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南鋼與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學、燕山大學等單位共同組建團隊,率先開展川藏鐵路線地區腐蝕環境調研,實現雅礱江大橋、列衣大橋、金沙江大橋和拉林藏木大橋等擬建或在建橋位的腐蝕環境調研及耐候鋼投樣掛片,為南鋼耐候橋梁鋼在川藏鐵路線的推廣應用提前做好布局。
西藏素有“世界屋脊”和“地球第三極”之稱,為開發和利用西藏自然資源,穩定和促進西藏發展,我國已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建設川藏鐵路。經黨中央、國務院批準,同意新建川藏鐵路雅安至林芝段,項目估算總投資約3198億元。
在川藏鐵路眾多橋梁建設中,耐候鋼的使用,一方面免去了施工中的涂裝工序,另一方面節省了在長達百余年的橋梁維修中的涂料更新,極大地保護了環境,防止了水資源尤其是長江源頭的污染,具有極高的經濟效益和無法比擬的社會效益。
拉林鐵路藏木特大橋已建成,為國內第一座使用耐候鋼的免涂裝鐵路大橋,其全部鋼材為南鋼生產的耐候鋼。
為了監控和了解耐候橋梁鋼在川藏鐵路沿線地區的自然環境腐蝕行為,南鋼聯合鐵道科學研究院、北京科技大學、燕山大學從成都出發,沿318國道在川藏鐵路沿線跨越3000多公里,歷時20余天,先后累計投樣800余片,涉及多種掛片鋼種。在川藏線的每個站點配有腐蝕在線監測設備,利用電偶腐蝕原理,每分鐘采集一個電流數據點,捕捉不同金屬材料因腐蝕而產生的電流變化,同步收集溫濕度數據,為后期在腐蝕速率預測方面的研究提供了高通量的大數據。
南鋼大氣腐蝕試驗站
為了能夠實現多種腐蝕環境的鋼材腐蝕性能檢測,2012年,南鋼開始籌建大氣腐蝕試驗站,該試驗站擁有自動氣象站等環境工況監測設備,可監測溫度、濕度、氣壓、風向、風速、總輻射量、紫外輻射量、日照時間、雨量等參數,已納入“國家材料腐蝕與防護科學數據中心”。
目前,南鋼大氣腐蝕試驗站在架試驗的有黑色金屬、有色金屬、金屬/有機涂層、氧化皮等近800片試樣。南鋼還參與了其他國家材料環境試驗站的試驗,包括4個海水腐蝕試驗站、8個大氣試驗站,選擇17個南鋼典型鋼種作為掛片材料,數量超過1600片,涉及耐候鋼、橋梁鋼、風塔鋼、海洋工程用鋼等多個品種。基于腐蝕數據庫中的各類數據,能分析合金成分、生產工藝對鋼材腐蝕性能的影響,指導新鋼種的研制開發,為客戶提供相關腐蝕性能評價數據。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