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生命科學部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以下簡稱“杰青項目”)第一組評審現場,19位評審專家點擊鼠標和翻動紙頁的聲音持續數分鐘后,投票結果出爐——區別于以往,此次評審結果分出了A、B、C三檔。次日,杰青項目結題及延續資助評審會全部結束,完成了對2023年底資助期滿的199個杰青項目的考核評價。
這是杰青項目結題分級評價政策首次落地。經專家嚴格評審,199個項目中,占比約20%的41個項目取得顯著進展,被評為A檔,獲得下一個五年強度加倍的延續資助,資助金額可達800萬元;9個項目因為執行情況“差”,被評為C檔。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竇賢康表示,將把考核評價結果如實反饋依托單位,并建議項目依托單位為獲得延續資助的項目負責人提供良好的支持保障條件,對于執行情況差的項目負責人加強督促引導。
“推出這樣的新政策,目的就是為了破解杰青項目‘帽子化’‘終身制’等問題,強化項目屬性,構建對優秀人才的長周期穩定資助機制。”竇賢康說。
杰青是項目,而非“帽子”。多年來,杰青項目培育了一批高水平科技領軍人才和科技戰略人才,引領著中國基礎研究的發展。然而隨著這一項目被廣泛認可,也面臨一些挑戰和問題,突出表現在特別杰出的項目負責人沒有獲得延續支持,而個別項目負責人的項目執行情況與杰青項目要求差距較大。
為了進一步發揮杰青項目的引領作用,2023年底,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宣布將從2024年起,對上一年底資助期滿的杰青項目開展分級評價。A檔、B檔、C檔的評價標準是什么?
在評審現場,投票前,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生命科學部副主任谷瑞升向評審專家強調:“我們要分出‘優秀’、‘良好’和‘差’,著重看杰青項目研究成果的科學價值和科學意義。”
19位評審專家對應“專家NO.1”至“專家NO.19”的桌簽間隔落座。工作人員則進一步提醒道:“每位評審專家投A檔的數量,不能超過答辯人總數的50%;投C檔的數量,不能低于10%。系統里有相關設置,A檔投多了,或者C檔投少了,都無法提交。”
近年來,中國生命科學領域的前沿研究日新月異。在谷瑞升看來,此次生命科學部的評審是“優中選優”“高手過招”。頂刊發文遠不是攬獲“延續資助”的“金剛鉆”,“大浪淘金”更有賴評審專家的學術判斷力和學術鑒賞力。
答辯者之一、杰青項目負責人王偉(化名)在與評委交流的過程中受到了“精彩”的質疑,他會后接受記者采訪時興奮地說:“如果不是在答辯,我都想給這位評委鼓掌!”
谷瑞升告訴記者,每位專家給每個項目打出A檔、B檔、C檔,A檔對應3分,B檔對應1分,C檔對應0分。綜合得分靠前且按照答辯項目數的20%確定A檔項目,從而獲得延續資助;如果50%及以上的專家認為某個杰青項目是C檔,則該項目將最終被認定為C檔。
專家們在投票時慎之又慎。投票結束,有的專家擦了擦汗,有的專家長舒了一口氣。
“分級評價相當于把想要‘躺平’的人再拽起來。”在評審專家李林林(化名)看來,這項舉措是希望青年科學家能夠從個人發展、團隊培養、領域推動等角度考慮,繼續前進。李林林相信這一政策對于破解杰青項目“帽子化”問題會有明顯效果。
“如果被評為C檔,我想用人單位會采取一些措施。”王偉認為,這將有助于解決杰青項目“終身化”的問題,并激勵杰青項目負責人把心思都用在科研上。
“我們需要像麥克斯韋、牛頓一樣的人,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貢獻,這應該是青年科學家最核心的動力。”答辯者之一、杰青項目負責人劉惠(化名)說。
“國家科技創新力的根本源泉在于人。”竇賢康表示,本次杰青項目結題擇優遴選出20%的優秀項目,將給予第二個五年滾動支持,資助期滿后再擇優遴選50%的優秀項目,給予第三個五年1600萬元的資助。通過十五年近3000萬元的高強度支持,集中優勢資源長周期培養造就高水平領軍人才。
“除開展杰青項目結題分級評級及延續資助外,我們還將試點推進臨床醫師科研評價體系改革、向港澳地區開放杰青項目,培養更多領軍人才,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提供人才支撐。”竇賢康說。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