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選擇性激光熔化 (SLM) 合金的機械性能歸因于它們獨特的微觀結構,這是從液態快速冷卻產生的。然而,對于大多數 SLM 合金,如 Ti 基、Ni 基和 Co-Ni 基合金,顯微組織粗化和各向異性,對機械性能不利。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再結晶退火通常用于細化微觀結構,弱化織構,從而提高機械性能。本研究采用準原位電子背散射衍射(EBSD)分析了SLM CP-Ti在800°C和700°C退火過程中AGG的潛在形成機制,以及探索避免 AGG 的可能方法。適當控制 700 °C 的退火時間可以減輕 AGG 以獲得具有弱織構的細等軸晶粒,從而提高拉伸性能 SLM CP-Ti,基于此南洋理工大學科研人員以題“Avoiding abnormal grain growth when annealing selective laser melted pure titanium by promoting nucleation”發表在國際知名期刊Scripta materialia上。
論文鏈接:https://doi.org/10.1016/j.scriptamat.2021.114377
在這項研究中,選擇性激光熔化(SLM) 商業純鈦 (CP-Ti) 的再結晶過程隨后是在 800 °C 和 700 °C下的準原位電子背散射衍射(EBSD) 方法。異常晶粒生長(AGG) 最初出現在 800 °C 退火開始時,主要由應變誘導邊界遷移 (SIBM) 引起。然而,在700°C退火開始時,由于更多的再結晶形核形成了許多小的等軸晶粒,隨后由于二次再結晶而形成AGG。基于這些發現,適當控制 700 °C 的退火時間可以減輕 AGG 以獲得具有弱織構的細等軸晶粒,從而提高拉伸性能 SLM CP-Ti。
圖1。竣工樣品(a-d):EBSD反極圖(IPF)圖(a),帶對比度(BC)圖(b),幾何必要位錯(GND)密度圖(c),由ATEX軟件計算基于[30]中描述的方法和XRD圖譜(d);在不同溫度下退火 2 小時 (e-i) 的樣品的 IPF 圖;在 700 °C (j) 和 800 °C (k) 下退火 12 分鐘的樣品的 IPF 圖及其相應的晶粒尺寸分布 (l);{0001} PF(泥漿)貼圖包含在所有 IPF 貼圖中
圖 1 (e-i) 顯示了在不同溫度下退火兩小時的樣品的 IPF 圖。在 600 °C 下退火的微觀結構幾乎保持不變,而在700-850 °C 下退火的微觀結構中觀察到AGG。特別是,在 800 °C 時平均再結晶晶粒尺寸為 58.6 m(圖 1 k)和 700 °C 時平均再結晶晶粒尺寸為 26.7 m(圖 1)的顯微組織j) 在退火的前 12 分鐘內彼此明顯不同。前者具有AGG,后者主要含有細小的再結晶晶粒,意味著AGG僅在后期退火時發生。此外,前者和后者的樣品中分別有 289 個和 1181 個再結晶晶粒(圖1l),這意味著后者的樣品中發生了更多的形核。{0001} PF 圖顯示,在 700-850 °C 下退火 2 小時會強化織構,而在 700 °C 下退火 12 分鐘會削弱織構。
圖2。順序EBSD IPF映射和它們相應的{0001} PF(泥)在800℃退火的0的持續時間的(a),圖5(b),圖3(c),5(d),圖6之后的同一區域的映射( e)、7 (f)、10 (g)、30 (h) 和 100 (i) min,其中突出顯示了再結晶晶粒。
圖 2顯示了在 800 °C 下退火不同時間后再結晶晶粒的 IPF 圖。在退火的第一個 5 分鐘后,AGG出現在補丁中。隨著進一步退火(圖 2(c-e)),小的再結晶晶粒不斷出現,一些快速生長,導致 AGG。此外,再結晶晶粒具有鋸齒狀晶界(GBs) 和高達 16 泥的強化紋理。然而,在后面的退火過程中,會形成光滑的 GB 并且紋理減弱到大約 8 泥。
圖3。順序EBSD IPF 子集圖 (a-g) 顯示了在 800 °C 下退火不同時間的AGG的起源和演變(晶粒編號以便于跟蹤);SIBMGrain 1 的連續 KAM 映射 (h-j);序列 IPF 圖 (k-n) 顯示 SIBM Grain G 在多個方向上的增長;線 L1-L4 在 (m) 中的迷失方向分布 (o);退火 10、30 和 100 分鐘后的晶粒 G 的晶粒參考取向偏差 (GROD) 圖 (p-r),這是由像素相對于同一晶粒中的平均取向的錯誤取向角生成的。
圖 4。順序EBSD IPF映射為組織演變同一樣品中的兩個區域(A1-F1和a2-F2)的在700℃下退火10分鐘(a1和a2),15分鐘(b1和b2),25分鐘后( c1 和 c2)、30 分鐘(d1 和 d2)、60 分鐘(e1 和 e2)和 100 分鐘(f1 和 f2);(a1)中區域的BC圖(g)疊加的KAM圖;SIBM 顆粒的 IPF 映射(h) 和 KAM 映射 (i)
圖 5。竣工樣品(A)、樣品(B)在800℃退火2小時,樣品(C)在700℃退火12分鐘的單軸拉伸工程應變-應力曲線(a);對于三個樣品,分別為:拉伸測試橫截面的事后EBSD BC 圖(b、e 和 h)、IPF 圖(c、f 和 i)和 KAM 圖(d、g 和 j)樣品,以及斷裂表面(k、l 和 m)的 SEM 圖像。
總之,AGG的形成主要歸因于 SIBM 和 SLM CP-Ti 分別在 800 °C 和 700 °C 退火過程中的二次再結晶。適當控制700°C的退火時間可以防止AGG,并可以產生具有弱織構的細小等軸晶粒,從而提高機械性能。這些結果強調了 SIBM 的重要作用,與 PR 在 SLM 合金的再結晶中占主導地位的觀點形成對比 ,并提供了一條避免 AGG 的新途徑,從而獲得更高性能的材料。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