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近年來, 隨著在國家在科研上投入的增加,科研人員在國外學術期刊上的投稿數量也大幅增長。這一方面增加了我國科研與國際的交流,另一方面對我國的學科建設乃至轉化為生產力都有極大的促進。
當一項科研工作取得了進展并且發表在業內頂級期刊上,既是對這個工作的完美總結,也是學界對學術成果的認可,是科研人員無限光榮的事情。然而,如何準備學術論文投向心儀的期刊,是很多青年科研人員所面臨的一個難題。針對這個問題,本文提供幾條建議,以供參考。
一、選擇合適的期刊
當一個科研工作完成后,面對眾多的學術期刊,如何選擇一個合適的目標是科研人員面臨的第一個問題。首先,針對主題,可以在Web of Knowledge去尋找相關的期刊。在進入網站后,在最上一欄有“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當進入之后,便會看到如下的頁面。選擇Categories By Rank后,就可以在其中選擇對應的主題。
以“能源與燃料(energy & fuel)”為例,在選擇后提交,就可以看到相應的期刊:
在這個主題中,相應的期刊已經按照影響因子的高低進行了排序。有的科研人員可能會想,那就按影響因子從高到低依次開始投,如果被拒了就接著投到下一個期刊。如果工作非常出色,去沖刺該領域的頂級期刊當然無可厚非。但是,如果每篇文章都是這樣的投稿方法,不僅浪費大量的審稿時間,而且頻繁拒稿一方面會極大打擊研究者的信心,另一方面也給期刊主編造成很不好的印象。因此,選擇合適的期刊去投稿,并爭取順利發表更為重要。
選擇合適期刊的關鍵在于仔細研讀雜志的范圍(Scope)。以上述“能源與燃料(energy & fuel)”的三個期刊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為例,期刊的Scope如下:
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the publication of important, very high quality, agenda-setting research relating to energy conversion and storage, alternative fuel technologies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For work to be published it must be of significant general interest to our community-spanning readership.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an international, interdisciplinary, English-language forum of original peer-reviewed contributions on materials used in all forms of energy harvesting, conversion and storage. Communications and Full Papers should represent novel research and significant advances in the field of materials science.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 intentionally broad, covering all aspects of the production of materials or the properties or applications of materials related to energy storage and conversion, sustainability or living. The novelty and advance should be focused on either the chemistry used to produce the materials, or on the properties or applications of the materials produced.
雖然在一個分類中,這幾個雜志有著不同的側重點。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的覆蓋面很廣,所有和能源以及環境相關的課題都可以投稿,但是需要能夠引起這個領域的廣泛關注。相比而言,后兩個雜志更加注重的是應用在能源領域的材料,重點落實到材料上。具體來看,兩者又有著差別: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要求表現出創新性研究和材料科學的重大進展,而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A是在材料的制備或者屬性應用上有新意。從而,根據自己工作的重點選擇合適范圍的期刊,能夠快速明確投稿的目標。
此外,在眾多的期刊中廣泛存在兩種文章形式:通訊(communication)和全文(Full Paper),如何進行選擇呢?首先,我們看這兩種形式的定義如下(Energy & Environmental Science):Communications must contain original and highly significant work whose high novelty warrants rapid publication. Full papers are original, unpublished primary research. Extensions of work that has been published previously in short form such as a Communication are usually acceptable. 可以看出,對于通訊而言,需要具有極高的創新性和重要性。而全文可以是通訊內容的延伸,但是需要有詳實深入的研究。從而,如果一項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可以選擇采用通訊的文體,對工作的核心內容進行呈現而獲得更快的發表速度。而如果是一項系統性的工作,更適合采用全文的方式,對整個研究進行全面的陳述。
