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北京理工大學信息與電子學部教授王涌天:
為了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高我國在國際科技界的話語權,扶植我國自己的知識服務產業,國家應盡快出臺相關政策,鼓勵科技人員將原創性成果用中文發表在國內期刊;同時加大對優秀中文科技期刊的支持力度。
改革開放以后,中國的科技進步舉世矚目。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支持研發活動的經費年均增長超過20%,2015年已超過1.4萬億人民幣。我國的研發活動每年產出數百萬篇學術論文。然而,由于目前國內科技成果評價體系的導向、科研院所和高校在科研績效評價中對SCI的不當使用,致使我國絕大多數的高水平論文是發表在國外的SCI英文期刊上,2014年SCI收錄的世界科技論文總數為176.63萬篇,其中我國科技論文26.35萬篇,占14.9%。與此同時,國內中文科技期刊的地位和水平岌岌可危。有人說“5000種中文期刊中,很大比例是為了讓研究生畢業及教師的職稱晉升發表論文而存在的,其中很多文章完全是信息污染”。盡管危言聳聽,但捫心自問,不無道理。如果任由這種現象發展,會帶來諸多弊端,列舉如下:
1.不利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國家政策措施的落實。
很多國外學術期刊,在閱讀論文全文前需要支付高額的版權費(每篇數十美元),在大學、國有研究所中工作的研究人員,是由單位每年批量支付版權費的。而我國眾多的創新、創業群體、以及廣大中小企業中的工程師們,卻不是那么方便獲取這些論文;即使能夠拿到全文,其中不少人對英文專業論文的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也遠不如使用中文母語時那樣快捷。所以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還是通過中文獲取科技知識。如果我國學者的頂級成果都發表在國外英文刊物上,而國內的中文科技期刊只能刊登一些二流、三流的文章,就很難完成去年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中提出的“發展創業服務、構建創業生態”,“激發創造活力、發展創新型創業”的任務,難以實現創新驅動發展的戰略目標。
2.不利于我國科技文化綜合競爭力的提升。
科技期刊是科學研究成果的載體,是國家自主知識資產的記錄,是科技信息傳播的渠道,是支撐科技創新、促進產業發展、培養科技人才的手段,是一種重要的公共科技服務平臺,也是國家科學文明發展和科技發展水平的重要體現,是民族文化軟實力、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標志。俄羅斯和日本的一些諾貝爾獎獲得者等知名學者的許多重要論文是在本國期刊上發表的。如200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日本學者益川敏英教授在本國科學雜志《理論物理學進展》發表的一篇討論對稱性破缺的文章,到2006年為止是歷史上被引用次數第三的高能物理相關文章,有力地提升了日本科技期刊的國際影響力;再如俄羅斯科學家澤羅斯·阿爾費羅夫因在“信息技術方面的基礎性工作”而獲2000年度諾貝爾物理學獎,他的文章幾乎全部都發表在俄羅斯出版的學術期刊,其中很多用俄語發表。同樣,我國學者屠呦呦50年前在中文期刊上發表的科研成果并沒有阻止她獲得諾貝爾獎的步伐。事實上至今我國學者向美國等西方國家刊物投稿,仍會時常遇到不公正的對待,有時甚至遭到國外個別無良審稿人的知識產權侵害。就在我撰寫這個提案之際,網上又爆出3月4日美國刊物PLOSONE因為英文用詞問題(而不是數據問題或內容問題)撤銷中國學者稿件的新聞!中國只有辦好一批自己的學術期刊,才能真正在國際科技界享有話語權、主導權。
3.不利于我國知識服務產業的發展。
辦好科技期刊會產生顯著的經濟效益。我曾經做過統計估算,我從事的研究領域的一本美國著名科技期刊,對作者收取強制性版面費(MandatoryFee),僅2013年一年、僅此一刊對大陸和港澳地區作者收取版面費就超過138萬美元,或840余萬人民幣。2016年第5期《鳳凰周刊》發文,引用澳大利亞臥龍崗大學研究員喻海良的數據,2015年全世界發表了約17萬篇被SCI收錄且收取強制性版面費的期刊論文,其中中國作者貢獻了20%左右,幾乎所有這些期刊均為國外刊物,版面費基本上都在1200美元以上,因此中國作者至少交納了2.448億人民幣。也有很多國外科技期刊不向作者收取強制性版面費,但其出版機構會轉而向讀者收取閱讀版權費,我國各大學和研究院所每年都在向國外各大出版商和專業學會支付高額版權費用,其總額又是一個令人咋舌的天文數字。顯而易見,沒有自己的優秀學術期刊群,導致我國寶貴的研發經費通過出版業對外大量流失,也難以建設一個自己的無污染、高聲譽、高收益的朝陽服務產業。
有鑒于此,提出以下建議:
[1] 為了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高我國在國際科技界的話語權,扶植我國自己的知識服務產業,國家應盡快出臺相關政策,在國家科技項目申請和驗收、人才項目評估、科技獎勵評審等各個環節提出要求,鼓勵科技人員將原創性成果用中文發表在國內期刊。2016年1月召開的中國計算機學會常務理事會審議通過了該學會學術工委提出的“評獎時將發表母語論文作為剛性要求”的動議,以增強我國科技期刊在國際學術界的地位。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開端,希望中國科協積極加以推廣。
[2] 加大對優秀中文科技期刊的支持力度。為了支持我國科技期刊的發展,我國政府先后推出精品科技期刊項目(中國科協)、中國科技期刊國際影響力提升計劃(六部委)等多種計劃,其中對優秀的國內英文科技期刊平均資助強度為120萬,而對中文期刊的最高資助為每年30萬。這種重英文輕國語的期刊資助政策使得以“立足本土的國際化戰略”為辦刊宗旨的中文期刊雪上加霜,將被迫承受優秀人才流失和優質稿件外流的雙重壓力,這一不正常的現象應盡快得到改變。
更多關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蝕控制、材料科普等等方面的國內外最新動態,我們網站會不斷更新。希望大家一直關注中國腐蝕與防護網http://www.ecorr.org
責任編輯:王元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投稿聯系:編輯部
電話:010-62313558-801
郵箱:ecorr_org@163.com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3558-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