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科技部官網發布了一則通知《科技部關于批準組建北京分子科學等6個國家研究中心的通知》。通知中表示,國家研究中心是適應大科學時代基礎研究特點的學科交叉型國家科技創新基地,是國家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專家論證意見,經研究,決定批準組建北京分子科學等6個國家研究中心。
第一眼看去,6個國家研究中心中有一個材料國家研究中心——沈陽材料科學國家研究中心。但假如之前有一些了解的人一定知道,中科院金屬研究所不是已經有一個沈陽材料科學國家實驗室?這個是一回事嗎?當然,更大的疑問可能是國家研究中心是什么?且聽我細說。
相比于眾多的國家重點實驗室,我國的國家實驗室還是非常少的。目前公開宣布的國家實驗室(含籌建)的有20家。
但名字掛著個國家實驗室,并不一定在官方角度就獲得認可了。除了最開始建立的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正負電子對撞機國家實驗室、北京串列加速器核物理國家實驗室、蘭州重離子加速器國家實驗室四家國家實驗室,其余的國家實驗室都是試點、籌建狀態,尤其目前最后一批大多未批準立項。材料領域比較熟悉的沈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就是我國第一個研究類國家實驗室試點單位,2001年掛牌運行。
所以,在國家實驗室這個title還是非常謹慎的。
那么,國家研究中心這個title又是什么意思?
從科技部2017年8月發布的《科技部 財政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優化整合方案》的通知》里可以看到一段話,大致可以了解國家研究中心是干什么的。
“根據整合重構后各類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功能定位和建設運行標準,對現有試點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家科技基礎條件平臺、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工程研究中心等國家級基地和平臺進行考核評估,通過撤、并、轉等方式,進行優化整合,符合條件的納入相關基地序列管理。同時,按照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布局要求,遵循”少而精“的原則,擇優擇需部署新建一批高水平國家級基地,嚴格遴選標準,嚴控新建規模。加強與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相互銜接,推動設施建設與國家實驗室等國家科技創新基地發展的緊密結合,強化績效評估,促進開放共享。
(一)科學與工程研究類國家科技創新基地
1:組建國家實驗室。
按照中央關于在重大創新領域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的要求,突出國家意志和目標導向,采取統籌規劃、自上而下為主的決策方式,統籌全國優勢科技資源整合組建,堅持高標準、高水平,體現引領性、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成熟一個,啟動一個。
2:優化調整國家重點實驗室。
在現有試點國家實驗室和已形成優勢學科群基礎上,組建(地名加學科名)國家研究中心,納入國家重點實驗室序列管理。對現有國家重點實驗室進行優化調整和統籌布局,對依托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設的學科國家重點實驗室結合評估進行優化調整,對處于國際上領跑、并跑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加大穩定支持力度,對處于長期跟跑的國家重點實驗室要重新確定研究方向和任務,對多年來無重大創新成果、老化僵化的國家重點實驗室予以調整。在科學前沿、新興、交叉、邊緣等學科以及布局薄弱與空白學科,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和骨干企業,部署建設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統籌推進學科、省部共建、企業、軍民共建和港澳伙伴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建設發展。 ”
從這段話清楚地看到,國家研究中心是將現有試點國家實驗室組建,納入國家重點實驗室序列,所以是比國家實驗室級別低的。
而對比現在發布的名單來看,2000年-2006年建設的6家試點國家實驗室全部變成了國家研究中心。
如此說來,沈陽材料科學國家(聯合)實驗室在試點16年后,成為了國家研究中心,而沒能成為國家實驗室,真是有點可惜了。
那么,國家實驗室和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差距在哪呢?
還是剛剛所說的那份文件,對于國家實驗室和國家重點實驗室各自有一段說明:
“科學與工程研究類國家科技創新基地定位于瞄準國際前沿,聚焦國家戰略目標,圍繞重大科學前沿、重大科技任務和大科學工程,開展戰略性、前沿性、前瞻性、基礎性、綜合性科技創新活動。主要包括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
1.國家實驗室。體現國家意志、實現國家使命、代表國家水平的戰略科技力量,是面向國際科技競爭的創新基礎平臺,是保障國家安全的核心支撐,是突破型、引領型、平臺型一體化的大型綜合性研究基地。
2.國家重點實驗室。面向前沿科學、基礎科學、工程科學等,開展基礎研究、應用基礎研究等,推動學科發展,促進技術進步,發揮原始創新能力的引領帶動作用。”
從這段話來看,國家實驗室就比國家重點實驗室高太多了。描述國家實驗室已經是“國家”、“戰略”、“核心”這些字眼了。
2016年4月,在“展望十三五”系列報告會,科技部部長表示“十三五”期間科技部十分重要的一項任務是組建一批國家實驗室。
如此看來,如此高規格的國家實驗室花落誰家,還真是很期待呢。
更多關于材料、材料腐蝕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國內外最新動態,我們網站會不斷更新。希望大家一直關注中國腐蝕與防護網http://www.ecorr.org
責任編輯:楊揚
投稿聯系:編輯部
電話:010-62313558-806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