二、內容上“揚長避短”
在選擇好合適的期刊后,準備寫作無疑是重要的一環。如何在有限的文字中,將研究成果得以最好的展現?這需要做到內容上的“揚長避短”。這兒的揚長避短并非指規避不好的結果(如果刻意隱瞞部分結果是學術不端的行為),而是有選擇性的突出工作的亮點。
以筆者的審稿經驗為例,曾見過有的工作從材料的制備、表征,再到具體應用中測試性能,事無巨細,通篇洋洋灑灑寫了快上萬字。但是讀完,沒能體會到想表達的重點。細致的工作無疑令人敬佩,但是在寫成文章呈現給讀著時,一定要是最想突出的亮點。例如,如果工作是針對原有材料提出了新的合成方法,那么重點就要落實到這個合成方法的優越性上。如果是發現了一個原有材料的新應用,就應該將其性能進行細致的展現而并非強調表征。這樣,不僅在寫作中節省了時間和無謂的筆墨,也容易讓審稿人快速抓住核心內容提出重要的意見。
此外,現在多種期刊都有額外的支持材料(Supporting Information)。合理的利用它,不僅能給審稿人以及讀者呈現詳實的數據,也能使文章變得非常緊湊。以筆者自身經驗為例,在使用催化劑時常常涉及到載量優化的問題,選擇一個合適的載量往往也是下一步測試的重要依據。但是如果將整個優化過程,例如做了哪些載量,每個載量又做了哪些測試等等內容全部寫在文中,會使全文顯得非常臃腫,也沖淡了核心內容。一個很好的方法就是將這部分內容放在支持材料中,在正文中直接給出最優的載量,銜接上后續的測試。如此,當讀者想了解優化過程,可以閱讀支持材料;如果更關心后續的測試結果,則可以直接閱讀正文而節省時間。需要注意的是,支持材料只是對全文的一個額外補充,而不能影響到全文的完整性和可讀性。因此在寫作中,需要對數據的重要性進行劃分而合理的處理正文和支持材料。
三、注意語言和細節
當對內容進行合理的規劃后,就要開始著筆寫作了。英文的寫作往往另一些剛從事科研的人員感到恐懼,擔心表達不清,或者是表述不地道。筆者的個人經驗是,文筆有個人的特色無可厚非,但是首先要注意語法的正確。不要出現大量的語法或者表述錯誤,這樣既影響內容的表達,也會引起審稿人的反感。其次,科技論文語言的核心是內在的邏輯。有的文章使用各種復雜的句式,高級炫目的詞匯,但是讀著不知所云;有的文章句子樸實無華,也沒有復雜的詞匯,但是清晰明了,讓人如同行云流水一般快速理解工作的亮點。其中的關鍵是,文章的每句話里,句子與句子之間,都需要通過嚴密的邏輯相互連接。例如文章的第一章向讀者介紹工作的意義,就需要從背景開始,闡述為什么要有這項研究,前人做了哪些重要的工作,存在什么樣的問題,而在本工作中又是怎么解決的,環環相扣。如果僅僅是簡單羅列文獻,往往令人讀完不知所云,就更難以抓住這項工作的意義所在了。提高對邏輯的把握,一個很好的方法是閱讀該領域的精品文章,學習優秀研究者的思維邏輯。同時,學習他們的句式、詞組的使用方法。日積月累,會對自己的寫作提高發揮重要的作用。
在英文的寫作中,還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慎重使用某些詞。第一類,是褒義、尤其是最高級的詞匯,如“highest performance”, “remarkably improved”。強調自己的工作重要成果無可厚非,但是需要注意一個度。科學研究是一個不斷向前發展的過程,與前人的工作相比有了極大的提高,無疑是工作需要強調的亮點。但是,俗話說“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比較的對象是否完整?是否包括了論文、專利、科學報告等不同資料中的所有數據?對比的基礎是否相同?在做比較時,這些問題都是需要仔細思考后再落筆的。如果一味的強調“最高”、“最好”,但是卻疏漏了某些結果,往往會引起審稿人的不滿而影響文章的評審結果。第二類,是可能性的詞匯例如“perhaps”、“suggest”。科學論文需要有很強的嚴謹性,對于解釋某些實驗現象,采用這些推測性的詞語是很必要的。但是,前提是需要有這些“認知”:可以是源于前人的工作,可以是源自自己的實驗結果,但都需要能夠令人信服。第三類,則是與之相反的絕對性詞匯如“must”。同理,嚴謹的科學論文需要有理有據,這樣才會被讀者所接受。
最后一點是關于成文后的細節。首先關于文章的排版,不同的期刊通常會提供模板,可以按照要求進行排版,利于閱讀和審稿。對于模板使用不習慣,通常采用簡單的排版(如雙倍行距,12號字體)也會被接收,但是需要注意閱讀具體的要求:例如圖表是放在文中還是最后,是否還需要單獨準備圖片文件等。其次是參考文獻的格式,通常在期刊的主頁上會有明確的要求,給出格式的示例。合理的采用文獻管理軟件(添加軟件用法的宣傳?)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做好這些細節反映出了作者對待稿件的態度,利于稿件順利通過技術審核進入審稿環節。
以上是關于學術論文準備的幾點建議,包括對期刊的選擇,內容的分配以及寫作中的一些注意事項,希望能對科研人員提供參考。祝大家可以寫作順利,在心儀的期刊發表自己的成果!
更多關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蝕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國內外最新動態,我們網站會不斷更新。希望大家一直關注中國腐蝕與防護網http://www.ecorr.org
責任編輯:劉洋
投稿聯系:編輯部
電話:010-62313558-806
郵箱:fsfhzy666@163.com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