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國網山東電科院牽頭編制的我國首個大氣腐蝕圖國家標準GB/T 43605-2023《大氣腐蝕圖繪制方法》通過了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批準正式發布,計劃于2024年7月1日開始實施。
該標準規范了采用計算機輔助技術繪制區域性大氣腐蝕圖的方法,包括一般規定、繪圖流程、繪圖數據準備、地理空間插值模型構建、數據源空白區域賦值、圖面繪制、圖面輸出等,可適用于繪圖區域內大氣環境中服役的金屬材料和金屬類覆蓋涂/鍍層的腐蝕評估以及大氣腐蝕防護材料的選擇。該標準實施后,對于指導戶外建設工程的大氣腐蝕防護,確保工程的安全,提升全壽命周期的防腐效能具有重要意義。
編者按:大氣腐蝕是材料與大氣環境中介質之間產生化學和電化學作用而引起的材料破壞。大氣環境中所含的腐蝕性物質的成分、濃度、相對濕度是影響建筑腐蝕的關鍵因素。建筑工程由于所處腐蝕環境類型不同,造成的腐蝕速率有很大的差別,適用的防腐蝕方法也各不相同。因此,進行防腐蝕設計時,可按建筑工程所處位置的大氣環境和年平均環境相對濕度確定大氣環境腐蝕性等級,選擇適宜的防腐蝕措施,才能做到先進、經濟、實用。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無相關信息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9039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7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