鈦合金在高溫暴露時的抗氧化能力不足,大大限制了其應用。本文利用800°C循環氧化過程中界面的互擴散和互反應,設計了一種特殊的雙層氮化物涂層,在800°C的空氣中長達200小時,40次循環不會發生明顯的開裂或層裂,也不會形成明顯的氧化膜。該鍍膜系統具有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潛力。
由于鈦及鈦合金的低密度、高比強度和優異的耐腐蝕性,廣泛應用于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如風扇葉片、壓氣機等)、汽車工業和醫學植入物領域。眾所周知,提高燃氣輪機的進口溫度可以提高發動機效率,從而提高化石燃料效率。然而,鈦合金在高溫暴露時的抗氧化能力不足,大大限制了其應用。在許多應用中,尤其在航空發動機設計方面,人們希望在更高的溫度下使用鈦或其合金,但氧化或火災的威脅仍然是一個長期存在的挑戰。
來自英國的曼徹斯特大學和曼徹斯特城市大學的一項最新聯合研究,利用800°C循環氧化過程中界面的互擴散和互反應,設計了一種特殊的雙層氮化物涂層,從而調節涂層與基體之間的熱失配應變,為優異性能的合金涂層提供了新的設計途徑。相關論文以題為“ A conformable high temperature nitride coating for Ti alloys ”于近日發表在Acta Materialia。
論文鏈接: https://doi.org/10.1016/j.actamat.2020.02.051
在該項工作中,研究人員采用磁控濺射技術在Ti和Ti6Al4V合金表面制備了Mo過渡層(300 Nm)。利用800°C循環氧化過程中界面的互擴散和相互反應,形成了由SiAlN頂層、TiN0.26和Ti5Si3混合相中間層和Ti-Mo固溶體組成的層狀氮化物涂層體系,使其具有較強的擴散結合和優異的抗氧化性能。通過研究發現,新型TiN0.26中間層由于通過機械孿生表現出自適應的整合性,從而調節涂層與基體之間的熱失配應變。涂層在800°C的空氣中循環氧化數百小時(>40次)后不會開裂、剝落和氧化。
圖1 沉積態SiN/Mo涂層的微觀結構
圖2 界面強化和抗氧化性
圖3 SiAlN/ Mo涂層的抗氧化性以及涂層表面(頂部)和裸露表面(左側)的SEM截面圖
圖4 劃痕試驗樣品的微觀結構和元素分布
圖5 循環氧化試樣的微觀結構和元素分布
圖6 氧化100h后SiAlN涂層的微觀結構
圖7 原狀和層狀氮化物涂層系統示意圖
圖8 經過800°C/100h循環氧化后的層狀涂層系統中TiN0.26相的微觀結構
總的來說,這項研究的雙層氮化鈦涂層,由于互擴散和互反應,層狀氮化物涂層系統在熱暴露后表現出增強的附著力,并且它可以自適應地進行廣泛的熱循環(在800°C的空氣中長達200小時,40次循環),不會發生明顯的開裂或層裂,也不會形成明顯的氧化膜。這種含Mo中間層的SiAlN涂層也可用于其它鈦合金,甚至γ-TiAl金屬間化合物合金。此外,由于磁控濺射技術的可擴展性和相對較低的成本,該鍍膜系統具有大規模工業化生產的潛力,同時在醫學植入物領域的涂層中也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8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中國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