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油氣開發、輸送及處理流程的設備設施內部狀態的特殊性,油氣水的物化性質會隨環境條件的變化而變化。因此,對于腐蝕參數的檢測,最可靠的方法是在操作條件下進行,即原位測試。但是因技術或成本等限制,通常是從操作環境中收集樣品在現場或實驗室再檢測,即離線檢測。
(1)采樣點; (2)采樣程序; (3)環境變化,如流量、壓力、溫度、體積等; (4)運輸過程中的條件; (5)實驗室能力; (6)采樣和實驗室檢測之間的滯后時間。 準確的檢測數據取決于有效取樣點選擇。理想情況下應從多個位置收集樣本,獲取系統內的腐蝕數據趨勢。目前條件和空間限制,現場大都只有設有一個采樣點。 因此,在檢測前或數據分析前,應明確采樣點信息、采樣點與設施腐蝕的相關性。 樣品采集過程通常被認為是離線檢測中的主要偏差來源。規范的采樣程序應做好如下兩點: (1)在固定時間內收集多個樣品,以相同條件下的多組數據能更好地代表系統內的狀況; (2)最大可能防止樣品接觸大氣。這是采樣工作中最重要的任務,同時也是最費時費力最昂貴的操作。 環境變化,會造成樣品某些屬性發生不同速度和程度的變化。如氧氣進入(厭氧環境變成好氧環境)、化學物質氧化、溶解酸性氣體釋放,以及因壓力、溫度和體積的變化導致溶解的固體析出等。 上述變化,有些是可控的,有些則不能。因此,在使用數據確定腐蝕條件時,應充分考慮運輸造成的樣品性能變化的影響,便于后續誤差計算。 實驗室的能力包括設備的精密、人員的專業性,實驗方法的合理選擇、實驗流程的標準化(如樣品制備、重復樣品測定、消除干擾能力、校準值和測試值間的線性關系等),及在測試數據有效性的基礎上進行結果計算等。此外,還會包括實驗室與采樣點之間的時間與空間距離。 實驗結果的信服度,需要明確:實驗室不僅證明開展了“最佳實踐”,還需證明他們實施了“最佳實踐”。 原則上來講,油氣行業腐蝕參數的離線檢測,都應采樣后立即開展檢測。由于條件限制,必須將樣品轉運至實驗室。因此,需要預先制定樣品從運輸容器到檢測容器的程序,使得樣品得到妥善保存直到檢測。此外,采樣到檢測的時間應盡可能縮短。 1)使用已知成分的樣品校準設備; 2)比較之前相同成分的樣品數據; 3)使用2-5個相同樣品進行多次檢測; 4)使用平均數或中位數等方法分析數據等。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