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B族鈦(Ti)、鋯(Zr)、鉿(Hf)金屬具有相同的價電子結構,在晶體結構、相變機制上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通常它們在室溫下為密排六方結構(Hexagonal Close-packed HCP),升溫過程中發生同素異構轉變,形成體心立方(Body-centered cubic,BCC)結構晶體。然而,近些年IVB族金屬及其合金中不斷出現的面心立方結構(Face-centered cubic, FCC)晶體的研究報道,徹底顛覆了對于其相變的固有認知。作為IVB族元素中的一種全新物相,FCC相一經報道就引起了相關人員的關注和跟蹤研究,其中FCC相的形成機制一直都是爭論的焦點。科研人員基于FCC相與基體的晶體幾何差異提出,柏氏矢量為的Shockley不全位錯在基體的每隔一層的{0001}基面上滑移,HCP→FCC相變就會發生。但是由于缺少不全位錯滑移的直觀證據,上述相變機制對于FCC相變過程的解釋仍然未被廣泛認可。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