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軸與軸瓦、活塞與氣缸等摩擦副在內燃機、柴油機和航空發動機等機械設備中運用十分廣泛。但機械設備工作環境逐漸惡劣,摩擦副表面抗磨損能力不足,摩擦副使用壽命縮短。為此人們通常在零部件表面制備耐磨損涂層,但涂層的高硬度使對偶件的損傷加劇,起不到整體耐磨效果,而通過表面技術制備的自潤滑涂層在提高材料表面耐磨性能同時具有良好的減磨效果,增加摩擦副的使用壽命。 京津冀再制造產業技術研究院再制造工程技術團隊在《中國表面工程》2024年第3期發表研究論文《激光熔覆 Fe / Ti3SiC2復合涂層工藝優化及其組織結構與性能》,采用高速激光熔覆技術在 45 鋼表面制備 Fe / Ti3SiC2耐磨減摩復合涂層,優化激光熔覆工藝參數,并研究工藝參數對涂層組織結構與性能的影響。
01 引用格式
02 論文創新點
03 試驗方法
04 重要結論
05 課題組簡介 論文主創 朱協彬 安徽工程大學教授,安徽省教學名師,現任安徽工程大學增材制造研究院院長、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帶頭人、再制造表面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負責人,兼任全國增材制造委員會專家委員,安徽省增材制造協會常務理事,安徽省模協汽車裝備及技術委員會委員兼常務秘書,蕪湖市機械工程學會常務理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國家級一流專業負責人、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業負責人、省級教學團隊負責人、《材料科學基礎》省級一流課程負責人等。主要從事金屬材料及增材制造,再制造表面工程技術,納米復合氧化物材料等方向研究工作。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計劃、湖南省科技計劃、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基金、省級高等學校質量工程等各類產、學、研、教項目共計30余項,獲安徽省科學技術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省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獲授權發明專利29項、實用新型專利15項;發表論文66篇,其中SCI、EI收錄22篇。 團隊介紹 京津冀再制造產業技術研究院再制造工程技術團隊 京津冀再制造產業技術研究院張偉教授領銜的再制造工程技術團隊出自國內再制造源起單位,是中國再制造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的重要實踐者與推動者,長期從事再制造技術、政策法規、標準規范等研究工作,在裝備表面工程、微納米材料、增材再制造、典型裝備及零部件再制造技術應用等方向具有深厚的研究基礎。承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自然科學基金、科技支撐重點專項、裝備預研、河北省重點研發計劃等科研項目數十項,獲得國家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等國家、省部級科技獎勵30余項,發表學術論文500余篇,獲授權發明專利100余項,出版專著20余部,牽頭編制國家、行業、團體標準50余項。團隊推動創建了再制造工程學科,組建了裝備再制造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河北省高端智能再制造產業技術研究院、機電產品再制造工程研究中心、機電裝備再制造創新中心等創新平臺,建立了再制造技術體系與國家標準體系,作為再制造領域國家智庫核心專家,推動國家將再制造列入《中國制造2025》、《“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等政策法規與發展規劃,為中國再制造產業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
免責聲明:本網站所轉載的文字、圖片與視頻資料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如果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系本網刪除。

官方微信
《腐蝕與防護網電子期刊》征訂啟事
- 投稿聯系:編輯部
- 電話:010-62316606
- 郵箱:fsfhzy666@163.com
- 腐蝕與防護網官方QQ群:140808414