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簡介】
相對于傳統石墨負極材料(372 mAh/g),硅負極材料具有極高的理論比容量(3580 mAh/g),是未來高能量密度動力鋰離子電池負極材料首選。但硅負極材料在充放電循環過程中存在體積變化(高達3倍以上),造成硅顆粒粉化,從而引發SEI膜反復再生庫倫效率低,電接觸變差極化增大,使實際硅負極材料循環壽命和倍率性能較差。
中國科學院寧波材料技術與工程研究所動力鋰電池工程實驗室自2011年開展硅基負極材料的研究開發,已取得系列進展。2012年報道了一種三維多孔的納米硅/石墨烯復合負極材料。近日,又報道了一種新型二維納米硅/二氧化硅復合負極材料(2D nano-Si/SiO2)。該工作利用層狀結構CaSi2的拓撲轉變,在酸性溶液中化學剝離Ca原子,留下單原子層褶皺狀硅烯,由于Si原子只存在sp3雜化,硅烯極不穩定,在水溶液中氧化得到亞穩態二維硅氧烯,二維硅氧烯經過合適的熱處理條件脫水歧化得到二維納米硅/二氧化硅復合負極材料(2D nano-Si/SiO2),其中納米硅均勻分散于無定型硅氧化物。二維結構可有效減少鋰離子遷移路程,納米硅和硅氧化物可有效降低了體積膨脹率,因此采用該方法制備的2D nano-Si/SiO2@C表現出優異的循環穩定性和倍率性能。該研究工作以“Two-dimensional silicon suboxides nanostructures with Si nanodomains confined in amorphous SiO2 derived from siloxene as high performance anode for Li-ion batteries”為題發表在Nano Energy上。
【圖文導讀】
圖1 示意圖及性能表征

(a)硅氧烯剝離過程示意圖。
(b)硅氧烯分子結構示意圖。
(c)碳包覆二維納米硅/二氧化硅復合納米負極材料的微結構示意圖。
圖2 二維納米硅/二氧化硅復合負極材料的循環穩定性

【研究內容】
電化學性能測試表明,在0.15 A/g條件下,首次放電容量大于950 mAh/g,在7.5 A/g的大電流密度下,放電容量達360 mAh/g,相比于文獻已報道的硅或硅氧化物材料,倍率性能具有顯著優勢;在1.5,3.0和7.5 A/g的大電流密度下,循環300周容量保持率分別為73%,73%和92%。該新型2D nano-Si/SiO2@C負極材料,有望應用于長續航電動汽車。
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中科院重點部署項目、中科院先導專項與寧波石墨烯應用技術研發項目的資助。
原文鏈接:http://www.cas.cn/syky/201709/t20170921_4615364.shtml
文獻鏈接:Two-dimensional silicon suboxides nanostructures with Si nanodomains confined in amorphous SiO2 derived from siloxene as high performance anode for Li-ion batteries (Nano Energy, 2017, DOI:https://doi.org/10.1016/j.nanoen.2017.07.040)
更多關于材料方面、材料腐蝕控制、材料科普等方面的國內外最新動態,我們網站會不斷更新。希望大家一直關注中國腐蝕與防護網http://www.ecorr.org
責任編輯:殷鵬飛
投稿聯系:編輯部
電話:010-62313558-806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 QQ群:140808414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相關文章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
點擊排行
PPT新聞
“海洋金屬”——鈦合金在艦船的
點擊數:8125
腐蝕與“海上絲綢之路”
點擊數:64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