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直到現在,鐵基超導體中最高的臨界溫度都是在FeSe單層材料中實現的。相比于塊體FeSe超導臨界溫度只有8K,FeSe單層材料的超導臨界溫度要高得多,在鈦酸鍶襯底上制備得到的FeSe單層薄膜超導臨界溫度超過50K。該類材料和其它FeSe基材料比如AxFe2-ySe2和(Li,Fe)OHFeSe為何具有相對高得多的超導性能,仍然沒有一個準確的機理可以解釋,也是鐵基超導體領域一個研究的熱點。所有具有高臨界轉變溫度的FeSe基材料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在其布里淵區的中心空穴包的缺失。費米面拓撲對FeSe基材料超導性能的重要性,已經被在FeSe薄膜表面摻入電子載流子、在晶體中摻入鉀、在塊狀材料中用離子液體作為柵介質等實驗證明了。對于這一點,很自然就會問,單層的FeSe/STO材料電子摻雜能到什么樣的程度,在高電子摻雜的FeSe基材料,超導性能是如何與費米面學聯系起來的。
【成果簡介】
近日,來自中國科學院物理所的孫煜杰和丁洪(共同通訊)對電子摻雜FeSe單層材料具有增強超導性能進行了深入研究,揭示了其與Lifshitz轉變的關系。
研究人員用角分辨光電子能譜等測試方法進行表征,開始用的FeSe/STO單層材料樣品,之前已經在350℃退火20小時,這過程將相對較高的電子濃度轉移到了樣品中,而且其已經被材料具有大電子費米面包證明。之后,研究人員將K原子原位摻雜到樣品表面,從而實現更高的摻雜水平。實驗結果表明,伴隨這著第二Lifshitz轉變,材料的超導臨界溫度會出現15K的快速提升,第二Lifshitz轉變是被布里淵區中心出現的電子包證明的,由K原子原位摻雜引起。他們的工作還表明在增強FeSe材料超導性能方面配對交互作用是軌道依賴的。
研究人員的工作為更好地理解FeSe基單層材料具有增強的超導性能打下基礎,推動了FeSe基材料相關機理的研究。
【圖文導讀】
圖1 鉀覆蓋的1UC FeSe/STO費米面演變過程
(a)20K溫度下原始樣品費米面密度示意圖,并且通過一個關于EF的20meV能量窗進行整合。簡并的電子包占據了整個布里淵區大約8.2%面積,根據盧京格爾定理,材料的電子濃度為每個晶胞0.164個電子。
(b-d)與a類似,但是樣品經過了K連續覆蓋。平板右邊的底部的百分比顯示的是1-Fe布里淵區M周圍費米面電子的面積。M處電子包大小經過連續的K沉積緩慢飽和(~10.4%, ~10.6% 和~10.7%分別代表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連續的沉積),但是光譜在沉積過程中寬化,這是因為沉積過程中讓表面無序度增加。
(e)沿高對稱剪切方向動量分布曲線,該方向顯示在插圖中在K涂層之上,紅線是使用多個洛倫茲函數擬合實驗數據的結果。
(f)a-d圖中費米面對比。
圖2 電子能帶結構
(a,b)14K溫度下,Γ和M附近,沿著圖1e插圖所示方向的鉀涂層角分辨光電子能譜強度演變圖。紅色的虛線形狀為拋物線,指代為分散的能帶。
(c)剪切方向與a一致的強度圖,只是測試溫度是在70K。圖像被費米-狄拉克分布函數分隔開,利用解析函數來讓EF以上的狀態可視化。
(e)被鉀覆蓋的樣品在Γ附近的強度圖,其被He II而不是 He Iα記錄,該樣品被標記為2。
(d)Γ處EDCs的對比,被He II和 He Iα波束記錄。
(f)對Fe 3d, Se 4p 和 K 4s橫截面原子光電離計算結構。
(g)沿著Γ-M高對稱線方向分散的能帶的對比。Γ附近類電子帶能量位置,是從參考文獻中得到的,或c中數據預估得到的。
圖3 超導能隙
(a)原始的和被鉀覆蓋的1UC FeSe/STO樣品在M附近電子費米面kF點處的EDCs隨溫度的演變圖。電子摻雜顯示在平板之上。紅線代表擬合的數據。
(d-f)超導能隙大小與溫度關系曲線,數據是分別從a-c圖中的擬合曲線獲得的。誤差棒是從擬合曲線的標準偏差(s.d.)預估得到的。
(g)摻雜量x~0.212的鉀覆蓋的1UC FeSe/STO樣品的費米面示意圖。
(h)上部分:被費米-狄拉克函數分隔Γ處EDCs隨溫度的演變。下部分:低溫環境下EDCs進一步與70K環境下的EDCs分離。
(i)14K溫度下,不同kF點處測試得到的對稱的EDCs。其在g圖中被顏色不同的點標識出來。
(j)極坐標表示的動量與M處附近電子費米面超導能隙大小關系圖,誤差棒是再次從擬合曲線的標準偏差。
(s.d.)預估得到的。15meV處近乎各項同行的能隙被灰色虛線圓圈標出。
圖4 FeSe的相圖該相圖闡明了超導性能和費米面拓撲演變過程。
x=0.11處的數據是來源于我們以前的工作。FeSe塊狀材料的臨界溫度數據,被青色曲線表示,來源于參考文獻13和15。誤差棒是從擬合曲線的標準偏差(s.d.)預估得到的。臨界溫度的誤差棒包括了測量的不準確性。我們也注意到虛線可能是外推法的結果,沒有考慮到x大約0.214時,材料的不穩定性。
【小結】
研究人員對單層的FeSe/STO材料進行深入表征,發現伴隨這著第二Lifshitz轉變,材料的超導臨界溫度會有一個大的提高。而且研究人員用了一個軌道依賴的微觀模型來對FeSe/STO材料的超導性和增強的特性進行闡明。他們工作對闡明FeSe/STO材料為何具有增強的超導性能有大的推動作用,加深了人們對FeSe/STO材料相關機理的理解。
更多關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蝕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國內外最新動態,我們網站會不斷更新。希望大家一直關注中國腐蝕與防護網http://www.ecorr.org
責任編輯:殷鵬飛
投稿聯系:編輯部
電話:010-62313558-806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