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科學技術發展,人們在傳統材料的基礎上,根據現代科技的研究成果,開發出新材料。
新材料按組分為金屬材料、無機非金屬材料(如陶瓷、砷化鎵半導體等)、有機高分子材料、先進復合材料四大類。
按材料性能分為結構材料和功能材料。結構材料主要是利用材料的力學和理化性能,以滿足高強度、高剛度、高硬度、耐高溫、耐磨、耐蝕、抗輻照等性能要求;功能材料主要是利用材料具有的電、磁、聲、光熱等效應,以實現某種功能,如半導體材料、磁性材料、光敏材料、熱敏材料、隱身材料和制造原子彈、氫彈的核材料等。新材料在國防建設上作用重大。例如,超純硅、砷化鎵研制成功,導致大規模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的誕生,使計算機運算速度從每秒幾十萬次提高到每秒百億次以上;航空發動機材料的工作溫度每提高100℃,推力可增大24%;隱身材料能吸收電磁波或降低武器裝備的紅外輻射,使敵方探測系統難以發現等等。
新材料作為高新技術的基礎和先導,應用范圍極其廣泛,它同信息技術、生物技術一起成為二十一世紀最重要和最具發展潛力的領域。同傳統材料一樣,新材料可以從結構組成、功能和應用領域等多種不同角度對其進行分類,不同的分類之間相互交叉和嵌套,一般按應用領域和當今的研究熱點把新材料分為以下的主要領域:電子信息材料、新能源材料、納米材料、先進復合材料、先進陶瓷材料、生態環境材料、新型功能材料(含高溫超導材料、磁性材料、金剛石薄膜、功能高分子材料等)、生物醫用材料、高性能結構材料、智能材料、新型建筑及化工新材料等。
21世紀科技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是新材料的研制和應用, 新材料技術被稱為“發明之母”和“產業糧食”。新材料的研究是人類對物質性質認識和應用向更深層次的進軍。
空間分辨腐蝕電化學研究方法進展
金屬 / 溶液界面不均一性對金屬腐蝕電極行為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有時甚至可起決定性的作用。傳統電化學方法均是以整個電極為研究對象,以電信號為激勵和檢測手段,通過解釋而獲得有關腐蝕電極過程間接、統計和面積平均的研究信息。
石墨烯在腐蝕領域應用研究概況
石墨烯是碳原子緊密堆積成單層二維蜂窩狀晶格結構的碳質新材料,厚度僅有 0.335nm,具有優異的物理化學特性。石墨烯具有面內 3 個互成 120°的σ 鍵,和垂直于平面的 π 電子軌道,因而具有耐腐蝕、高導熱、耐磨和化學穩定性等,不論是在 1500℃高溫條件下,還是在腐蝕或氧化環境中均能保持穩定,有望成為最纖薄的防腐材料和強化傳熱材料。在海水淡化防腐與傳熱方面具有應用潛力。
核廢料存儲材料的長期穩定性與耐久性——最新成果與國內外研究現狀
目前放射性廢物的處理方法,基本上就是進行固化處理和減容處理后進行最終處置。中低放廢物可以進行近地表處置,相對容易技術成熟度也高。高放廢物必須進行深地質處置,形成“固化體 + 廢物儲罐 + 緩沖回填工程屏障 + 圍巖”的多重屏障體系,與生物圈長期安全隔離。因此高放廢物存儲材料的長期穩定性與耐久性至關重要。其中涉及到的主要材料就是固化體、包裝容器與回填材料。
納米尺度的腐蝕研究
金屬及其合金在水溶液環境下的抗腐蝕自我保護通常要歸功于其表面形成的氧化物鈍化膜。一般來說,大多數室溫下形成的氧化物鈍化膜厚度不會超過幾納米,而且表層鈍化膜通常會發生羥基化來有效隔絕基體和外部腐蝕環境。
先進航天航空材料海洋環境耐候性和功能退化研究
我國是一個海洋大國,隨著建設海洋強國國家戰略的提出,航空航天活動日趨集中在海洋大氣領域。新型艦載機、海基導彈等航空航天裝備將長期處于高溫、高濕、高鹽霧、高紫外輻照和強降雨海洋大氣環境中,海南文昌發射場地面設備設施、運載火箭、航天器將受到更為嚴酷的熱帶海洋環境考驗,這導致航空航天材料在腐蝕和老化作用下面臨嚴重的功能退化問題。
國內外戰術導彈外防護涂層技術現狀與發展趨勢
首先介紹了固體火箭在飛行過程中采取的氣動熱防護措施,然后簡要論述了外防護涂層的作用機理及選材研究,并對國內外的涂層研究現狀進行了綜述和對比分析,最后對未來涂層的發展方向進行了展望。
電沉積法制備超疏水涂層的研究進展
超疏水表面是指水滴表面靜態接觸角大于150°、滾動角(滑動角)小于10°的固體表面,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如荷葉、水稻葉、玫瑰花瓣、壁虎腳掌、水黽腿、昆蟲眼、蝴蝶翅膀、甲殼蟲背殼等超疏水表面。
我軍95步槍子彈彈殼為何是墨綠色?防腐蝕,成本低!
