鎂(Mg)合金由于具有密度低、比強度和剛度高、鑄造性好等優點,在各種工業應用中得到廣泛關注。特別是隨著稀土元素的加入,形成的Mg-RE合金具有更好的固溶強化和/或穩定的第二相強化,從而使其在室溫和高溫下的力學性能都優于傳統鎂合金。鑄態Mg-RE合金一般由極粗晶(CG)基體和形成粗晶的共晶化合物組成,微裂紋/孔洞仍然容易在第二相與CG基體之間的界面處形核,從而降低其力學性能。因此,Mg-RE合金的力學性能通常采用晶粒細化方法來改善。然而,由于位錯活性被嚴重抑制,強化的均勻納米晶金屬伴隨著塑性的下降。近年來發展了多種表面劇烈塑性變形(SSPD)技術,如表面機械磨損處理(SMAT)、表面機械磨削處理(SMGT)等,以構建獨特的結構異質梯度納米結構,梯度納米結構的應變分配和應力轉移導致了額外的整體應變硬化,從而實現了強度-塑性優越組合。雖然已將SSPD應用于鎂合金用于增強綜合性能,但是有關稀土原子在Mg基體中的再溶解信息較少,SSPD對Mg-RE合金的強化機理尚不明確。
來自香港理工大學楊許生和石三強、哈爾濱工業大學鄭明毅等人采用SMAT技術成功地在WE43合金上制備了梯度納米結構層。經SMAT處理的WE43合金的抗拉強度約為435 MPa,伸長率約為11%。估算了由晶界、高位錯密度和過飽和固溶體引起的硬化效應,探討了SMAT加工WE43合金沿深度方向的整體塑性強化機制。相關論文以題為“Combining gradient structure and supersaturated solid solution to achieve superior mechanical properties in WE43 magnesium alloy”發表在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jmst.2021.04.074
本研究中合金成分為:Mg-4.20Y-2.30Nd-1.44Gd-0.53Zr(WE43)。合金在450℃、40擠壓比、速度0.1 mm/s的條件下熱擠壓,得到1.5mm厚的擠壓板。對WE43合金板材進行SMAT,采用直徑3mm不銹鋼球,在室溫下以20kHz的頻率下進行10min機械磨損,每處理1min后停止30s,防止試樣溫度大幅度上升。
研究發現梯度納米結構WE43合金組織變化過程為:大量位錯堆積或位錯壁首先在原始粗晶、帶有小角度晶界(LAGBs)的超細亞晶內部產生,最后通過位錯堆積和排列形成帶有大角度晶界(HAGBs)的納米晶結構。細化過程還伴隨著織構弱化效應,在表層形成了平均粒徑約為40 nm的近隨機取向納米顆粒。第二相不可避免地被剪切并完全溶解在α-Mg基體中,在細化梯度層中形成過飽和固溶體納米結構。
圖1 擠壓態WE43合金的組織分析
圖2 經SMAT處理后的WE43板材在表面以下120μm深度的微觀結構
圖3 經SMAT處理后的WE43板材在表面以下90μm深度的微觀結構
圖4 經SMAT處理后的WE43板材在表面以下60μm深度的微觀結構
圖5 經SMAT處理后的WE43板材在(a, b)距表面深度30μm和(c, d)表面的微觀結構
經SMAT處理后,WE43合金的顯微硬度沿深度方向逐漸增大,在表層達到最大值約117.5 HV。與原始擠壓態相比,SMAT加工的WE43合金具有顯著的非均相梯度納米結構應變硬化效應,其綜合力學性能得到了提高,極限抗拉強度為435 MPa,伸長率為11.0%。梯度納米結構WE43合金的拉伸斷口沿深度方向隨晶粒尺寸的變化呈現出多尺度韌窩,具有較高的強塑性協同作用。
圖6 (a) WE43在SMAT過程中的動態再結晶(DRX)過程示意圖;(b) SMAT產生的梯度結構
本文采用SMAT技術在室溫下成功制備了梯度納米結構WE43合金。詳細討論了細化過程中的微觀組織演變和相應的強化機制。在現有的SMAT加工的WE43合金中,這些協同硬化效應使得SMAT加工的鎂合金和其他SSPD加工的合金具有非凡的力學性能。這項工作有助于全面了解梯度納米結構Mg-RE合金的組織演變和力學強化行為。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