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遇到一位好導師,不亞于千里馬遇到伯樂。
近日,黑龍江大學法學院研究生欣欣(化名)在短視頻平臺分享其導師王歌雅用紅筆逐字審閱修改3萬字的畢業論文。
批改痕跡。圖/受訪者供圖
評論區有學生留言“說來慚愧,我也是王老師的研究生,十多年前老師也是這么給我們改論文的,師恩難忘”,同樣身處畢業季的網友評論“碰到這樣的導師何等幸運。”
王歌雅導師。圖源:黑龍江大學教師主頁
據黑龍江大學官網顯示,王歌雅,女,1963年出生,博士、博士后,山東省萊州人,黑龍江大學法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黑龍江大學《求是學刊》副主編,黑龍江大學民商法學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民商法學科后備帶頭人。
她耕耘于民商法多年,也是婚姻家事法學研究與教學的探究者,自2004年起連續三屆擔任中國婚姻家庭研究會副會長等重要職務,并在《民法典·婚姻家庭編》《婦女權益保障法》《反家庭暴力法》等立法工作中都做出了重要貢獻。
欣欣告訴九派新聞,出于對法學的興趣,她從金融跨考法碩,以全校第二的成績考入黑龍江大學,師從王歌雅老師,畢業論文是親屬法方向。其表示,這條視頻能引起共鳴,是因為大家被老師的敬業精神和科研素養所感動,“不僅僅是黑龍江本地,世界各地都有老師的學生,桃李滿天下。聚集在評論區,紛紛表示贊同。”
欣欣稱,每次她去老師辦公室討論論文,注意到桌子上放著很厚一摞文件,都是她今年即將畢業學生的論文,“歌雅老師對每一個學生都很用心,每一篇論文都是逐字逐句修改。我們課題組的博士師姐,一篇論文有十萬字,她也是這樣。”
欣欣稱,通過老師的修改,她對論文的理解又上了一個臺階,“老師連標點符號都不放過,我真的很慚愧,她的文化底蘊,對語言的敏捷程度,我們可能一輩子都很難達到。老師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后知后覺時,才發現自己真的很幸運。”
網友:想起了自己的導師
評論區,不少網友都為之動容。也有很多人分享表示,想到了自己的恩師,當年也是這樣逐字的替自己修改博士畢業論文。
今年2月,在一輛從山東回南京的高鐵上,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機電學院“60后”教授安魯陵走紅。他被拍下摘下眼鏡,詳細給學生修改博士畢業論文的花絮照片。
老師看的很認真,一本論文上面折、下面折的折了很多頁。
據揚子晚報報道,據安魯陵教授回憶,自己被拍下的時間是在1月20日,“這是一趟出差,我們從江蘇趕到山東,是去參加一個合作科研項目的交流活動。”
返程的高鐵上,他掏出隨身攜帶的博士論文開始翻看。論文大紅色的封面裝幀,很吸睛。
出差時在行囊里塞上一本論文或是一本書,已經成為了安魯陵教授的習慣。他說:“紙質的、電子的論文都帶過,其實還是紙質的更方便些,可以在紙上標記,論文整體的情況前后翻來翻去也更便捷一些。”
對待學生,安魯陵很貼心,“我要能抓緊看完,學生就有可能在年前根據意見修改好,春節前送審,開學后就可及時收到評閱意見。這的確是時間的合理利用。”
而像這樣抓緊一切時間替學生修改論文的導師,還有很多很多。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