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基隔熱材料因具有耐高溫、高強和低導熱率,在高溫隔熱領域被廣泛關注并得到應用。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兩類是陶瓷基隔熱瓦和陶瓷氣凝膠隔熱材料。然而,陶瓷基隔熱材料在極端環境下的熱穩定性較差,在超高溫環境下(2000℃以上)容易軟化和內部孔隙結構坍塌,難以起到耐高溫抗沖刷的作用。這嚴重限制了其在航天、航空等領域的應用。因此,要求材料具有優異隔熱性能的同時還需賦予其耐超高溫性是極具挑戰性的。
近日,中南大學粉末冶金國家重點實驗室的孫威教授和熊翔教授團隊報道了一種基于高熔點堿性金屬氧化物和磷酸鹽溶液酸堿反應形成的(AlCrMg)x(PO4)y/MgO復合材料(AMPC),在2400℃氧乙炔火焰下具有較好的抗燒蝕性能和隔熱性能。首先合成了一種含Al和Cr的雙元金屬磷酸鹽溶液,然后通過與堿金屬氧化物MgO反應得到APMC,系統研究了APMC的熱穩定性、熱物性、力學性能、隔熱性能和2400℃氧乙炔焰下的抗燒蝕及隔熱性能,總結了燒蝕、隔熱機制。
該工作以“ (AlCrMg)x(PO4)y/MgO composite: A new thermal protection and insulation material up to 2400 °C ”為題發表在復合材料領域頂級期刊《Composites Part B: Engineering》上。論文的第一作者為中南大學粉末冶金研究院博士生湛紫章,通訊作者為孫威教授,熊翔教授、張紅波教授和文青波教授為共同作者。
論文鏈接:
https://doi.org/10.1016/j.compositesb.2022.110198
圖1 樣品的宏觀形貌、XRD圖譜及SEM圖像
圖2 抗壓強度、TG-DSC曲線、熱物性能及大尺寸異形樣品宏觀圖像
圖3 燒蝕后樣品宏觀圖像、XRD及燒蝕中心區輪廓圖
圖4 燒蝕后SEM圖像
圖5 燒蝕溫度曲線圖和燒蝕中心區CT圖
綜上所述,作者通過鋁鉻磷酸鹽與氧化鎂的可控組裝,成功制備了高溫下可陶瓷化且自發梯度多孔的APMC。材料表現出一系列優異的性能,包括優異的熱穩定性(包括抗燒蝕性能)、低導熱性、高機械強度、低密度、優異的隔熱性能和大規模制備能力。值得注意的是,本文制備的磷酸基隔熱材料可以抵抗近2400℃的超高溫氧乙炔焰燒蝕。優異的熱穩定性和結構穩定性可以歸因于APMC特定的成分設計,不僅克服了低熔點磷酸鹽相在中低溫下熔融分解的問題,還可以促使材料的組分之間在高溫下更容易形成耐高溫陶瓷相。這使APMC與其他傳統耐高溫隔熱材料相比在極端環境中的表現出更為優異的抗燒蝕性能和隔熱性能。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8181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6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