘長鳴”。 答辯人和專家層面:會議評審專家知悉范圍最小化,不斷細化、優化專家通知流程,嚴控會議專家名單信息;在答辯人通知、會議評審專家通知中明確紀律要求;會議期間會場設置展板,會場播放警示短片來反復提醒評審專家被“打招呼”頑疾專項整治要求。 強化會場紀律:會議期間將會場專家與答辯人進行物理隔離,集中保管專家手機;答辯類項目評審會議在一天內完成,要求評審專家中午在會場進餐和休息。
通過采取上述一系列防范措施,有效阻斷了答辯人與評審專家在兩個層面上的聯系:一是阻斷了會議評審期間的電子信息聯系;二是阻斷了會議評審期間的物理接觸。本年度“打招呼”的現象明顯減少,評審環境得到極大改善。
2023年交叉科學部落實自然科學基金委關于評審專家被“打招呼”頑疾專項整治工作的各項要求,主動作為、極限防守,維護自然科學基金的公平公正,持續提升科學基金資助效能。
由于交叉科學部項目普遍跨度大、涉及學科多,在遴選函評及會評專家時,科學部兼顧“小同行”和跨領域專家,有效緩解了“小圈子文化”造成的不良影響,同時由于會評專家領域跨度大,評審專家相互之間不熟悉,評審時沒有心理負擔,進一步促進了公正評審。 在答辯分組方面,突破按照科學處簡單分類的模式,兼顧研究領域、函評成績等分組,大大增加了“打招呼”的難度。 -
交叉科學部還采取了專家報到收手機、不提前告知專家評審會場的數量和所在會場、午休不離會場等一系列“極限防守”策略。
4、地球科學部
地球科學部嚴格落實委黨組工作指示,積極開展防范專家被“打招呼”專項整治工作。
學部進行專題部署,強調評審紀律,學部工作人員在評審會中向科學家廣泛宣講,使得專項整治工作在科學界深入人心。 會議舉辦地點不設專家報到處,只設置咨詢臺,并架設監控錄像,防止不明身份人員圍會。 特別是創新性提出設立答辯人等候專區,答辯人根據要求提前在等候區候場,接到工作人員通知后方可到會議室準備答辯;答辯結束后,答辯人立刻離開會議區,確保了答辯工作有序進行。
按照自然科學基金委黨組部署,2023年度,醫學科學部采取根本性措施堅決根除評審專家被“打招呼”頑疾。舉措如下:
強化宣傳引導。 -
在評審工作的各個環節加強管理。
-
強化評審信息及會議現場的保密措施。
配合駐會監督工作組的各項工作作的公平公正。
為了讓科研項目評審更加風清氣正,自然科學基金委將評審專家被“打招呼”頑疾納入了2023年重要的專項整治工作,舉措如下:
根據基金委的統一部署要求,生命科學部對《科學技術活動評審工作中請托行為處理規定(試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在防范處理項目評審“打招呼”方面的相關制度》等文件精神進行深入學習和集中研討,圍繞專家被“打招呼”專項整治工作多次召開主題會議,探討如何做到極盡所能、極限防守。 在項目評審過程中采取“擴大專家庫,增加大同行評審專家比例,嚴格評審專家信息保密。 加強現場會議、會務管理等。
對內嚴格要求,強化管理。 對外結合“極限防守,正面引導,嚴肅懲戒”的方針,進一步優化通訊工具集中保管措施,細化和完善項目評審流程,依規保障會場紀律和會場秩序。 在評審會議開幕式階段加強宣傳引導。
8、工程與材料科學部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