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列車關鍵構件服役可靠性是制約高速列車發展的核心因素之一,高速列車關鍵構件材料疲勞壽命預測與性能優化成為當下亟待解決的關鍵問題。然而,材料疲勞性能優化大都停留在依靠“試錯”階段,不僅費時費力,而且難以確保優化效果。盡管歐美等國已經編寫了多種疲勞壽命預測軟件,但是國內仍缺少同類商用軟件。同時,我國高速列車關鍵構件服役安全評價缺少材料疲勞性能預測與優化理論支撐,相關國際標準復雜,評價方法難以在企業快速普及,性能數據及相關參數源于國外材料及工藝條件下獲得,在我國出現“水土不服”的問題。
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張哲峰研究員帶領材料疲勞與斷裂研究團隊經過十余年努力,發展了系列原創疲勞理論模型,為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了關鍵理論支撐。近期,該團隊張鵬研究員、白鑫副研究員與中車長春軌道客車有限公司高速列車系統集成國家工程實驗室合作,針對高速列車轉向架等關鍵構件材料,將這些原創理論模型與傳統理論相結合,聯合開發了“軌道客車常用材料和焊接結構疲勞分析平臺”,近日已順利完成所有軟件調試與驗收工作。該平臺功能與國產高速列車材料及焊接結構開發需求契合,得到中車長客的大力支持和高度認可。
該團隊劉睿博士、王斌博士、張振軍副研究員、龐建超副研究員及張鵬研究員,針對低周疲勞壽命、疲勞強度與疲勞裂紋擴展速率提出了系列疲勞性能預測與優化理論模型,作為解決材料疲勞性能大都依靠“試錯”問題的關鍵理論,被首次集成于疲勞分析軟件中。低周疲勞壽命方面,提出了基于滯回能參數的低周疲勞壽命預測模型,建立起金屬材料低周疲勞壽命與微觀損傷機制之間的聯系,并且根據拉伸靜力韌度與加工硬化速率等重要參數,實現了低周疲勞壽命定量預測;疲勞強度方面,基于大量疲勞強度實驗結果和前人數據,提出了高周疲勞強度預測模型,通過引入合金成分、微觀組織及宏觀缺陷等參量,實現了金屬材料高周疲勞強度定量預測與優化;疲勞裂紋擴展速率方面,通過大量疲勞裂紋擴展實驗與斷裂力學理論分析,在經典Paris公式的基礎上,通過引入強度因子和韌性因子,提出了疲勞裂紋擴展速率預測模型,通過等疲勞裂紋擴展速率線圖解法快速預測和提高疲勞裂紋擴展壽命。此外,該平臺還集成了團隊成員提出的強度與硬度關系、斷裂韌性-強度關系、斷裂韌性尺寸效應模型、等效疲勞壽命方法(EQ)及蒙特卡洛概率疲勞強度方法(MS),為簡化相關性能測試與分析提供了新的理論與方法。這些原創研究成果在Acta Mater.、Phys. Rev. B、J. Mater. Sci. Tech.、Mater. Sci. Eng. A、Int. J. Fatigue等期刊上發表SCI論文10余篇,申請授權專利10余項。該系列研究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51331007)、汽車聯合基金項目(U1664253)、面上項目(51771208、51771205)、國家重點研發計劃(2017YFB0703002)及中科院先導專項項目(XDB22020202)的支持。
在疲勞理論創新的基礎上,該團隊白鑫副研究員集成了國際商用疲勞壽命分析軟件方法,建立基于國產材料與焊接接頭的組織與性能數據庫,解決了國際主流商業疲勞分析軟件與國產材料/焊接接頭疲勞分析方法在平均應力修正、結構應力修正、疲勞強度修正的方法及參數差異問題,并集成了相應的經典修正理論,最終建立了該軟件平臺的構件壽命預測模塊。并且針對我國高速列車設計使用的焊接接頭及母材評價標準涉及較多、使用復雜、學習成本高等問題,在算法上集成了ISO 12107、Eurocode 3、Eurocode 9、BS 7608、BS 7910、DVS 1608、DVS 1612、IIW、prEN 17149、FKM等高速列車焊接接頭及母材常用標準,使設計人員可以直接調用相關標準的程序模塊進行計算,大大簡化了高速列車焊接接頭及母材評價流程,為高速列車關鍵構件可靠性設計提供了便利。
該平臺目前已在中車長春軌道客車有限公司安裝運行,雙方將繼續進行深入和全面合作,針對傳統理論的不足,進一步完善該軟件平臺,使之更好地服務于高速列車關鍵構件的服役性能評價。通過發展,該軟件平臺未來有望進一步向航空、船舶、機械制造等重要領域關鍵構件推廣應用。
軌道客車常用材料和焊接結構疲勞分析平臺主要模塊與特色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