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蝕和封護是青銅文物保護處理的重要環節,長期以來,青銅文物緩蝕、封護材料研發工作聚焦于提升緩蝕、封護材料的長期防護性能,卻往往忽略了其可逆性問題,這導致很多具有優異性能的緩蝕、封護新材料在文物保護具體實踐中難以落地使用。需要注意的是,盡管緩蝕、封護材料的使用可有效延緩青銅文物腐蝕劣化,但卻也不可避免地會向器物本體引入外來物質,對器物中蘊含的考古信息造成干擾。由此,尋找最小干預原則和最佳保護效果之間的平衡是文物保護研究需要關注的重點問題。 針對上述問題,中國科學院大學研究團隊基于青銅文物光致腐蝕機理相關前期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種基于光致鈍化機制的青銅文物腐蝕防護新策略,可通過紫外光照射促進青銅表面銹層中致密SnO2鈍化膜的形成,從而顯著抑制青銅基體腐蝕?;诠庵骡g化機制對帶銹青銅樣品進行緩蝕處理的緩蝕效率可達93%,與常見青銅文物有機緩蝕劑效果相當。值得注意的是,該過程僅需光照等參與,形成SnO2鈍化膜所需的Sn元素來源于器物本體,不會向器物本體引入外來物質,且鈍化膜厚度僅為幾十納米,對銹層成分無明顯影響,最大程度滿足了文物保護的最小干預原則??偠灾@項研究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青銅文物保護工作中最優保護效果和最小干預原則不可兼得的矛盾問題,為青銅文物腐蝕防護技術的研發提供了新思路。相關研究成果,近期以Photo-induced passivation: A new corrosion mitigation strategy for bronze artefacts為題發表于材料腐蝕領域國際頂級學術期刊Corrosion Science。 圖1 不同錫含量鑄態Cu-Sn-Pb合金在避光及紫外光照射下的極化電阻變化規律 (a) Cu5Sn, (b) Cu10Sn, (c) Cu15Sn, (d) Cu20Sn 圖2 低錫青銅光致腐蝕機理示意圖 圖3 高錫青銅光致腐蝕機理示意圖 圖4 光致鈍化處理對帶銹青銅樣品的緩蝕效果 來源: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 原文鏈接: https://authors.elsevier.com/a/1jf23,Fwi-ST9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