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裝備長期服役過程中必然存在腐蝕等多因素耦合損傷和失效問題。然而,深海極端環境復雜多變,實驗室模擬研究難以全面掌握深海材料損傷失效演變規律,原位損傷失效監測對深入揭示機理、精確預測壽命、提供選材用材依據非常關鍵,深海原位動態材料損傷監測是該領域的熱點和難點。
近期,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海洋關鍵材料重點實驗室王立平研究員和毛飛雄研究員帶領的研究小組自主研發了6000米級深海原位腐蝕損傷監測實驗艙,并與中國科學院深??茖W與工程研究所深海探測團隊緊密合作,搭載深淵原位科學實驗站完成菲律賓海公海深海腐蝕監測實驗。
本次深海腐蝕損傷試驗在菲律賓海5560米(最深7730米)海底持續工作51天,共搭載16個腐蝕數據采集通道及200余片腐蝕掛板,獲取不銹鋼、銅合金、鋁合金、鎳合金、鈦合金、碳鋼、深海重防腐涂層、防污涂層、自修復涂層及深海犧牲陽極等10余類工程材料的腐蝕損傷試驗數據13萬余條。
圖1 部分工程材料實時監測數據
圖2 6000米級深海原位腐蝕損傷監測實驗艙
下一步,研究小組將對材料實海腐蝕損傷數據進行深入分析和挖掘,并持續開展跨海域、全海深、長周期原位腐蝕損傷試驗研究,為我國深海裝備關鍵材料多因素、強耦合損傷與防護提供更系統的數據支撐。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8922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7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