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腐涂料在涂裝過程中,工程質量經常出現的通病,如涂層咬底、部份區域起泡等,產生這些現象的原因是什么呢?防治措施又是什么?
1.現象
涂面漆后的短時間內,面漆漆膜會出現自動膨脹、移位、收縮、發皺、部分區域氣泡,甚至使底層漆膜失去附著力,出現下層涂層被咬脫離的現象。易出現咬起底層、起泡的涂料有:硝基漆、環氧涂料、聚氨酯等含有強溶劑的涂料。
2.原因
(1)涂層的配套性能不好,底漆和面漆不配套。在極性較弱溶劑制成的涂料上層施涂含強極性溶劑的涂料。如在醇酸漆或油脂漆上層加涂硝基漆;含松香的樹脂成膜后加涂大漆;在油脂漆上涂裝醇酸涂料;在醇酸或油脂漆上加涂氧化橡膠涂料、聚氨酯涂料等。強溶劑對漆膜的滲透和溶脹使下層涂膜咬起。
(2)涂層未干透就涂裝下一道涂料。如過氯乙烯磁漆或清漆未干透,加涂第二道涂料。
(3)在涂裝面漆或下道漆時,采用過強的稀釋劑,將底層涂料溶脹。
3.防治措施
(1)嚴格按照涂料說明書進行涂裝。一般同類涂料可以相互配套。不同種類涂料配套采用下硬上軟的原則;如底漆采用強溶劑涂料(環氧、聚氨酯等),面漆用溶解力弱的涂料(氯化橡膠、醇酸、酚醛等)。在松香樹脂漆膜上加涂大漆是不合適的,若要涂漆,必須選經打磨處理,刷涂過濾層,干燥后再用干凈抹布清除表面粗糙顆粒,用砂紙打磨后,再涂裝大漆。
(2)涂料要干透,按照最佳涂裝間隔執行,必須達到最短涂裝間隔。在冬季施工時,可適當延長涂裝間隔,保證底層涂料的實士。對特殊品種的涂料,可采用“濕碰濕”的涂裝工藝,在涂裝完第一層未干時隨即加涂一層,可提高涂層的附著力。
(3)涂料涂裝時選用的稀釋劑不能超過總涂料量的5%,品種在涂裝過程中也要固定,不能在底層用弱極性稀釋劑,上層涂料采用強極性溶劑,如丙酮、酯類和高沸點芳烴溶劑等。
(4)為防止咬起,第一道應涂裝較薄,待徹底干燥后再涂裝第二道涂料,不能一次涂裝過厚,使內部溶劑無法揮發,延長干燥時間。
(5)對發生“咬底”弊病的涂料,不能再起到保護和裝飾作用。應鏟去咬底部位的涂層。補涂并改進配套。對底漆未干透的情況,待底漆干透后再涂裝面漆。
責任編輯:楊斌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月刊》征訂啟事
投稿聯系:郭靜 電話:010-82387968-802
QQ: 815397784 郵箱:guojing733@163.com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