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最切身的體會就是霧霾天了。霧霾對人體有影響,對文物是否也有影響呢?3月4日,全國政協委員、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表示,北京的霧霾天氣對故宮的整體建筑和文物都造成了不同程度的腐蝕破壞,值得關注。
單霽翔表示,文物安全包括兩方面概念,一個是防盜、防火和防震,另外一個則是防止腐蝕破壞,環境清潔對古文物、古建筑館藏保養很重要,而霧霾腐蝕的因素對構成古建筑的彩繪和木建筑構件會造成負面影響,特別對石刻的風化會加劇。
故宮
單霽翔還表示,故宮近期重點加強了安全保護工作,進行防火防盜防震的系統工作。他介紹,紫禁城自1420年建成至今的594年中,共發生火災近100起。是現存的名勝古跡建筑群發生火災最多的一處,其損失之慘重,令人觸目驚心。他介紹,從去年8月15日實施至今,已收繳了一百多萬支打火機。
圍繞故宮漲價問題也是游客關注熱點,單霽翔表示,目前故宮沒有提價的想法,但在價格上或將會對淡季和旺季再做出調整。“現在冬季票價四十,冬季票價六十,差別不是很明顯,我們想冬季價格降一點,夏季升一點,用價格來調節客流量,目前還在論證中。”
隨著《甄嬛傳》熱播,很多“甄嬛”迷都對劇中各“小主”的寢宮尤為關注。對此,單霽翔表示,劇中涉及的各“小主”的住所確實在故宮存在,明年將開放的“西部區域”是《甄嬛傳》故事比較集中的地區,包括甄嬛居住的壽康宮、安陵容居住的延禧宮、敬妃和欣貴人移居的慈寧宮等。
延伸閱讀:
氣候變化和環境變化對古建筑的危害越來越引起文物專家的重視。隨著人類工業活動的發展,大氣中二氧化碳、硫化氫、二氧化硫等酸性物質越來越多,這些物質隨著雨水降落到地面,造成危害不淺的酸雨污染。而酸雨對石制的古建筑危害尤為明顯,因為石頭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它們很容易被酸雨腐蝕。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氣溫升高,酸雨的腐蝕性增強。近年來夏季雨水量不斷增加,在洪澇季節一些古建筑的底部甚至會浸泡在積水中,對建筑安全帶來明顯的威脅。
2013年,英國科學家威爾斯等人經過多次的嘗試,發現植物油脂比動物油脂更適合作為外墻涂料。在摻入適當的添加劑后,植物油脂涂料能夠在古建筑的外墻形成薄薄的防護層,一點不會影響古建筑原本的結構的外墻結構。這種涂料還具有很好的滲透性,可以彌補古建筑外墻的原有的一些瑕疵和裂縫,對建筑物有加固作用。
責任編輯:張春穎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月刊》征訂啟事
投稿聯系:劉娟 電話:010-82387968-807
QQ: 2850329508 郵箱:liujuan@ecorr.org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