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8·12”特別重大火災爆炸事故發生后,引起了全國對危險化學品安全的重視。危險化學品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蝕性等特性,危險性較大,一旦使用不當,極易發生火災、爆炸、中毒等事故,后果十分嚴重。為此,深圳市經濟貿易和信息化委員會整理了危險化學品的有關安全知識,希望廣大市民及生產經營單位提高對危險化學品的認識,掌握基本安全常識及救護知識,保障生命和財產安全。
危險化學品極易引發安全事故
危險化學品是指化學品中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蝕性等特性,會對人(包括生物)、設備、環境造成傷害和侵害的化學品。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危險化學品有很多種,比如:易燃易爆的液化石油氣、汽油,腐蝕性很強的鹽酸、硫酸,有毒有害的氰化物,生產工藝中常用來做清洗劑的天那水、酒精、白電油等。
危險化學品是指化學品中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蝕性等特性
危險化學品常見事故包括:
(一)易燃、易爆性及其火災、爆炸事故
易燃氣體、易燃液體、自燃固體等易燃物質的主要特性是具有高度易燃性,遇火、受熱以及和氧化劑接觸時都有發生燃燒的危險,其危險性的大小與液體的閃點、自燃點有關,閃點和自燃點越低,發生著火燃燒的危險越大。易燃氣體、易燃液體等揮發出來的蒸氣與空氣混合后,濃度易達到爆炸極限,遇火源往往發生爆炸。
(二)毒害性及其中毒窒息事故
有毒化學品進入肌體后,累積達一定的量,能與體液和組織發生生物化學作用或生物物理學變化,擾亂或破壞肌體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暫時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改變,甚至危及生命,引發中毒窒息事故。
(三)腐蝕性及灼傷事故
指能灼傷人體組織并對金屬等物品造成損壞的固體或液體, 該類化學品包括酸性腐蝕品、堿性腐蝕品和其它腐蝕品,部分還具有毒性、易燃性以及氧化性。
(四)放射性及放射病
此類物品具有放射性,人體受到過量照射或吸入放射性粉塵能引起放射病。常見有放射性礦物α射線、β射線、γ射線以及中子流,各種射線對人體的危害都較大。
常見危險化學品危害大
及時科學處置最為重要
白電油:長期接觸可致周圍神經炎
白電油是石油產品之一,主要成分為正己烷, 閃點零度以下,爆炸極限體積百分比為1.1至8.7,不溶于水,溶于多數有機溶劑。
本品極易燃,其蒸氣與空氣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極易燃燒爆炸。與氧化劑接觸發生強烈反應,甚至引起燃燒。在火場中,受熱的容器有爆炸危險。蒸氣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火源會著火回燃。
本品有麻醉和刺激作用。長期接觸可致周圍神經炎。急性中毒:吸入高濃度本品出現頭痛、頭暈、惡心、共濟失調等,重者引起神志喪失甚至死亡。對眼和上呼吸道有刺激性。慢性中毒:長期接觸出現頭痛、頭暈、乏力等。
天那水:長期反復接觸可致皮炎
天那水又稱香蕉水,主要成分是二甲苯,因為有較濃的香蕉氣味,所以叫香蕉水。混合溶劑成分有二甲苯、甲苯、乙酸乙酯、乙酸丁酯、丙酮、乙醇、丁醇等,微溶于水,能溶于各種有機溶劑。主要用作噴漆的溶劑和稀釋劑。
本品易燃,其蒸氣與空氣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與氧化劑能發生強烈反應。蒸氣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到明火會著火回燃。若遇到高熱,桶體內壓力大,有開裂和爆炸危險。
本品對眼、鼻、喉有刺激性,口服后口唇、咽喉有燒灼感,后出現口干、嘔吐、昏迷等。長期高濃度接觸該品出現眩暈、灼燒感、咽炎、支氣管炎、乏力、易激動等。皮膚長期反復接觸可致皮炎。
酒精: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
酒精是乙醇的俗稱,在常溫、常壓下是一種易燃、易揮發的無色透明液體,它的水溶液具有酒香的氣味,并略帶刺激。能與水以任意比互溶,可混溶于醚、氯仿、甲醇、丙酮、甘油等多數有機溶劑。75%的乙醇溶液常用于醫療消毒。
本品易燃,其蒸氣與空氣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能引起燃燒爆炸。與氧化劑接觸發生化學反應或引起燃燒。在火場中,受熱的容器有爆炸危險。蒸氣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火源會著火回燃。
本品為中樞神經系統抑制劑。首先引起興奮,隨后抑制。急性中毒:急性中毒多發生于口服。一般可分為興奮、催眠、麻醉、窒息四階段。慢性影響:在生產中長期接觸高濃度本品可引起鼻、眼、粘膜刺激癥狀,以及頭痛、頭暈、疲乏、易激動、震顫、惡心等。
汽油:高濃度吸入出現中毒性腦病
汽油由石油煉制得到的直餾汽油組分、催化裂化汽油組分、催化重整汽油組分等不同汽油組分經精制后與高辛烷值組分經調和制得,常溫下為無色至淡黃色的易流動液體。不溶于水。