稍微老一點的軍迷都知道,中國早期和現在的歐美大部分國家都用黃銅制造子彈彈殼,這種彈殼表面上看起來金光閃亮,高端大氣,充滿"富"感,但近幾年中國95式突擊步槍的子彈卻與眾不同,出現了墨綠色,顯得深沉厚重,充滿殺氣。顛覆常理的創意里面有什么高科技?或者暗藏著什么戰場戰術運用?
新型材料及應用目錄及緒論
新型材料:指那些新近發展或正在發展的、具有優異性能和應用前景的一類材料。
第一章 超導材料
具有在一定的低溫條件下呈現出電阻等于零以及排斥磁力線的性質的材料 。目前已發現有28種元素和幾千種合金和化合物可以成為超導體。
第二章 貯氫合金
貯氫合金是一種新型合金,一定條件下能吸收氫氣和能放出氫氣。循環壽命性能優異,并可被用于大型電池,尤其是電動車輛、混合動力電動車輛、高功率應用等等。
第三章 形狀記憶合金
形狀記憶合金(shape memory alloys,SMA)是通過熱彈性與馬氏體相變及其逆變而具有形狀記憶效應(shape memory effect,SME)的由兩種以上金屬元素所構成的材料。形狀記憶合金是目前形狀記憶材料中形狀記憶性能最好的材料。迄今為止,人們發現具有形狀記憶效應的合金有50多種。 [1] 在航空航天領域內的應用有很多成功的范例。人造衛星上龐大的天線可以用記憶合金制作。發射人造衛星之前,將拋物面天線折疊起來裝進衛星體內,火箭升空把人造衛星送到預定軌道后,只需加溫,折疊的衛星天線因具
第四章 非晶態金屬
所謂“非晶態”,是相對晶態而言,是物質的另一種結構狀態。它不象晶態那樣是原子的有序結構,而是一種長程無序,短程有序的結構。非晶態金屬又稱為“金屬玻璃”或“玻璃態金屬”。
第五章 光學材料
用于光學實驗和光學儀器中的具有一定光學性質和功能的材料的統稱為光學材料。光學材料包括無機和有機化合物,以無機物為主。按照其效能可分為兩大類,即光介質材料和光功能材料。
第六章 功能陶瓷
陶瓷是陶器和瓷器的總稱。陶瓷可分為普通陶瓷(傳統陶瓷)和精細陶瓷。精細陶瓷又稱高性能陶瓷、高技術陶瓷。按其用途可分為工程陶瓷和功能陶瓷兩大類。按化學組成可分為氧化物類和非氧化物類陶瓷
第七章 納米材料
納米(nanometer)是一個長度單位,簡寫nm。當材料的微粒小到納米尺寸時,材料的性能就會發生顯著變化。在納米世界,許多“異想天開”將可能成為現實。納米機器人可注入人體血管進行全身檢查;運用碳納米管制造太空升降機將是人類移民外星球最理想的工具;納米衛星與微型飛船,原子精密度的計算機等,將像雨后春筍般的涌現。
第八章 功能轉換材料
某些物質沿某一方向受到外力作用時,會產生變形,同時其內部產生極化現象,此時在這種材料的兩個表面產生符號相反的電荷,當外力去掉后,它又重新恢復到不帶電的狀態,這種現象被稱為壓電效應。
第九章 新型兵器材料
新型材料總是首先用于軍事裝備。歷 史上任何國家中,沒有哪一項新興材料不首先應用于軍事裝備上的。反過來,戰爭對材料的突破又沒有哪一個社會因素所能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