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合反應是高分子合成工業的基石。常州大學楊宏軍和華南理工大學張廣照教授于2012年發現乙烯基單體和環狀單體的陰離子雜化共聚反應 (Macromolecules 2012, 45, 3312),該反應融合了乙烯基加聚和開環聚合的機理,為雜鏈高分子尤其是生物降解高分子的合成提供了新路徑。
(Macromolecules 2012, 45, 3312)
2023年,他們又發現了一種新的陰離子雜化共聚反應:單質硫與乙烯基單體的雜化共聚反應。其機理是逐步加成和開環聚合的雜化。單質硫是石油煉制最大的副產品之一,年產量超7000萬噸。過剩的單質硫已造成嚴重的環境問題和安全隱患,其開發和利用一直是重要課題。本反應為單質硫的高價值利用提供了新路線(J. Am. Chem. Soc. 2023, 145, 14539; Angew. Chem. Int. Ed. 2025, 64, e202414244.)。
近日,他們報道了一種單質硫與異氰酸酯的成環聚合反應。該反應的機理與前兩種反應均不同,其單體之間的連接是通過兩種單體的成環實現,是一種新型雜化共聚反應。異氰酸酯是制備熱塑性彈性體、粘合劑、涂料等的主要原料,也是最常見的聚合單體之一。但異氰酸酯與單質硫的聚合反應則是首次報道。
作者發現,單質硫與單官能團異氰酸酯在少量有機堿(0.5% mol/mol)催化下室溫即可反應生成異氰酸酯三聚體(Trimer)和環狀噻唑烷酮(TDZD)。其中,兩種反應單體的配比決定了產物的比例。當單質硫與異氰酸酯的摩爾比達到1:2時,產物幾乎全部是噻唑烷酮。當使用雙官能度異氰酸酯時,單質硫與之反應可生成聚合物。通過改變單質硫的含量,可得到線形、支化、交聯等不同拓撲結構的含硫聚合物。
所得聚合物具有優異的力學性能和熱穩定性,有可能發展成為一種高性能高分子材料。特別是其預聚物對各種基底都表現出很強的粘合力(包括通常粘合劑難以粘結的材料)。例如:預聚物對PETG和Teflon的水下粘合強度高達26.3 MPa和2.3 MPa,為目前已有報道中的最高值。
該工作從聚合反應源頭創新,豐富了高分子合成方法,對單質硫的高價值利用和高性能聚合物材料的制備有重要意義,相關工作以題目:Cyclization Polymerization of Elemental Sulfur and Diisocyanate: New Polymerization Toward High-Performance Polymer在線發表于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