本品極易燃燒。其蒸氣與空氣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熱極易燃燒爆炸。與氧化劑能發生強烈反應。蒸氣比空氣重,能在較低處擴散到相當遠的地方,遇明火會著火回燃。
本品對中樞神經系統有麻醉作用。急性中毒:輕度中毒癥狀有頭暈、頭痛、惡心、嘔吐、步態不穩、共濟失調。高濃度吸入出現中毒性腦病。極高濃度吸入引起意識突然喪失、反射性呼吸停止。慢性中毒:神經衰弱綜合征、植物神經功能癥狀類似精神分裂癥。對皮膚有損害。
液氨:泄漏應立即撤退區域內人員
液氨,又稱為無水氨,是一種無色液體。為運輸及儲存便利,通常將氣態的氨氣通過加壓或冷卻得到液態氨。氨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形成氫氧化銨的堿性溶液。具有腐蝕性,且容易揮發。
如果只是單純接觸氨氣,并且沒有皮膚和眼的刺激癥狀,則不需要清除污染。假如接觸的是液氨,并且衣服已被污染,應將衣服脫下并放入雙層塑料袋內。如果眼睛接觸或眼睛有刺激感,應用大量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20分鐘以上。如在沖洗時發生眼瞼痙攣,應慢慢滴入1~2滴0.4%奧布卡因,繼續充分沖洗。如患者戴有隱形眼鏡,又容易取下并且不會損傷眼睛的話,應取下隱形眼鏡。應對接觸的皮膚和頭發用大量清水沖洗15分鐘以上,沖洗皮膚和頭發時要注意保護眼睛。應立即將患者轉移出污染區,對病人進行復蘇三步法(氣道、呼吸、循環)。如皮膚接觸氨,會引起化學燒傷,可按熱燒傷處理,適當補液,給止痛劑,維持體溫,用消毒墊或清潔床單覆蓋傷面。如果皮膚接觸高壓液氨,要注意凍傷。
若發生少量泄漏,應立即撤退區域內所有人員。防止吸入蒸氣,防止接觸液體或氣體。處置人員應使用呼吸器。
液化石油氣:重癥者可突然倒下尿失禁
液化石油氣是一種廣泛應用于工業生產和居民日常生活的燃料,主要由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烴類介質組成,還含有少量H2S、CO、CO2等雜質,由石油加工過程產生的低碳分子烴類氣體(裂解氣)壓縮而成。外觀與性狀:無色氣體或黃棕色油狀液體, 有特殊臭味。極度易燃,受熱、遇明火或火花可引起燃燒;與空氣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蒸氣比空氣重,可沿地面擴散,蒸氣擴散后遇火源著火回燃;包裝容器受熱后可發生爆炸,破裂的鋼瓶具有飛射危險。
如沒有防護,直接大量吸入有麻醉作用的液化石油氣蒸氣,可引起頭暈、頭痛、興奮或嗜睡、惡心、嘔吐、脈緩等;重癥者可突然倒下,尿失禁,意識喪失,甚至呼吸停止;不完全燃燒可導致一氧化碳中毒;直接接觸液體或其射流可引起凍傷。對環境有危害,對大氣可造成污染,殘液還可對土壤、水體造成污染。
氰化物:大多屬于劇毒或高毒類
氰化物是含有氰根(-CN)的化合物。其種類多,如氫氰酸、氰化鈉、氰化鉀、氰化鋅、乙腈、丙烯腈等,可用于提煉金銀、金屬淬火處理、電鍍,還可用于生產染料、塑料、熏蒸劑或殺蟲劑等。氰化物大多數屬于劇毒或高毒類,口服氰化鈉50~100mg即可引起猝死。
氰化物可經呼吸道、皮膚和眼睛接觸、食入等方式侵入人體。所有可吸入的氰化物均可經肺吸收。氰化物經皮膚、粘膜、眼結膜吸收后,會引起刺激,并出現中毒癥狀。大部分氰化物可立即經過胃腸道吸收。懷疑救援現場存在氰化物,救援人員應當穿連衣式膠布防毒衣、戴橡膠耐油手套;呼吸道防護可使用空氣呼吸器,若可能接觸氰化物蒸氣,應當佩戴自吸過濾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現場救援時,救援人員要防止中毒者受污染的皮膚或衣服二次污染自己。
危險化學品傷害 現場急救常識
危險化學品傷害現場急救常識主要有:
(一)迅速將患者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
(二)呼吸困難時給氧;呼吸停止時,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心臟驟停時,立即進行胸外、心臟按摩;
(三)皮膚污染時,應脫去污染的衣服,用流動清水沖洗,沖洗要及時、徹底、反復多次;頭面部灼傷時,要注意眼、耳、鼻、口腔的清洗;
(四)當人員發生凍傷時,應迅速復溫,復溫的方法是采用40~42℃恒溫熱水浸泡,使其溫度提高至接近正常;在對凍傷的部位進行輕柔按摩時,應注意不要將傷處的皮膚擦破,以防感染;
(五)當人員發生燒傷時,應迅速將患者衣服脫去,用流動清水沖洗降溫,用清潔蓋布覆蓋創傷面,避免傷面污染,不要任意把水皰弄破。患者口渴時,可適量飲水或含鹽飲料;
(六)誤口服危險化學品者,可根據物料性質,對癥處理;
(七)經現場處理后,應迅速將傷者護送至醫院救治。
注意:急救之前,救援人員應確信受傷者所在環境是安全的。另外,口對口的人工呼吸及沖洗污染的皮膚或眼睛時,要避免進一步受傷。
責任編輯:李玲珊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投稿聯系:編輯部
電話:010-62313558-801
郵箱:ecorr_org@163.com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