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冰降低玻璃能見度,改變風力葉片翼形結構,增加電線電纜負重,影響路況,引起飛機失事等,冰層覆蓋在設備設施表面會產生許多負面作用,產生安全隱患,甚至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 近年來,受荷葉效應啟發,學者們利用仿生技術制備了一系列超疏水材料,由于其獨特的微納米結構和低表面能化學性質,可有效延遲結冰并促進冰層脫附,在防冰領域具有巨大潛力,但使用壽命短嚴重限制了其實際應用。這主要是由于超疏水涂層精細的微納米結構易被機械外力損傷,同時低表面能組分之間的不兼容又會惡化涂層的機械性能。 針對上述問題,東南大學張友法教授團隊與香港理工大學王鉆開教授合作,采用有機硅交聯活性納米顆粒和超疏水納米顆粒,賦予防冰涂層致密微結構,并耦合高機械強度和柔韌性,從而獲得長效防冰性能(圖1)。相關成果 “Framework bridging-induced densified icephobic coatings coupling high mechanical strength and flexibility”發表于《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文章第一作者為揚州大學講師顧萬誠(原東南大學博士生)。
上述有機硅涂層具有優異耐損傷性。由于涂層表面、內部和底部均具達到超疏水效果,擁有自相似性(圖2a),因此涂層在經受700次Taber磨損后依然具有拒水能力(圖2b)。 此外,除了機械磨損,涂層還可以承受超過200次反復折損(圖2c)。更重要的是,涂層即使經過機械損傷后,仍展現出極低的粘附力,甚至由于結構更加平整,使涂層粘附力進一步降低(圖2d-f)。 圖2. 有機硅涂層的耐損傷性
對于有機硅涂層的防冰性能,首先,在承受較已報道的涂層7-75倍的磨損以后,涂層仍顯示極低的冰層粘附力(圖3a),并總結了防冰所需的化學性質和微結構要求(圖3b);其次,即使涂層受損失效,也可通過短暫的加熱或室溫放置實現自修復,從而進一步提高涂層的長效防冰性(圖3c);第三,涂層可承受水流沖擊這類機械沖擊,為在雨天服役奠定了基礎(圖3d);第四,除了機械損傷,涂層還可以承受凍融循環、結冰-除冰循環、戶外暴露、化學侵蝕和熱沖擊等環境外力作用,顯示出優異的環境穩定性(圖3e-f)。
總 結
這項研究解決了超疏水涂層用于防冰領域時耐久性不足的問題,為超疏水涂層的實際應用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技術支持。 資助基金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2071076) 參考文獻: Wancheng Gu et al. Framework bridging-induced densified icephobic coatings coupling high mechanical strength and flexibility.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504, 158776 (2025). 論文鏈接 https://doi.org/10.1016/j.cej.2024.158776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